【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十一章】
作者:術龍
-------------------------------------------------------------------------------------------------
-------------------------------------------------------------------------------------------------
【原文內容】
易之興也。
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直譯內容】
易之興也。
易的流行、盛行開始。
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他正值商代後期這尾端一代,普遍、全面此熱鬧的、大規模的此規範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正值文王和紂的所作所為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事情原因他言詞、文詞端正,端正者用安舒無事,改變者用歪斜,他的方法極大,眾多的內容未沒有用處的,害怕因為結束開端,他收為己有沒有過失,這個此稱呼改變這方法而言。
主題:【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
易的流行、盛行開始。
易學從何時流行與興盛開始呢。
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他正值商代後期這尾端一代,普遍、全面此熱鬧的、大規模的此規範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正值文王和紂的所作所為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事情原因他言詞、文詞端正,端正者用安舒無事,改變者用歪斜,他的方法極大,眾多的內容未沒有用處的,害怕因為結束開端,他收為己有沒有過失,這個此稱呼改變這方法而言。
他正值商代後期這尾端一代,當時普遍與全面熱中此事是大規模的此規範呈現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正值文王和紂的所作所為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時期,事情原因他言詞與文詞端正正確,端正者運用安全舒適無事,想改變者運用者呈現歪斜不正確,他的學術方法極大作用與影響,眾多的學術內容沒有一件是無用處的,所以產生害怕如此因為要結束此開端學術能力,他收為己有歸回原處此沒有過失的,這個此稱呼改變這正確方法學術流傳而言。﹝從此文王八卦繆論廣為流傳。﹞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興】
1.
(1) 事情的發生或出現。如:「興起」。
(2) 創立、建造、舉辦。如:「興辦」、「興學」、「興建」。
(3) 旺盛、昌盛。如:「興隆」、「興盛」、「興旺」。
(4) 流行、盛行。如:「時興」。
(5) 發動。如:「興兵」、「興師問罪」、「大興土木」。
2.
(1) 情致、趣味。如:「助興」、「詩興」、「興致」、「興趣」、「酒興正濃」。
(2) 快樂、喜悅。如:「高興」、「興高采烈」、「乘興而來」。
1.
(1) 事情的發生或出現。如:「興起」。
(2) 創立、建造、舉辦。如:「興辦」、「興學」、「興建」。
(3) 旺盛、昌盛。如:「興隆」、「興盛」、「興旺」。
(4) 流行、盛行。如:「時興」。
(5) 發動。如:「興兵」、「興師問罪」、「大興土木」。
2.
(1) 情致、趣味。如:「助興」、「詩興」、「興致」、「興趣」、「酒興正濃」。
(2) 快樂、喜悅。如:「高興」、「興高采烈」、「乘興而來」。
【也】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當】
1.
(1) 擔任、主持。如:「當家」、「擔當」、「當政」、「當老師」、「當主持人」。
(2) 主持、主管。如:「當家」、「當政」、「當權」。
(3) 應該。如:「應當」、「當然」、「理當」。
(4) 相等。如:「旗鼓相當」、「門當戶對」。
(5) 承受。如:「當不起」、「不敢當」。
(6) 對著。如:「當面說清」、「當機立斷」、「當局者迷」、「當街而立」。
(7) 正值。如:「正當其時」。
(8) 此、本、即。如:「當時」、「當日」、「當年」、「當地」、「當代」。
(9) 抵擋。如:「銳不可當」。
2.
(1) 認為、視為。如:「當真」、「當作」。
(2) 抵押。如:「典當」、「當鋪」。
(3) 圈套。如:「小心不要上了他的當!」
(4) 合宜。如:「恰當」、「得當」、「適當」。
(5) 成績不及格。如:「我被當了三科。」
1.
(1) 擔任、主持。如:「當家」、「擔當」、「當政」、「當老師」、「當主持人」。
(2) 主持、主管。如:「當家」、「當政」、「當權」。
(3) 應該。如:「應當」、「當然」、「理當」。
(4) 相等。如:「旗鼓相當」、「門當戶對」。
(5) 承受。如:「當不起」、「不敢當」。
(6) 對著。如:「當面說清」、「當機立斷」、「當局者迷」、「當街而立」。
(7) 正值。如:「正當其時」。
(8) 此、本、即。如:「當時」、「當日」、「當年」、「當地」、「當代」。
(9) 抵擋。如:「銳不可當」。
2.
(1) 認為、視為。如:「當真」、「當作」。
(2) 抵押。如:「典當」、「當鋪」。
(3) 圈套。如:「小心不要上了他的當!」
(4) 合宜。如:「恰當」、「得當」、「適當」。
(5) 成績不及格。如:「我被當了三科。」
【殷】
1.
(1) 厚重、深切。如:「殷切」、「殷盼」、「禮貌甚殷」。
(2) 豐富、豐盛。如:「殷富」、「殷實」。
(3) 朝代名。
2.
殷紅:紅黑色。如:「車禍現場留下大片殷紅的血跡。」
1.
(1) 厚重、深切。如:「殷切」、「殷盼」、「禮貌甚殷」。
(2) 豐富、豐盛。如:「殷富」、「殷實」。
(3) 朝代名。
2.
殷紅:紅黑色。如:「車禍現場留下大片殷紅的血跡。」
【末】
(1) 尾端。如:「末節」、「末端」、「末梢」。
(2) 事物的最後。如:「歲末」、「十九世紀之末」。
(3) 不重要的、不是根本的事情。如:「捨本逐末」、「本末倒置」。
(4) 碎屑、細粉。如:「粉末」、「粉筆末」、「藥末兒」。
(5) 傳統戲曲扮演中年男子的腳色。如:「正末」、「副末」。
【世】
(1) 一代。三十年為一世。如:「世世代代」。
(2) 上一代即有的。如:「世交」、「世仇」。
(3) 世界、世間。如:「問世」、「傳世」、「世事難料」、「舉世無雙」。
(4) 量詞。用於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1) 尾端。如:「末節」、「末端」、「末梢」。
(2) 事物的最後。如:「歲末」、「十九世紀之末」。
(3) 不重要的、不是根本的事情。如:「捨本逐末」、「本末倒置」。
(4) 碎屑、細粉。如:「粉末」、「粉筆末」、「藥末兒」。
(5) 傳統戲曲扮演中年男子的腳色。如:「正末」、「副末」。
【世】
(1) 一代。三十年為一世。如:「世世代代」。
(2) 上一代即有的。如:「世交」、「世仇」。
(3) 世界、世間。如:「問世」、「傳世」、「世事難料」、「舉世無雙」。
(4) 量詞。用於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周】
(1) 普遍、全面。如:「周遍」、「周到」、「周身」、「眾所周知」。
(2) 完密。如:「周密」、「周全」、「周詳」。
(3) 環繞區域的外圍部分。如:「圓周」、「四周」。
(4) 救濟、援助。如:「周濟」、「周急」。
(5) 朝代名。
(6) 星期。通「週」。如:「一周有七天」。
(7) 滿一年。通「週」。如:「周歲」、「十周年校慶」。
(8) 環繞。如:「周而復始」。
(9) 量詞。用於計算環繞次數的單位。如:「環島一周」、「繞場兩周」。
【盛】
1.
(1) 興旺、繁茂。如:「旺盛」、「茂盛」、「生意興盛」、「桃花盛開」。
(2) 熱鬧的、大規模的。如:「盛事」、「盛會」、「盛舉」、「盛況空前」。
(3) 濃厚的。如:「盛意」、「盛情難卻」。
(4) 豐富。如:「盛宴」、「盛產」。
(5) 華麗。如:「盛裝」。
(6) 極、甚。如:「盛怒」、「盛讚」、「盛誇」。
2.
(1) 以容器裝東西。如:「盛飯」、「盛湯」。
(2) 容納。如:「鍋裡的湯太多了,這隻大碗盛不了。」
(1) 普遍、全面。如:「周遍」、「周到」、「周身」、「眾所周知」。
(2) 完密。如:「周密」、「周全」、「周詳」。
(3) 環繞區域的外圍部分。如:「圓周」、「四周」。
(4) 救濟、援助。如:「周濟」、「周急」。
(5) 朝代名。
(6) 星期。通「週」。如:「一周有七天」。
(7) 滿一年。通「週」。如:「周歲」、「十周年校慶」。
(8) 環繞。如:「周而復始」。
(9) 量詞。用於計算環繞次數的單位。如:「環島一周」、「繞場兩周」。
【盛】
1.
(1) 興旺、繁茂。如:「旺盛」、「茂盛」、「生意興盛」、「桃花盛開」。
(2) 熱鬧的、大規模的。如:「盛事」、「盛會」、「盛舉」、「盛況空前」。
(3) 濃厚的。如:「盛意」、「盛情難卻」。
(4) 豐富。如:「盛宴」、「盛產」。
(5) 華麗。如:「盛裝」。
(6) 極、甚。如:「盛怒」、「盛讚」、「盛誇」。
2.
(1) 以容器裝東西。如:「盛飯」、「盛湯」。
(2) 容納。如:「鍋裡的湯太多了,這隻大碗盛不了。」
【德】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邪】
1.
(1) 不正的。如:「邪惡」、「邪念」、「邪事」、「邪說」、「邪魔歪道」。
(2) 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如:「改邪歸正」、「邪不勝正」。
(3) 怪異、不合常理。如:「這事很邪門,要小心應付才行!」
(4) 人們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百邪不侵」。
(5) 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2.
文言文裡,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如:「是邪?非邪?」
1.
(1) 不正的。如:「邪惡」、「邪念」、「邪事」、「邪說」、「邪魔歪道」。
(2) 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如:「改邪歸正」、「邪不勝正」。
(3) 怪異、不合常理。如:「這事很邪門,要小心應付才行!」
(4) 人們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百邪不侵」。
(5) 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2.
文言文裡,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如:「是邪?非邪?」
【文】
1.
(1)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2)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3)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4) 有文才的。如:「文人」。
(5)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6)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7)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8)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9) 不猛烈的。如:「文火」。
(10)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2.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1.
(1)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2)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3)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4) 有文才的。如:「文人」。
(5)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6)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7)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8)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9) 不猛烈的。如:「文火」。
(10)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2.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王】
1.
(1)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國王」、「帝王」、「王室」、「親王」、「王公大臣」。
(2) 群體的領袖,或技藝高超最出色的。如:「王牌」、「歌王」、「萬獸之王」、「汽車大王」。
(3)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2.
統治。如:「王天下」。
1.
(1)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國王」、「帝王」、「王室」、「親王」、「王公大臣」。
(2) 群體的領袖,或技藝高超最出色的。如:「王牌」、「歌王」、「萬獸之王」、「汽車大王」。
(3)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2.
統治。如:「王天下」。
【與】
1.
(1) 和、同、跟。如:「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2) 給。如:「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3) 結交、交往。如:「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4) 贊、助。如:「與人為善」。
(5) 推舉、選拔。如:「選賢與能」。
(6) 等待。如:「時不我與」。
(7) 同類、朋黨。如:「民胞物與」。
2. 參加。如:「參與」、「與會」、「與賽」。
1.
(1) 和、同、跟。如:「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2) 給。如:「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3) 結交、交往。如:「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4) 贊、助。如:「與人為善」。
(5) 推舉、選拔。如:「選賢與能」。
(6) 等待。如:「時不我與」。
(7) 同類、朋黨。如:「民胞物與」。
2. 參加。如:「參與」、「與會」、「與賽」。
【紂】
商朝最後一位君主。暴虐無道,為周朝所滅。
商朝最後一位君主。暴虐無道,為周朝所滅。
【事】
(1)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2)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3)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4)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5) 奉養。如:「事奉父母」。
(6)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1)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2)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3)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4)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5) 奉養。如:「事奉父母」。
(6)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邪】
1.
(1) 不正的。如:「邪惡」、「邪念」、「邪事」、「邪說」、「邪魔歪道」。
(2) 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如:「改邪歸正」、「邪不勝正」。
(3) 怪異、不合常理。如:「這事很邪門,要小心應付才行!」
(4) 人們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百邪不侵」。
(5) 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2.
文言文裡,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如:「是邪?非邪?」
1.
(1) 不正的。如:「邪惡」、「邪念」、「邪事」、「邪說」、「邪魔歪道」。
(2) 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如:「改邪歸正」、「邪不勝正」。
(3) 怪異、不合常理。如:「這事很邪門,要小心應付才行!」
(4) 人們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百邪不侵」。
(5) 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2.
文言文裡,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如:「是邪?非邪?」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辭】
(1) 推讓。如:「辭卸」、「辭謝」、「推辭」。
(2) 避開。如:「不辭辛苦」、「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3) 道別。如:「告辭」、「辭行」、「辭別」。
(4) 解職。如:「辭職」、「辭退」。
(5) 言詞、文詞。通「詞」。如:「言辭」、「措辭」。
(6) 口實、話柄。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7) 辭世:死亡。如:「人已辭世,哭也無益。」
(8) 辭歲:除夕夜家人相聚團拜。
(1) 推讓。如:「辭卸」、「辭謝」、「推辭」。
(2) 避開。如:「不辭辛苦」、「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3) 道別。如:「告辭」、「辭行」、「辭別」。
(4) 解職。如:「辭職」、「辭退」。
(5) 言詞、文詞。通「詞」。如:「言辭」、「措辭」。
(6) 口實、話柄。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7) 辭世:死亡。如:「人已辭世,哭也無益。」
(8) 辭歲:除夕夜家人相聚團拜。
【危】
(1) 不安全。如:「危險」、「危機四伏」、「居安思危」。
(2) 傷害。如:「危及生命」、「危害治安」。
(3) 高而險。如:「危崖」、「危樓」、「危牆」。
(4) 病重。如:「病危」、「生命垂危」。
(5) 端正。如:「正襟危坐」。
(1) 不安全。如:「危險」、「危機四伏」、「居安思危」。
(2) 傷害。如:「危及生命」、「危害治安」。
(3) 高而險。如:「危崖」、「危樓」、「危牆」。
(4) 病重。如:「病危」、「生命垂危」。
(5) 端正。如:「正襟危坐」。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使】
(1) 用。如:「使用」、「使勁」、「使性子」、「使眼色」。
(2) 令、讓。如:「迫使」、「使人開心」。
(3) 派、差遣。如:「支使」、「使喚」、「差使」。
(4) 如果。如:「假使」。
(5) 奉命到外國執行任務或留駐的外交官員。如:「使節」、「大使」、「公使」。
(6) 奉命到國外從事外交工作。如:「出使」。
(1) 用。如:「使用」、「使勁」、「使性子」、「使眼色」。
(2) 令、讓。如:「迫使」、「使人開心」。
(3) 派、差遣。如:「支使」、「使喚」、「差使」。
(4) 如果。如:「假使」。
(5) 奉命到外國執行任務或留駐的外交官員。如:「使節」、「大使」、「公使」。
(6) 奉命到國外從事外交工作。如:「出使」。
【平】
(1) 不凹凸、不傾斜、無高低之分的。如:「平坦」、「水平」、「平滑」。
(2) 均等。如:「平等」、「公平」、「平衡」。
(3) 普通、尋常、不特別。如:「平凡」、「平常」、「平淡無奇」。
(4) 安舒無事。如:「平安」、「太平」、「和平」。
(5) 冷靜安定。如:「心平氣和」、「平心靜氣」。
(6) 止息、使安定。如:「平息」、「平亂」、「平定」。
(7)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又分為陰平、陽平。如「東」、「江」、「文」、「凡」等。
(1) 不凹凸、不傾斜、無高低之分的。如:「平坦」、「水平」、「平滑」。
(2) 均等。如:「平等」、「公平」、「平衡」。
(3) 普通、尋常、不特別。如:「平凡」、「平常」、「平淡無奇」。
(4) 安舒無事。如:「平安」、「太平」、「和平」。
(5) 冷靜安定。如:「心平氣和」、「平心靜氣」。
(6) 止息、使安定。如:「平息」、「平亂」、「平定」。
(7)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又分為陰平、陽平。如「東」、「江」、「文」、「凡」等。
【傾】
(1) 歪斜。如:「傾斜」、「向左傾」、「傾向一邊」。
(2) 倒塌。如:「傾頹」、「危樓將傾」。
(3) 倒出。如:「傾酒」、「傾囊相授」、「傾箱倒櫃」、「傾倒垃圾」、「傾盆大雨」。
(4) 全部的、毫不保留的。如:「傾吐」、「傾訴」、「傾力相助」。
(5) 仰慕、嚮往。如:「傾心」、「傾慕」。
(1) 歪斜。如:「傾斜」、「向左傾」、「傾向一邊」。
(2) 倒塌。如:「傾頹」、「危樓將傾」。
(3) 倒出。如:「傾酒」、「傾囊相授」、「傾箱倒櫃」、「傾倒垃圾」、「傾盆大雨」。
(4) 全部的、毫不保留的。如:「傾吐」、「傾訴」、「傾力相助」。
(5) 仰慕、嚮往。如:「傾心」、「傾慕」。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甚】
1.
(1) 過分、過度。如:「你這種態度簡直是欺人太甚了!」
(2) 極。如:「甚好」、「甚多」、「成績甚佳」。
(3) 超過、勝過。如:「日甚一日」、「有甚於此者」。
(4) 甚至:表示更進一步的意思。如:「我不但不了解這件事,甚至聽都沒聽過。」
2.
甚麼:疑問詞。如:「想甚麼」、「說甚麼」、「你做了些甚麼?」、「他甚麼時候走的?」、「你是不是有甚麼事要告訴我?」
1.
(1) 過分、過度。如:「你這種態度簡直是欺人太甚了!」
(2) 極。如:「甚好」、「甚多」、「成績甚佳」。
(3) 超過、勝過。如:「日甚一日」、「有甚於此者」。
(4) 甚至:表示更進一步的意思。如:「我不但不了解這件事,甚至聽都沒聽過。」
2.
甚麼:疑問詞。如:「想甚麼」、「說甚麼」、「你做了些甚麼?」、「他甚麼時候走的?」、「你是不是有甚麼事要告訴我?」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百】
(1) 數目字。十的十倍。大寫作「佰」。
(2) 眾多的。如:「百姓」、「治百病」、「百家齊鳴」、「百花怒放」、「百科全書」、「百看不厭」、「百發百中」。
(1) 數目字。十的十倍。大寫作「佰」。
(2) 眾多的。如:「百姓」、「治百病」、「百家齊鳴」、「百花怒放」、「百科全書」、「百看不厭」、「百發百中」。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廢】
(1) 捨棄不用。如:「報廢」、「廢除」、「廢止」、「半途而廢」。
(2) 沒有用處的。如:「廢紙」、「廢話」、「廢水」、「廢物利用」。
(3) 肢體殘缺或功能不健全。如:「殘廢」。
(4) 衰敗、毀壞。如:「百廢待興」。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廢】
(1) 捨棄不用。如:「報廢」、「廢除」、「廢止」、「半途而廢」。
(2) 沒有用處的。如:「廢紙」、「廢話」、「廢水」、「廢物利用」。
(3) 肢體殘缺或功能不健全。如:「殘廢」。
(4) 衰敗、毀壞。如:「百廢待興」。
【懼】
害怕。如:「畏懼」、「恐懼」、「懼怕」、「懼內」、「懼高症」。
害怕。如:「畏懼」、「恐懼」、「懼怕」、「懼內」、「懼高症」。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終】
(1) 結束。如:「終結」、「終止」、「樂曲終了」、「曲終人散」。
(2) 死亡。如:「送終」、「善終」、「臨終」。
(3) 結局、最後的時刻。如:「年終」、「有始有終」、「自始至終」。
(4) 最後的、最末的。如:「終點」、「終站」。
(5) 到底、畢竟。如:「終究」、「終歸」、「終於」。
(6) 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如:「終年」、「終日」、「終生」、「終夜」。
(1) 結束。如:「終結」、「終止」、「樂曲終了」、「曲終人散」。
(2) 死亡。如:「送終」、「善終」、「臨終」。
(3) 結局、最後的時刻。如:「年終」、「有始有終」、「自始至終」。
(4) 最後的、最末的。如:「終點」、「終站」。
(5) 到底、畢竟。如:「終究」、「終歸」、「終於」。
(6) 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如:「終年」、「終日」、「終生」、「終夜」。
【始】
(1) 事情的起頭、開端。如:「開始」、「始終如一」、「周而復始」、「始料未及」。
(2) 最早的、最初的。如:「始祖」、「創始者」。
(3) 才、然後。如:「始見成效」、「始告完成」、「千呼萬喚始出來」。
(1) 事情的起頭、開端。如:「開始」、「始終如一」、「周而復始」、「始料未及」。
(2) 最早的、最初的。如:「始祖」、「創始者」。
(3) 才、然後。如:「始見成效」、「始告完成」、「千呼萬喚始出來」。
【要】
1.
(1) 索取。如:「要錢」、「要飯」、「要帳」。
(2) 收為己有。如:「這本書我要了。」
(3) 值得重視的。如:「重要」、「要職」、「要犯」、「要件」、「要塞」、「要點」、「要義」、「要旨」。
(4) 重點。如:「提要」、「摘要」、「要點」、「要義」、「要旨」。
(5) 假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6) 求。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7) 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8) 即將。如:「天要下雨了!」、「他快要來了。」
2.
(1) 求取。如:「要求」、「要功」。
(2) 強迫。如:「要挾」。
(3) 約定。如:「要約」。
1.
(1) 索取。如:「要錢」、「要飯」、「要帳」。
(2) 收為己有。如:「這本書我要了。」
(3) 值得重視的。如:「重要」、「要職」、「要犯」、「要件」、「要塞」、「要點」、「要義」、「要旨」。
(4) 重點。如:「提要」、「摘要」、「要點」、「要義」、「要旨」。
(5) 假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6) 求。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7) 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8) 即將。如:「天要下雨了!」、「他快要來了。」
2.
(1) 求取。如:「要求」、「要功」。
(2) 強迫。如:「要挾」。
(3) 約定。如:「要約」。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 ㄇㄛˊ。)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 ㄇㄛˊ。)
【咎】
(1) 災禍。如:「咎由自取」。
(2) 過失。如:「引咎辭職」、「難辭其咎」、「動輒得咎」。
(3) 責罰、怪罪。如:「既往不咎」。
(1) 災禍。如:「咎由自取」。
(2) 過失。如:「引咎辭職」、「難辭其咎」、「動輒得咎」。
(3) 責罰、怪罪。如:「既往不咎」。
【此】
(1) 這、這個。如:「彼此」、「顧此失彼」、「此時此刻」、「此物最相思」、「此曲只應只天上有」。
(2) 這裡、這兒。如:「由此前進」、「到此為止」。
(1) 這、這個。如:「彼此」、「顧此失彼」、「此時此刻」、「此物最相思」、「此曲只應只天上有」。
(2) 這裡、這兒。如:「由此前進」、「到此為止」。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