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專研古代三墳之典學術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經、易理、易數、易術、易法、堪輿術、陰宅、陽宅、奇門遁甲、姓名學、紫微斗數、梅花易數、八字命理、七政四餘、黃帝內經、並且辯證秘訣真偽、一切學理依據全部符合『源、理、義、法、竅』學術程序。

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周易卷之三繫辭上傳第十章】

周易卷之三繫辭上傳第十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原文內容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无有遠近幽深 ,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唯深也。


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


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


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直譯內容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易實際存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此方法四這裡,用字者注重他的言詞與文詞,用心有所感者注重他的突發的事件,用式樣規範化的用具者注重他的意念針對的人或事物,用選擇占卜用具者注重他的根據徵兆預測吉凶。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无有遠近幽深 ,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事情用正規者以、用事實存在發展、潛力也,以、用事實存在從事也,提出心中的疑難請求別人回答如何至用所說的話,他收得指示同樣依照引導,沒有事實存在深奧合乎、合於深遠奧妙、複雜、不容易了解,於是洞悉、了解來內容,不是時間裡面此到達細密的,那誰可以同在這裡。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以相關的資料來幫助研究五用更改,相互交雜總合、聚集他最突出的,交流、往來、交往他更改,於是發展到時間區域此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十分他最突出的,於是確立時間裡面此外觀與狀態,不是時間裡面此到達更改,那誰可以同在這裡。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易,沒有想法與意念,沒有發展與潛力,安靜沒有聲音如此非有所行為,情意、感覺始就交流、往來、交往時間裡面此原因,不是時間裡面此到達微妙不可測的,那誰可以同在這裡。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提到易,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這個因此非常奧妙、複雜、不容易了解至深入探求有多少人呢。

唯深也。

只有奧妙、複雜、不容易了解而已。

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

因而可以交流、往來、交往時間裡面此心意、意向、抱負,獨有多少人呢。

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

因而可以達到時間裡面此事情,只有微妙不可測的。

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因而非快速才快、急,非動作才到達、來到。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易實際存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此方法四這裡者,這裡此稱呼。


主題:【周易卷之三繫辭上傳第十章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易實際存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此方法四這裡,用字者注重他的言詞與文詞,用心有所感者注重他的突發的事件,用式樣規範化的用具者注重他的意念針對的人或事物,用選擇占卜用具者注重他的根據徵兆預測吉凶。
易實際存在專業者此處提供方法四種辨別定義,第一:用字者注重他的言詞與文詞,第二:用心有所感者注重他的突發的事件,第三:用式樣規範化的用具者注重他的意念針對的人或事物,第四:用選擇占卜用具者注重他的根據徵兆預測吉凶。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无有遠近幽深 ,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事情用正規者以、用事實存在發展、潛力也,以、用事實存在從事也,提出心中的疑難請求別人回答如何至用所說的話,他收得指示同樣依照引導,沒有事實存在深奧合乎、合於深遠奧妙、複雜、不容易了解,於是洞悉、了解來內容,不是時間裡面此到達細密的,那誰可以同在這裡。
事情用正規者而言以或用事實存在來展現自己潛力也,以或用事實存在能力來從事也,如提出心中的疑難別人請求您回答如何運用到您所說的話,他收得指示同樣依照資料引導,沒有事實存在深奧只有合乎、合於深遠奧妙、複雜、不容易了解而已,只要能洞悉、了解來的訊息內容,如果不是從時間裡面程序法則此到達細密的推衍,那還有誰可以同樣有此能耐呢。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以相關的資料來幫助研究五用更改,相互交雜總合、聚集他最突出的,交流、往來、交往他更改,於是發展到時間區域此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十分他最突出的,於是確立時間裡面此外觀與狀態,不是時間裡面此到達更改,那誰可以同在這裡。
以相關的資料來幫助研究五所在的更改準則,相互交雜總合與聚集他最突出的五所在,交流、往來、交往他更改程序方式,於是發展到時間區域此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十分過極與他最突出的五本極,於是確立時間裡面此外觀與狀態定義,如果不是從時間裡面程序法則此到達更改準則,那還有誰可以同樣有此能耐呢。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易,沒有想法與意念,沒有發展與潛力,安靜沒有聲音如此非有所行為,情意、感覺始就交流、往來、交往時間裡面此原因,不是時間裡面此到達微妙不可測的,那誰可以同在這裡。

改變,如果沒有想法與意念,如果沒有發展與潛力,安靜沒有聲音如此非有所行為,只要有情意與感覺開始就能啟動產生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時間裡面相關系列程序的原因,如果不是從時間裡面程序法則此到達微妙不可測的,那還有誰可以同樣有此能耐呢。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提到易,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這個因此非常奧妙、複雜、不容易了解至深入探求有多少人呢。
提到易,專業者這個學術是非常奧妙、複雜、不容易了解真正能去深入探求者有多少人呢。
唯深也。
只有奧妙、複雜、不容易了解而已。
只有知道奧妙、複雜、不容易了解而已。
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
因而可以交流、往來、交往時間裡面此心意、意向、抱負,獨有多少人呢。
因此可以知道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時間裡面相關系列程序的心意、意向、抱負,能有多少人呢。
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
因而可以達到時間裡面此事情,只有微妙不可測的。
因此可以達到時間裡面程序衍化準則所產生劇本,只有微妙不可測的感嘆。
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因而非快速才快、急,非動作才到達、來到。
因此非要快速才能達成快與急,非要動作才能到達或來到。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易實際存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此方法四這裡者,這裡此稱呼。
老師說:易實際存在專業者在此提供方法四種能符合者,這裡此才能稱呼『易』的專業者。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聖】
(1)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3)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4)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5)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6)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四】
(1) 自然數的第四位。大寫作「肆」,阿拉伯數字作「4」。 
(2) 數目是四的。如:「四壁」、「四個人」、「四本書」。 
(3) 次序是第四的。如:「四品官」、「四更天」。
【焉】
(1) 代名詞。用以表示指示,相當於「之」、「彼」、「這裡」。如:「心不在焉」。 
(2) 豈、如何。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3) 語助詞。置於句末,表示肯定的語氣。相當於「也」、「矣」、「呢」。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4) 詞綴。用於形容詞或副詞之後,表示狀態,相當於「然」、「樣子」。如:「忽焉」、「休休焉」、「戚戚焉」。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言】
(1)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2)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3)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4)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尚】
(1) 還。如:「尚未」、「尚小」、「尚且」、「尚可」。 
(2) 尊貴不俗。如:「高尚」。 
(3) 尊崇、注重。如:「崇尚」、「尚文」、「尚武」、「尚仁」、「明理尚義」。 
(4) 所崇尚的風氣或格調。如:「風尚」、「時尚」。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辭】
(1) 推讓。如:「辭卸」、「辭謝」、「推辭」。 
(2) 避開。如:「不辭辛苦」、「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3) 道別。如:「告辭」、「辭行」、「辭別」。 
(4) 解職。如:「辭職」、「辭退」。 
(5) 言詞、文詞。通「詞」。如:「言辭」、「措辭」。 
(6) 口實、話柄。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7) 辭世:死亡。如:「人已辭世,哭也無益。」 
(8) 辭歲:除夕夜家人相聚團拜。
【動】
(1)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2)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3)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4)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5)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6)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7)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變】
(1) 更改。如:「變化」、「改變」、「演變」、「千變萬化」、「一成不變」。 
(2) 突發的事件。如:「兵變」、「九一八事變」。 
(3) 臨機應付的方法。如:「機變」、「通權達變」。 
(4) 變動的、變異的。如:「變數」、「變態」。
【制】
(1)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2)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帽」、「制式手槍」。 
(3)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4)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5)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器】
(1) 用具的總稱。如:「兵器」、「器具」、「武器」、「容器」、「器物」。 
(2) 氣度、度量。如:「器量」、「小器」。 
(3) 才能。如:「器重」、「器識」、「大器晚成」。 
(4) 生物體中負責某種獨立機能的組織。如:「器官」、「呼吸器」、「生殖器」。
【象】
(1) 哺乳類動物。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產於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力強,性溫和。皮厚,毛少,耳大,鼻長圓筒狀,能伸捲自如,有一對長門牙自口伸出。 
(2) 外觀、狀態。如:「形象」、「現象」、「氣象」、「星象」、「天象」。 
(3) 相似。通「像」。如:「相象」。 
(4) 意念針對的人或事物。如:「對象」。 
(5) 仿效、摹擬。如:「象形」、「象聲」。 
(6) 象徵:用具體有形的事物,表達抽象無形的意義。如:「玫瑰象徵愛情。」
【卜】
(1) 古人灼燒龜甲或牛骨,觀看裂紋來推斷事情吉凶。如:「占卜」、「龜卜」。 
(2) 泛指一般預測吉凶的方法。如:「卜卦」、「求神問卜」。 
(3) 預料、預測。如:「生死未卜」。 
(4) 選擇。如:「卜居」、「卜鄰」。
【筮】 1498頁。
音誓。以蓍草占卜吉凶。也指以蓍草做成的占卜用具。見“說文”。
【占】
1. 
根據徵兆預測吉凶。如:「占卜」、「占卦」、「占夢」、「占星」。 
2.
(1) 據有。如:「占據」、「占領」、「攻占」、「占地三十甲」。
(2) 處於某種地位或情勢。如:「占上風」、「占優勢」。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君】
(1) 封建時代的一國之主。如:「國君」、「君主」。 
(2) 古代的封號。如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 
(3) 子孫尊稱父祖輩。如:「嚴君」、「家君」、「先君」。 
(4) 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如:「夫君」、「郎君」。 
(5) 對一般人的尊稱。如:「陳君」、「諸君」。 

【子】
1.
(1) 地支的第一位。 
(2) 子時: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3)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4) 後代。如:「子嗣」、「絕子絕孫」。 
(5)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魚子」、「瓜子」、「桃子」、「橘子」。 
(6)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7)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孔子」、「孟子」。 
2. 
詞綴:
A>接名詞。如:「車子」、「房子」、「褲子」、「桌子」、「小孩子」。
B>接形容詞。如:「胖子」、「聾子」、「亂子」。C>接量詞。如:「兩下子」、「兩碼子事」。
【將】
1.
(1) 快要。表未來的用詞。如:「將來」、「將要」、「將近」。 
(2) 下棋時把對方的「將」或「帥」吃掉。如:「我這一步抽車,下一步就要將了。」 
(3) 把。如:「將心比心」、「將門關好」、「媽媽已經將飯菜做好了。」 
(4) 以、用。如:「將功折罪」、「將計就計」、「將錯就錯」。 
(5) 又、且。如:「將信將疑」。 
2.
(1) 高級軍官。如:「將領」、「將帥」、「大將」、「名將」、「勇將」。 
(2) 高級軍階。如:「上將」、「中將」、「少將」。 
(3) 技術高超的人。如:「籃球主將」、「游泳健將」。 
(4) 率領。如:「使將將兵」、「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也】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問】
(1) 提出心中的疑難請求別人回答。如:「問答」、「請問」、「問路」、「發問」。 
(2) 為表示關切而探望、拜候。如:「慰問」、「訪問」、「問候」。 
(3) 審訊。如:「審問」、「問案」、「問口供」。 
(4) 責備。如:「責問」、「興師問罪」。 
(5) 干涉。如:「不聞不問」、「我的事請你不要過問。」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受】
(1) 收得、納入。如:「接受」、「受人之託」、「受之有愧」。 
(2) 被、遭遇。如:「受寒」、「受挫」、「受害」、「受苦受難」。 
(3) 容忍、忍耐。如:「忍受」、「承受」、「受不了」。 
(4) 適合,表示好的意思。如:「受用無窮」。
【命】
(1) 差遣。如:「命人前去」。 
(2)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如:「命令」、「遵命」、「奉命」、「聽命行事」。 
(3) 生物生存的機能。如:「生命」、「性命」、「救命」、「命在旦夕」。 
(4) 先天注定的,非後天所能改變的。如:「命運」、「好命」、「算命」、「紅顏薄命」、「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5) 取定。如:「命名」、「命題」。 
(6) 以為。如:「自命不凡」、「自命風流」。
【如】
(1) 似、好像。如:「果真如此」、「吹氣如蘭」、「愛人如己」、「數十年如一日」。 
(2) 依照。如:「如期舉行」、「如約前來」、「如法炮製」、「如願以償」。 
(3) 及、比得上。如:「遠親不如近鄰」。 
(4) 往、到。如:「如廁」。 
(5) 假若、若是。:「如果」、「假如」、「如不克前來,請提早通知。」 
(6) 表示舉例之詞。如:「比如」、「例如」、「譬如」。 
(7) 表示狀況的語助詞。相當於「然」。如:「突如其來的打擊,令人無法承受。」
【嚮】
(1) 向。如:「嚮往」。 
(2) 引導。如:「嚮導」。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 ㄇㄛˊ。)
【遠】
1.
(1) 距離不近的。如:「遠方」、「遠客」、「遠路」、「遠水救不了近火」。 
(2) 不親近。如:「疏遠」、「遠親」。 
(3) 深奧。如:「深遠」、「言近旨遠」。 
2. 
遠離、避開。如:「遠嫌」、「遠小人」、「敬鬼神而遠之」。
【近】
(1) 距離不遠。如:「近親」、「近日」、「遠近馳名」、「遠水救不了近火」。 
(2) 明白的、淺顯的。如:「淺近」。 
(3) 相似。如:「近似」、「知恥近乎勇」。 
(4) 親密。如:「親近」、「兩家人走得很近。」 
(5) 合乎、合於。如:「不近情理」、「不近人情」。
【幽】
(1) 深遠、僻靜的。如:「幽深」、「幽靜」、「幽遠」、「幽谷」、「幽居」。 
(2) 暗地裡,不公開的。如:「幽會」。 
(3) 清麗、高雅的。如:「幽雅」、「清幽」、「幽美」。 
(4) 昏暗的。如:「幽暗」、「幽味」。 
(5) 囚禁。如:「幽禁」、「幽囚」。
【深】
(1) 從上到下,或由表面到底的距離大。與「淺」相對。如:「深井」、「深海」、「深淵」。 
(2) 時間久、晚。如:「深秋」、「深更半夜」、「年深日久」。 
(3) 奧妙、複雜、不容易了解。如:「深奧」、「深度」、「深遠」、「這句話的含義很深。」 
(4) 濃厚的。如:「深厚」、「深交」、「深刻」、「深情」、「深藍色」。 
(5) 非常。如:「深信」、「深知」、「深得人緣」。
【遂】
(1) 滿足。如:「遂心」、「遂願」、「遂意」、「順遂」、「諸事不遂」。 
(2) 就、於是。如:「不聽勸止,大禍遂生。」 
(3) 成功、達到目的。如:「殺人未遂」。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來】
(1) 與「去」相反。如:「來人」、「往來」、「來日方長」、「來來去去」。 
(2) 表有餘或不足,常用於量詞或數詞之間。如:「十來歲」、「三十來斤」。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非】
(1) 不是。如:「非賣品」、「非親非故」、「答非所問」。 
(2) 錯、過失。如:「是非」。 
(3) 不善的。如:「為非作歹」。 
(4) 認為不對。如:「非議」、「非難」。 
(5) 不合於。如:「非法」、「非禮勿視」。 
(6) 與「不」、「莫」連用,表必須、一定。如:「非去不可」、「非他莫屬」。 
(7) 非洲的簡稱。 
(8) 非非:離奇怪誕,不切實際之空想。如:「想入非非」。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至】
(1) 到達、來到。如:「由古至今」。 
(2) 極、甚、最高。如:「至情」、「至聖」、「至善」、「至多」、「至理名言」。 
(3) 表示轉折的語氣。如:「至於」。
【精】
(1) 細密的。如:「精細」、「精密」、「精確」。 
(2) 聰明、敏捷。如:「精明」、「精幹」。 
(3) 經過提煉後,純淨無雜質的部分。如:「酒精」、「香精」、「糖精」、「精華」。 
(4) 專一、擅長。如:「專精」、「精通」、「精心」。 
(5) 神怪。如:「精怪」、「精靈」、「狐狸精」。 
(6) 心神。如:「聚精會神」、「精疲力盡」。 
(7) 全部、全數。如:「精光」。 
(8) 最好、品質優良的。如:「精品」、「精兵」、「精鹽」。 
(9) 極、甚、非常。如:「精瘦」、「精打細算」。 
(10) 雄性動物睪丸所分泌的液體或生殖細胞。如:「精液」、「受精」。
【孰】
(1) 誰。如:「孰是孰非」、「孰優孰劣」。 
(2) 何、什麼。如:「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能】
(1) 才幹。如:「才能」、「能力」、「能耐」、「能幹」。 
(2) 有才幹的人。如:「選賢與能」、「能者多勞」。 
(3) 足以勝任。如:「能夠」、「不能」、「能歌善舞」。 
(4) 可以。如:「可能」、「你能幫忙嗎?」 
(5) 用途、功用。如:「功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
【與】
1.
(1) 和、同、跟。如:「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2) 給。如:「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3) 結交、交往。如:「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4) 贊、助。如:「與人為善」。 
(5) 推舉、選拔。如:「選賢與能」。 
(6) 等待。如:「時不我與」。 
(7) 同類、朋黨。如:「民胞物與」。 
2. 
參加。如:「參與」、「與會」、「與賽」。 

【於】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此】
(1) 這、這個。如:「彼此」、「顧此失彼」、「此時此刻」、「此物最相思」、「此曲只應只天上有」。 
(2) 這裡、這兒。如:「由此前進」、「到此為止」。
【參】
1.
(1) 干預、加入。如:「參加」、「參政」、「參與」。 
(2) 以相關的資料來幫助研究。如:「參考」、「參看注解」。 
(3) 進見。如:「參見」、「參拜」。 
(4) 向皇帝告狀。如:「奏參」、「參上一本」。 
2.
(1) 人參:一種根狀略似人形的補品。如:「高麗人參」、「人參雞湯」。 
(2) 二十八星宿之一。如:「參星」、「動如參商」。 
3. 參差:不整齊的樣子。如:「參差不齊」。 
4. 數目字。「三」的大寫。 

【伍】
(1) 古代軍隊的編制,五人為一伍。今用於指軍隊。如:「入伍」、「退伍」。 
(2) 一伙、一同。如:「與狼為伍」。 
(3) 數目字。「五」的大寫。

【錯】
(1) 失誤、不對的。如:「錯字」、「錯誤」、「改錯」。 
(2) 壞的。如:「他們的交情不錯。」 
(3) 雜亂。如:「錯亂」、「錯落其間」。 
(4) 相互交雜。如:「犬齒交錯」、「盤根錯節」。 
(5) 失去。如:「錯過機會」。 
(6) 磨刀石。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綜】
總合、聚集。如:「綜合」、「綜計」、「錯綜複雜」、「綜藝節目」。
【數】
1.
(1) 計算事物的詞或符號。如:「整數」、「數字」、「自然數」。
(2) 幾、幾個,約略之詞。如:「數年」、「數天」、「數種」。 
(3) 命運。如:「氣數」、「劫數」。 
2.
(1) 計算。如:「數鈔票」、「數一數」、「不可勝數」。 
(2) 責備。如:「數落他幾句」。 
(3) 指出最突出的。如:「全班數她最聰明。」、「我們這一群中數他英文能力最強。」 
3. 
屢次。如:「數見不鮮」。
【通】
(1)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2)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3)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信」、「流通」、「通商」、「通車」、「通航」、「互通有無」。 
(4) 全部、都。如:「通盤考量」、「通通上去」。 
(5) 明白、了解。如:「精通」、「通曉」、「通情達理」。 
(6) 報告、告知。如:「通知」、「通報」。 
(7) 普遍、適合一般人的。如:「通病」、「通行」、「通俗」、「通性」、「通稱」 
(8) 暗中勾結。如:「串通」、「勾通」。 
(9) 量詞:
A>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
B>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成】
(1) 做好了。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2) 變為。如:「點石成金」、「他成了大忙人」、「鐵杵磨成繡花針」。 
(3)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如:「成熟」、「成人」、「成蟲」。
(4) 可以。如:「不成」。 
(5) 既有的、既定的。如:「成語」、「成見」。 
(6) 整個、全部的。如:「成天」、「成年累月」。 
(7) 促成。如:「成全」、「君子有成人之美」。 
(8) 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9) 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10) 量詞。用於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地】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文】
1.
(1)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2)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3)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4) 有文才的。如:「文人」。 
(5)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6)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7)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8)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9) 不猛烈的。如:「文火」。 
(10)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2.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極】
(1) 事物的頂點、頂端。如:「南極」、「兩極」、「登峰造極」。
(2) 十分、非常。如:「極大」、「極小」、「極佳」、「極遠」。
(3) 盡力。如:「極力」、「極目遠眺」。 
(4) 電池的兩端。如:「電極」、「陰極」、「陽極」。
【定】
(1) 安寧。如:「入定」、「定靜」、「氣定神閒」。 
(2) 不可變動的。如:「定局」、「定數」、「定理」、「定律」、「定義」、「定論」、「確定」。 
(3) 掌握使安固。如:「平定」、「安邦定國」。 
(4) 預約、約定。如:「預定」、「內定」、「定情」、「文定之喜」。 
(5) 確立、不更改。如:「確定」、「決定」、「裁定」、「制定」。 
(6)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無疑」。 
 
【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思】
(1) 想。如:「思慮」、「思考」、「思索」、「思量」、「胡思亂想」。 
(2) 懷念、想念。如:「相思」、「思念」、「思慕」、「思鄉」。
(3) 想法、意念。如:「構思」、「文思」、「心思」。
【寂】
(1) 安靜沒有聲音。如:「寂靜」、「沉寂」。 
(2) 孤獨、冷清。如:「孤寂」、「寂寞」。 
(3) 死亡。如:「寂滅」、「圓寂」。
【然】
(1)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2)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4)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5)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感】
(1) 使心受觸動。如:「感動」、「感念」、「感天動地」、「情節感人」。 
(2) 相應、受影響。如:「感應」、「感召」、「感染」。 
(3) 情意、感覺。如:「感情」、「美感」、「好感」、「百感交集」。 
(4) 表示謝意。如:「感謝」、「感激」、「感恩」。 
(5) 覺得。如:「深感不安」、「感到意外」。 
(6) 接在名詞後面,表示某種自覺或自我認知。如:「責任感」、「成就感」、「幽默」。 
(7) 感冒: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神】
(1)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2)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3)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4)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5)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6)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夫】
1.
(1) 成年男子的通稱。如:「懦夫」、「匹夫之勇」、「千夫所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2) 丈夫、先生。如:「夫妻」、「夫家」、「夫婿」、「前夫」、「亡夫」、「夫唱婦隨」。 
(3) 指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農夫」、「漁夫」、「挑夫」、「樵夫」。 
(4) 夫子:
A>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在論語一書中專指孔子。如:「孔夫子」。
B>舊時婦人稱丈夫為「夫子」。 
2.
(1) 文言發語詞,具提示作用。如:「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語助詞。表示感嘆。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所】
(1) 地方、位置。如:「處所」、「場所」、「適得其所」。 
(2) 機關、單位。如:「診所」、「派出所」、「鎮公所」、「研究所」。 
(3) 語助詞:
A>表示動作的意向。如:「所向無敵」、「據我所知」。
B>與「為」、「被」合用,表示被動。如:「他的作品被大家所喜愛。」 
(4) 指示代名詞。如:「所見所聞」、「所作所為」。 
(5) 量詞。用於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6) 所以:
A>因此,表示結果。如:「因為媽媽愛你,所以才管你。」
B>為何、為麼,表示原因。如:「這就是我所以要轉學的原因。」
【研】
(1) 細磨。如:「研墨」、「研藥」、「研成粉末」。 
(2) 深入探求。如:「研究」、「鑽研」、「研讀」、「研討」、「研習」、「研製」。
【幾】
1. 幾乎:極為接近的、差不多的。如:「我幾乎快忘記這回事了。」 
2.
(1) 表示不確定的數目。如:「相差無幾」、「才看了幾頁書就睡著了。」 
(2) 對未知數目的疑問詞。如:「流星是幾時出現的?」、「你們班上有幾個人?」 
(3) 幾何:
A>不確定數目的疑問詞。如:「人生幾何?」
B>研究物體形狀、位置、大小之間相互關係的學問。
【唯】
(1) 獨、只有。如:「唯一」、「唯有」、「唯獨」。 
(2) 表示謙恭的應答聲。如:「唯諾」。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志】
心意、意向、抱負。如:「志向」、「立志」、「志願」、「志同道合」。
【務】
(1) 事情。如:「事務」、「任務」、「公務」、「業務」、「庶務」。 
(2) 從事。如:「務農」。 
(3) 一定得、一定要。如:「務須」、「務必」。
【疾】
(1) 病。如:「疾病」、「積勞成疾」。 
(2) 快速。如:「疾雷」、「疾風勁草」、「疾馳而去」。 
(3) 痛苦。如:「民間疾苦」。 
(4) 痛恨。如:「疾惡如仇」。 
(5) 急迫。如:「疾言厲色」。
【速】
(1) 快、急。如:「火速」、「速件」、「速寫」、「速成」、「速記」。 
(2) 招致、邀請。如:「不速之客」、「枉道速禍」。 
(3) 速度:物體在單位時間中行動的距離。如:「這輛跑車的速度好快!」
【子】
1.
(1) 地支的第一位。 
(2) 子時: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3)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4) 後代。如:「子嗣」、「絕子絕孫」。 
(5)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魚子」、「瓜子」、「桃子」、「橘子」。 
(6)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7)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孔子」、「孟子」。 
2. 
詞綴:
A>接名詞。如:「車子」、「房子」、「褲子」、「桌子」、「小孩子」。
B>接形容詞。如:「胖子」、「聾子」、「亂子」。
C>接量詞。如:「兩下子」、「兩碼子事」。
【曰】
(1) 說。用於文言文。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稱為。用於文言文。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此】
(1) 這、這個。如:「彼此」、「顧此失彼」、「此時此刻」、「此物最相思」、「此曲只應只天上有」。 
(2) 這裡、這兒。如:「由此前進」、「到此為止」。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