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卷之三繫辭上傳第一章】
作者:術龍
-------------------------------------------------------------------------------------------------
【原文內容】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直譯內容】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時間高位置低,象徵天、陽等意義代表地、臣、母、妻等確立、不更改也。
時間高位置低,象徵天、陽等意義代表地、臣、母、妻等確立、不更改也。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低高相對用述說,重視輕視所在的地方也。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狀態停止不動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法則,堅強溫和判定也。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正當用相似集合,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用聚成區別,幸運的不祥與災禍滋長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居於時間可以狀態,居於區域可以狀況,更改看到也。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這原因堅強溫和交互與彼此切磋,八個範圍交互與彼此搖動。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突出的用盛大與猛烈突然暴起,修飾的用吹拂落下。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季節時光移動與旋轉走,一冷一熱。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天方法可以男,地方法可以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天洞悉與了解程度之深事情的起頭與開端,地當做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天用改變洞悉與了解地用選擇用途。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改變就改變洞悉與了解,選擇即改變依順。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改變洞悉與了解就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自己的,改變依順就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成效。
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自己的就能夠時間的長遠,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成效就能夠程度之深。
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能夠時間的長遠就有才幹德識人的共同遵循的規範,能夠程度之深就有才幹德識人的所做的事。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能夠時間的長遠就有才幹德識人的共同遵循的規範,能夠程度之深就有才幹德識人的所做的事。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改變選擇以時間裡面的事情的原則獲取也,時間裡面的事情的原則獲取,並且可以所在的地方於那裡也。
主題:【周易卷之三繫辭上傳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時間高位置低,象徵天、陽等意義代表地、臣、母、妻等確立、不更改也。
時間為高處空間位置為低處,象徵天、陽、君、父、夫等意義代表地、陰、臣、母、妻等確立引申義、不會再更改也。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低高相對用述說,重視輕視所在的地方也。
低高相對論用述說本義,論重視與論輕視所在的地方當依據也。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狀態停止不動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法則,堅強溫和判定也。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狀態與停止不動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法則原理,堅強與溫和來判定依據也。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正當用相似集合,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用聚成區別,幸運的不祥與災禍滋長也。
正當取用相似集合論聚引用,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用聚成來區分類別歸屬,幸運與不祥災禍發生滋長依據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居於時間可以狀態,居於區域可以狀況,更改看到也。
居於時間可以呈現狀態為依據,居於區域空間可以呈現狀況為依據,更改看到依據也。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這原因堅強溫和交互與彼此切磋,八個範圍交互與彼此搖動。
這原因堅強與溫和交互與彼此炁動相對法則程序,八個範圍炁體交互與彼此炁動更替程序。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突出的用盛大與猛烈突然暴起,修飾的用吹拂落下。
突出的物用盛大與猛烈突然暴起為依據程序,修飾的物用對就能像吹拂落下般簡單。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季節時光移動與旋轉走,一冷一熱。
四季節時光移動與旋轉規律更替程序,呈現一陰冷與一陽熱規律更替依據程序。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天方法可以男,地方法可以女。
天方法依據可以論為男,地方法依據可以論為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天洞悉與了解程度之深事情的起頭與開端,地當做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
從天時間來洞悉與了解程度之深事情的起頭與開端為依據程序,從地空間當做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為依據程序。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天用改變洞悉與了解地用選擇用途。
從天時間用來改變洞悉與了解從地空間用來選擇用途。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改變就改變洞悉與了解,選擇即改變依順。
改變就改變洞悉與了解層次,更動選擇即改變依順的依據程序。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改變洞悉與了解就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自己的,改變依順就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成效。
改變洞悉與了解層次就呈現事實狀況存在符合自己的結果,改變依順依據程序就呈現事實狀況存在符合成效不同。
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自己的就能夠時間的長遠,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成效就能夠程度之深。
事實狀況存在符合自己的結果就能夠時間的長遠運用,事實狀況的存在符合成效就能夠了解程度更深原理程序。
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能夠時間的長遠就有才幹德識人的共同遵循的規範,能夠程度之深就有才幹德識人的所做的事。
能夠時間的長遠運用就會有才幹德識人的共同遵循的規範學習傳承,能夠了解程度更深原理程序就會有才幹德識人的所做的事來當依據運用。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改變選擇以時間裡面的事情的原則獲取也,時間裡面的事情的原則獲取,並且可以所在的地方於那裡也。
改變選擇以時間裡面事情的原則程序獲取當依據程序也,時間裡面事情的原則程序獲取當依據程序,並且可以所在的地方於那裡為依據程序也。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尊】
(1) 顯貴、身分地位高。如:「尊卑」、「尊貴」、「至尊」。
(2) 對他人的敬辭。如:「尊體」、「尊容」、「尊長」、「尊稱」、「尊夫人」、「尊姓大名」。
(3) 敬重。如:「尊敬」、「尊崇」、「尊師重道」、「敬老尊賢」。
(4) 敬稱別人的父親。如:「令尊」、「尊翁」。
(5) 量詞。用於計算神像或大炮的單位。如:「一尊大炮」、「五尊神像」。
(1) 顯貴、身分地位高。如:「尊卑」、「尊貴」、「至尊」。
(2) 對他人的敬辭。如:「尊體」、「尊容」、「尊長」、「尊稱」、「尊夫人」、「尊姓大名」。
(3) 敬重。如:「尊敬」、「尊崇」、「尊師重道」、「敬老尊賢」。
(4) 敬稱別人的父親。如:「令尊」、「尊翁」。
(5) 量詞。用於計算神像或大炮的單位。如:「一尊大炮」、「五尊神像」。
【地】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卑】
(1) 低劣、低賤的。與「尊」相對。如:「卑劣」、「卑鄙」、「卑賤」。
(2) 謙虛恭敬。如:「謙卑」、「卑躬屈膝」。
(3) 低下。如:「地勢卑溼」、「登高必自卑」。
【乾】
1.
(1) 枯竭,沒有水分的。如:「乾草」、「乾枯」、「乾涸」、「乾柴烈火」、「口乾舌燥」。
(2) 空、徒。如:「乾等」、「乾著急」、「乾瞪眼」。
(3) 結拜認來的親戚關係。如:「乾爹」、「乾媽」、「乾兒子」、「乾妹妹」。
(4)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食品。如:「肉乾」、「乾糧」、「豆腐乾」、「鹹菜乾」、「小魚乾」、「梅乾菜」。
(5) 表面的、形式化的。如:「乾笑兩聲」、「那婦人乾哭了一夜。」
2.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象徵天、陽等意義。
(1) 低劣、低賤的。與「尊」相對。如:「卑劣」、「卑鄙」、「卑賤」。
(2) 謙虛恭敬。如:「謙卑」、「卑躬屈膝」。
(3) 低下。如:「地勢卑溼」、「登高必自卑」。
【乾】
1.
(1) 枯竭,沒有水分的。如:「乾草」、「乾枯」、「乾涸」、「乾柴烈火」、「口乾舌燥」。
(2) 空、徒。如:「乾等」、「乾著急」、「乾瞪眼」。
(3) 結拜認來的親戚關係。如:「乾爹」、「乾媽」、「乾兒子」、「乾妹妹」。
(4)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食品。如:「肉乾」、「乾糧」、「豆腐乾」、「鹹菜乾」、「小魚乾」、「梅乾菜」。
(5) 表面的、形式化的。如:「乾笑兩聲」、「那婦人乾哭了一夜。」
2.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象徵天、陽等意義。
【坤】
(1)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地、臣、母、妻等。
(2) 女性的、女方的。如:「坤伶」、「坤德」、「坤範」、「坤儀」。
(1)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地、臣、母、妻等。
(2) 女性的、女方的。如:「坤伶」、「坤德」、「坤範」、「坤儀」。
【定】
(1) 安寧。如:「入定」、「定靜」、「氣定神閒」。
(2) 不可變動的。如:「定局」、「定數」、「定理」、「定律」、「定義」、「定論」、「確定」。
(3) 掌握使安固。如:「平定」、「安邦定國」。
(4) 預約、約定。如:「預定」、「內定」、「定情」、「文定之喜」。
(5) 確立、不更改。如:「確定」、「決定」、「裁定」、「制定」。
(6)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無疑」。
(1) 安寧。如:「入定」、「定靜」、「氣定神閒」。
(2) 不可變動的。如:「定局」、「定數」、「定理」、「定律」、「定義」、「定論」、「確定」。
(3) 掌握使安固。如:「平定」、「安邦定國」。
(4) 預約、約定。如:「預定」、「內定」、「定情」、「文定之喜」。
(5) 確立、不更改。如:「確定」、「決定」、「裁定」、「制定」。
(6)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無疑」。
【矣】
語助詞:
A>表示肯定的語氣。如:「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表示已然的語氣。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語助詞:
A>表示肯定的語氣。如:「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表示已然的語氣。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高】
(1) 與「低」相對:
A>物體豎立時上下的長度。如:「身高」、「高度」。
B>高度的比較。如:「彼山還比此山高」。
C>多的價錢、指數等。如:「高價」、「高檔」、「高額」。
D>上下距離遠的或離地面遠的。如:「山高水深」、「高樓大廈」。
(2) 高的地方。如:「居高臨下」、「登高望遠」。
(3) 超過一般標準的。如:「高手」、「高級」。
(4) 聲音激昂。如:「高歌」、「高聲」。
(5) 敬稱他人的事物。如:「高見」、「高足」。
(1) 與「低」相對:
A>物體豎立時上下的長度。如:「身高」、「高度」。
B>高度的比較。如:「彼山還比此山高」。
C>多的價錢、指數等。如:「高價」、「高檔」、「高額」。
D>上下距離遠的或離地面遠的。如:「山高水深」、「高樓大廈」。
(2) 高的地方。如:「居高臨下」、「登高望遠」。
(3) 超過一般標準的。如:「高手」、「高級」。
(4) 聲音激昂。如:「高歌」、「高聲」。
(5) 敬稱他人的事物。如:「高見」、「高足」。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陳】
(1) 擺設、排列。如:「陳設」、「陳列」。
(2) 述說。如:「陳述」、「面陳」、「陳情」。
(3) 舊的、年代久遠的。如:「陳舊」、「陳跡」、「陳腐」、「陳年老酒」。
(1) 擺設、排列。如:「陳設」、「陳列」。
(2) 述說。如:「陳述」、「面陳」、「陳情」。
(3) 舊的、年代久遠的。如:「陳舊」、「陳跡」、「陳腐」、「陳年老酒」。
【貴】
(1) 價值高的。如:「貴重」、「昂貴」、「賤買貴賣」。
(2) 身分尊高。如:「尊貴」、「貴族」、「貴賓」。
(3) 敬辭。如:「貴姓」、「貴國」、「貴寶地」。
(4) 注重、重視。如:「人貴自立」、「難能可貴」。
(5) 地位高的人。如:「權貴」。
(1) 價值高的。如:「貴重」、「昂貴」、「賤買貴賣」。
(2) 身分尊高。如:「尊貴」、「貴族」、「貴賓」。
(3) 敬辭。如:「貴姓」、「貴國」、「貴寶地」。
(4) 注重、重視。如:「人貴自立」、「難能可貴」。
(5) 地位高的人。如:「權貴」。
【賤】
(1) 價格低廉。如:「賤價」、「穀賤傷農」。
(2) 地位低下。如:「低賤」、「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3) 自謙語。如:「賤內」、「賤臣」。
(4) 罵人語。指人輕浮不自重。如:「賤人」、「賤貨」、「賤骨頭」。
(5) 輕視、看不起。如:「貴古賤今」、「貴遠賤近」。
(1) 價格低廉。如:「賤價」、「穀賤傷農」。
(2) 地位低下。如:「低賤」、「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3) 自謙語。如:「賤內」、「賤臣」。
(4) 罵人語。指人輕浮不自重。如:「賤人」、「賤貨」、「賤骨頭」。
(5) 輕視、看不起。如:「貴古賤今」、「貴遠賤近」。
【位】
(1) 表示所在的地方。如:「座位」、「方位」、「位置」。
(2) 處、在。如:「中國位於亞洲的東南方。」
(3) 職務、等級。如:「職位」、「地位」、「爵位」、「甲等體位」。
(4) 數字的位置。如:「個位」、「位數」。
(5) 量詞。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多含敬意。如:「十位客人」、「五位老師」。
(1) 表示所在的地方。如:「座位」、「方位」、「位置」。
(2) 處、在。如:「中國位於亞洲的東南方。」
(3) 職務、等級。如:「職位」、「地位」、「爵位」、「甲等體位」。
(4) 數字的位置。如:「個位」、「位數」。
(5) 量詞。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多含敬意。如:「十位客人」、「五位老師」。
【動】
(1)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2)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3)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4)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5)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6)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7)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1)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2)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3)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4)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5)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6)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7)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靜】
(1) 停止不動。與「動」相對。如:「靜止」、「平靜」、「風平浪靜」。
(2) 無聲。如:「安靜」、「寂靜」、「更深夜靜」。
(3) 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的血管。其循環方向和功用皆與動脈相反。
(1) 停止不動。與「動」相對。如:「靜止」、「平靜」、「風平浪靜」。
(2) 無聲。如:「安靜」、「寂靜」、「更深夜靜」。
(3) 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的血管。其循環方向和功用皆與動脈相反。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常】
(1) 普遍的、一般的。如:「日常」、「平常」、「常態」、「常識」、「人之常情」。
(2) 反復發生的。如:「時常」、「經常」。
(3) 持久固定不變的。如:「常理」、「常道」、「常規」。
(4) 時時可行、恆久不變的倫理、法則。如:「倫常」、「三綱五常」。
(1) 普遍的、一般的。如:「日常」、「平常」、「常態」、「常識」、「人之常情」。
(2) 反復發生的。如:「時常」、「經常」。
(3) 持久固定不變的。如:「常理」、「常道」、「常規」。
(4) 時時可行、恆久不變的倫理、法則。如:「倫常」、「三綱五常」。
【剛】
(1) 堅強。與「柔」相對。如:「剛強」、「剛正」、「剛毅」、「血氣方剛」。
(2) 指時間過去不久。如:「剛來」、「剛才」。
(3) 恰好。如:「剛好」、「剛巧」。
(1) 堅強。與「柔」相對。如:「剛強」、「剛正」、「剛毅」、「血氣方剛」。
(2) 指時間過去不久。如:「剛來」、「剛才」。
(3) 恰好。如:「剛好」、「剛巧」。
【柔】
(1) 不硬、軟的。如:「柔軟」、「柔細」、「柔嫩」。
(2) 感覺溫和的。如:「柔和」、「溫柔」、「柔美」。
(1) 不硬、軟的。如:「柔軟」、「柔細」、「柔嫩」。
(2) 感覺溫和的。如:「柔和」、「溫柔」、「柔美」。
【斷】
(1) 分開、隔絕。如:「砍斷」、「中斷」、「斷絕」、「斷交」、「一刀兩斷」。
(2) 判定。如:「斷案」、「診斷」、「當機立斷」。
(3) 一定、絕對。如:「斷然」、「斷無此理」、「斷不可行」。
(1) 分開、隔絕。如:「砍斷」、「中斷」、「斷絕」、「斷交」、「一刀兩斷」。
(2) 判定。如:「斷案」、「診斷」、「當機立斷」。
(3) 一定、絕對。如:「斷然」、「斷無此理」、「斷不可行」。
【方】
(1) 四角都是直角形狀的。如:「方形」、「方桌」。
(2) 正直。如:「方正」。
(3) 位置,地位的一邊或一面。如:「地方」、「對方」、「四方」、「東方」、「四面八方」。
(4) 某一地區的。如:「方言」、「方音」。
(5) 法子。如:「方法」、「方略」、「千方百計」。
(6) 配藥的單子。如:「藥方」、「祕方」、「偏方」、「處方」。
(7) 才。如:「方才」、「書到用時方恨少」。
(8) 正在、正當。如:「方今」、「方興未艾」、「來日方長」。
(9) 指數學上數自乘的積。如:「平方」、「次方」。
(10) 量詞。用於計算方形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塊」、「個」。如:「匾額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圖章」。
(1) 四角都是直角形狀的。如:「方形」、「方桌」。
(2) 正直。如:「方正」。
(3) 位置,地位的一邊或一面。如:「地方」、「對方」、「四方」、「東方」、「四面八方」。
(4) 某一地區的。如:「方言」、「方音」。
(5) 法子。如:「方法」、「方略」、「千方百計」。
(6) 配藥的單子。如:「藥方」、「祕方」、「偏方」、「處方」。
(7) 才。如:「方才」、「書到用時方恨少」。
(8) 正在、正當。如:「方今」、「方興未艾」、「來日方長」。
(9) 指數學上數自乘的積。如:「平方」、「次方」。
(10) 量詞。用於計算方形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塊」、「個」。如:「匾額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圖章」。
【類】
(1) 相似。如:「類似」、「相類」。
(2) 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如:「人類」、「種類」、「類別」、「分門別類」、「物以類聚」。
(3) 大概、大抵。如:「大類」、「類皆如此」。
(4)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類別的單位。如:「兩類情況」、「三類貨物」。
(1) 相似。如:「類似」、「相類」。
(2) 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如:「人類」、「種類」、「類別」、「分門別類」、「物以類聚」。
(3) 大概、大抵。如:「大類」、「類皆如此」。
(4)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類別的單位。如:「兩類情況」、「三類貨物」。
【聚】
(1) 集合。如:「聚合」、「聚集」、「凝聚」、「聚眾」、「聚餐」、「齊聚一堂」。
(2) 堆積、儲積。如:「積聚」、「聚沙成塔」。
(3) 聚落:人聚居的地方,村落。
(1) 集合。如:「聚合」、「聚集」、「凝聚」、「聚眾」、「聚餐」、「齊聚一堂」。
(2) 堆積、儲積。如:「積聚」、「聚沙成塔」。
(3) 聚落:人聚居的地方,村落。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群】
(1) 聚成一堆的。如:「群眾」、「群鳥」、「群居」。
(2) 相聚一起的人或動物。如:「人群」、「羊群」、「牛群」、「三五成群」、「成群結隊」、「群起而攻之」。
(3) 眾多的。如:「群英」、「群經諸子」。
(4) 量詞。用於計算群聚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群牛」、「一群小孩」。
(1) 聚成一堆的。如:「群眾」、「群鳥」、「群居」。
(2) 相聚一起的人或動物。如:「人群」、「羊群」、「牛群」、「三五成群」、「成群結隊」、「群起而攻之」。
(3) 眾多的。如:「群英」、「群經諸子」。
(4) 量詞。用於計算群聚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群牛」、「一群小孩」。
【分】
1.
(1)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如:「分割」、「分離」。
(2) 配與。如:「母鳥將捉回來的小蟲分給小鳥吃。」
(3) 分擔。如:「分憂解勞」。
(4) 辨別。如:「分辨是非」。
(5)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
(6) 區別、不一樣之處。如:「大小之分」、「人我之分」。
(7)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約分」、「二分之一」。
(8) 評定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9) 量詞:
A>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
B>用於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
C>用於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
D>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
E>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
F>用於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逢人只說三分話」、「一分努力,一分收穫。」
2.
(1) 名位、權利、義務等的範圍、限度。如:「身分」、「名分」、「本分」。
(2) 整體中的局部。如:「部分」。
1.
(1)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如:「分割」、「分離」。
(2) 配與。如:「母鳥將捉回來的小蟲分給小鳥吃。」
(3) 分擔。如:「分憂解勞」。
(4) 辨別。如:「分辨是非」。
(5)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
(6) 區別、不一樣之處。如:「大小之分」、「人我之分」。
(7)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約分」、「二分之一」。
(8) 評定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9) 量詞:
A>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
B>用於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
C>用於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
D>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
E>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
F>用於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逢人只說三分話」、「一分努力,一分收穫。」
2.
(1) 名位、權利、義務等的範圍、限度。如:「身分」、「名分」、「本分」。
(2) 整體中的局部。如:「部分」。
【吉】
(1) 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如:「吉祥」、「吉利」、「吉日」、「吉屋出租」、「吉人天相」、「良辰吉時」。
(2) 美好祥瑞的事。如:「趨吉避凶」。
(1) 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如:「吉祥」、「吉利」、「吉日」、「吉屋出租」、「吉人天相」、「良辰吉時」。
(2) 美好祥瑞的事。如:「趨吉避凶」。
【凶】
(1) 惡、殘暴。如:「凶猛」、「凶殘」、「凶惡」、「凶狠」、「凶神惡煞」。
(2) 殺害或殺傷人的行為。如:「行凶」。
(3) 不祥、災禍。與「吉」相對。如:「凶信」、「凶兆」、「趨吉避凶」、「凶多吉少」。
(4) 厲害、激烈。如:「他這次的病勢來得很凶,連醫生都沒把握能治好。」
(5) 收成不好的、鬧饑荒的。如:「凶年」、「凶歲」。
(1) 惡、殘暴。如:「凶猛」、「凶殘」、「凶惡」、「凶狠」、「凶神惡煞」。
(2) 殺害或殺傷人的行為。如:「行凶」。
(3) 不祥、災禍。與「吉」相對。如:「凶信」、「凶兆」、「趨吉避凶」、「凶多吉少」。
(4) 厲害、激烈。如:「他這次的病勢來得很凶,連醫生都沒把握能治好。」
(5) 收成不好的、鬧饑荒的。如:「凶年」、「凶歲」。
【生】
(1)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2)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3)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4)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5)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6)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7)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8)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9) 非常。如:「生恐」、「生怕」。
(10)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11)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1)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2)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3)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4)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5)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6)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7)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8)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9) 非常。如:「生恐」、「生怕」。
(10)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11)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在】
(1) 居於、處於。如:「在朝」、「在位」、「在職進修」。
(2) 存、存活。如:「健在」、「青山長在」、「精神永在」。
(3) 依靠、決定於。如:「事在人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中。如:「我在聽音樂。」、「妹妹在唱歌。」
(5) 與「所」連用,表示強調。如:「在所不惜」、「在所不辭」、「在所難免」。
(6) 介詞:
A>表時間。如:「他喜歡在晚上看書。」
B>表處所。如:「人生在世」、「他今天不在家。」
C>表範圍。如:「在心理學方面,他是個專家。」
(1) 居於、處於。如:「在朝」、「在位」、「在職進修」。
(2) 存、存活。如:「健在」、「青山長在」、「精神永在」。
(3) 依靠、決定於。如:「事在人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中。如:「我在聽音樂。」、「妹妹在唱歌。」
(5) 與「所」連用,表示強調。如:「在所不惜」、「在所不辭」、「在所難免」。
(6) 介詞:
A>表時間。如:「他喜歡在晚上看書。」
B>表處所。如:「人生在世」、「他今天不在家。」
C>表範圍。如:「在心理學方面,他是個專家。」
【成】
(1) 做好了。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2) 變為。如:「點石成金」、「他成了大忙人」、「鐵杵磨成繡花針」。
(3)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如:「成熟」、「成人」、「成蟲」。
(4) 可以。如:「不成」。
(5) 既有的、既定的。如:「成語」、「成見」。
(6) 整個、全部的。如:「成天」、「成年累月」。
(7) 促成。如:「成全」、「君子有成人之美」。
(8) 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9) 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10) 量詞。用於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1) 做好了。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2) 變為。如:「點石成金」、「他成了大忙人」、「鐵杵磨成繡花針」。
(3)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如:「成熟」、「成人」、「成蟲」。
(4) 可以。如:「不成」。
(5) 既有的、既定的。如:「成語」、「成見」。
(6) 整個、全部的。如:「成天」、「成年累月」。
(7) 促成。如:「成全」、「君子有成人之美」。
(8) 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9) 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10) 量詞。用於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象】
(1) 哺乳類動物。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產於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力強,性溫和。皮厚,毛少,耳大,鼻長圓筒狀,能伸捲自如,有一對長門牙自口伸出。
(2) 外觀、狀態。如:「形象」、「現象」、「氣象」、「星象」、「天象」。
(3) 相似。通「像」。如:「相象」。
(4) 意念針對的人或事物。如:「對象」。
(5) 仿效、摹擬。如:「象形」、「象聲」。
(6) 象徵:用具體有形的事物,表達抽象無形的意義。如:「玫瑰象徵愛情。」
(1) 哺乳類動物。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產於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力強,性溫和。皮厚,毛少,耳大,鼻長圓筒狀,能伸捲自如,有一對長門牙自口伸出。
(2) 外觀、狀態。如:「形象」、「現象」、「氣象」、「星象」、「天象」。
(3) 相似。通「像」。如:「相象」。
(4) 意念針對的人或事物。如:「對象」。
(5) 仿效、摹擬。如:「象形」、「象聲」。
(6) 象徵:用具體有形的事物,表達抽象無形的意義。如:「玫瑰象徵愛情。」
【地】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形】
(1) 樣子、模樣。如:「形狀」、「圓形」、「外形」。
(2) 軀體。如:「形影不離」、「形單影隻」。
(3) 狀況。如:「地形」、「形勢」。
(4) 表現、顯現。如:「形諸於色」、「喜形於色」。
(5) 比較。如:「相形之下」、「相形失色」。
(1) 樣子、模樣。如:「形狀」、「圓形」、「外形」。
(2) 軀體。如:「形影不離」、「形單影隻」。
(3) 狀況。如:「地形」、「形勢」。
(4) 表現、顯現。如:「形諸於色」、「喜形於色」。
(5) 比較。如:「相形之下」、「相形失色」。
【變】
(1) 更改。如:「變化」、「改變」、「演變」、「千變萬化」、「一成不變」。
(2) 突發的事件。如:「兵變」、「九一八事變」。
(3) 臨機應付的方法。如:「機變」、「通權達變」。
(4) 變動的、變異的。如:「變數」、「變態」。
(1) 更改。如:「變化」、「改變」、「演變」、「千變萬化」、「一成不變」。
(2) 突發的事件。如:「兵變」、「九一八事變」。
(3) 臨機應付的方法。如:「機變」、「通權達變」。
(4) 變動的、變異的。如:「變數」、「變態」。
【化】
1.
(1) 勸導使性情變好。如:「感化」、「教化」、「潛移默化」。
(2) 使改變。如:「化名」、「化妝」、「化險為夷」、「千變萬化」。
(3) 消除。如:「化解」、「化痰止咳」。
(4) 使物體形態改變。如:「液化」、「焚化」、「火化」、「融化」。
(5) 化緣:佛家以能布施者為與佛有緣,故僧尼等求人布施財物稱為「化緣」。
(6) 羽化:
A>昆蟲自蛹或稚蟲蛻變為成蟲時,稱為「羽化」。
B>稱得道成仙為「化」。
(7) 接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狀態的改變。如:「現代化」、「電腦化」、「科技化」、「平民化」、「自動化」。
(8) 化學: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變化過程之科學。
2. 化子:靠討飯、要錢過活的人。或稱為「乞丐」、「叫化子」。
1.
(1) 勸導使性情變好。如:「感化」、「教化」、「潛移默化」。
(2) 使改變。如:「化名」、「化妝」、「化險為夷」、「千變萬化」。
(3) 消除。如:「化解」、「化痰止咳」。
(4) 使物體形態改變。如:「液化」、「焚化」、「火化」、「融化」。
(5) 化緣:佛家以能布施者為與佛有緣,故僧尼等求人布施財物稱為「化緣」。
(6) 羽化:
A>昆蟲自蛹或稚蟲蛻變為成蟲時,稱為「羽化」。
B>稱得道成仙為「化」。
(7) 接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狀態的改變。如:「現代化」、「電腦化」、「科技化」、「平民化」、「自動化」。
(8) 化學: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變化過程之科學。
2. 化子:靠討飯、要錢過活的人。或稱為「乞丐」、「叫化子」。
【見】
1.
(1)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2) 拜會、訪問。如:「拜見」。
(3) 會面。如:「接見」、「見客」。
(4)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5)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6)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就裂」、「見風轉舵」。
(7) 被。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如:「見笑」、「見棄」、「請別見怪」。
2.
顯露、顯出。通「現」。如:「發見」、「情見乎辭」。
1.
(1)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2) 拜會、訪問。如:「拜見」。
(3) 會面。如:「接見」、「見客」。
(4)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5)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6)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就裂」、「見風轉舵」。
(7) 被。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如:「見笑」、「見棄」、「請別見怪」。
2.
顯露、顯出。通「現」。如:「發見」、「情見乎辭」。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相】
1.
(1) 交互、彼此。如:「互相」、「相親相愛」、「守望相助」、「兩地相思」。
(2) 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如:「相較」、「相異」、「相像」、「相稱」、「相得益彰」。
(3) 由交互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表示動作由一方面進行。如:「實不相瞞」、「出門相迎」、「有事相煩」。
2.
(1) 外表、容貌。如:「面相」、「相貌」、「福相」、「寒酸相」。
(2) 察看、審視。如:「相命」、「相親」、「相機而動」、「人不可貌相」。
(3) 輔助。如:「相夫教子」、「吉人天相」。
(4) 官名。如:「宰相」。
1.
(1) 交互、彼此。如:「互相」、「相親相愛」、「守望相助」、「兩地相思」。
(2) 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如:「相較」、「相異」、「相像」、「相稱」、「相得益彰」。
(3) 由交互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表示動作由一方面進行。如:「實不相瞞」、「出門相迎」、「有事相煩」。
2.
(1) 外表、容貌。如:「面相」、「相貌」、「福相」、「寒酸相」。
(2) 察看、審視。如:「相命」、「相親」、「相機而動」、「人不可貌相」。
(3) 輔助。如:「相夫教子」、「吉人天相」。
(4) 官名。如:「宰相」。
【摩】
(1) 研究切磋。如:「觀摩」。
(2) 接觸、靠近。如:「摩肩而過」、「摩天大樓」。
(3) 揉動、擦動。如:「摩擦」、「按摩」。
(4) 損傷。如:「摩頂放踵」。
(5) 摩登:流行、迎合時尚。如:「摩登女郎」。
(1) 研究切磋。如:「觀摩」。
(2) 接觸、靠近。如:「摩肩而過」、「摩天大樓」。
(3) 揉動、擦動。如:「摩擦」、「按摩」。
(4) 損傷。如:「摩頂放踵」。
(5) 摩登:流行、迎合時尚。如:「摩登女郎」。
【八】
(1) 自然數的第八位。大寫作「捌」,阿拉伯數字作「8」。
(2) 數目是八的。如:「八人」、「八位」、「四維八德」、「八仙海過」。
(3) 表示多方面,泛指多數。如:「四通八達」、「威風八面」、「八面玲瓏」。
(「八」字口語連用在去聲字前時,可讀為陽平。如:「八號」、「八拜之交」。)
(1) 自然數的第八位。大寫作「捌」,阿拉伯數字作「8」。
(2) 數目是八的。如:「八人」、「八位」、「四維八德」、「八仙海過」。
(3) 表示多方面,泛指多數。如:「四通八達」、「威風八面」、「八面玲瓏」。
(「八」字口語連用在去聲字前時,可讀為陽平。如:「八號」、「八拜之交」。)
【卦】
古代占卜吉凶所用的符號。初有八卦,八卦再互相搭配,演為六十四卦。如:「卜卦」、「卦辭」。
【盪】
(1) 洗滌。如:「盪滌」、「盪口」。
(2) 清除、掃淨。如:「盪除」、「傾家盪產」。
(3) 搖動。如:「盪漾」、「盪舟」、「搖盪」、「盪秋千」。
(4) 閒逛。如:「遊盪」、「閒盪」。
(5) 盪盪:廣大空曠的樣子。
【鼓】
(1) 一種打擊樂器。用獸皮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如:「擊鼓鳴冤」。
(2) 敲擊、拍擊。如:「鼓掌」、「鼓琴」。
(3)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4) 振動。如:「鼓動」、「鼓翅」。
(5) 突出、漲起。如:「鼓著腮幫子」、「鼓著一肚子的氣」。
古代占卜吉凶所用的符號。初有八卦,八卦再互相搭配,演為六十四卦。如:「卜卦」、「卦辭」。
【盪】
(1) 洗滌。如:「盪滌」、「盪口」。
(2) 清除、掃淨。如:「盪除」、「傾家盪產」。
(3) 搖動。如:「盪漾」、「盪舟」、「搖盪」、「盪秋千」。
(4) 閒逛。如:「遊盪」、「閒盪」。
(5) 盪盪:廣大空曠的樣子。
【鼓】
(1) 一種打擊樂器。用獸皮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如:「擊鼓鳴冤」。
(2) 敲擊、拍擊。如:「鼓掌」、「鼓琴」。
(3)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4) 振動。如:「鼓動」、「鼓翅」。
(5) 突出、漲起。如:「鼓著腮幫子」、「鼓著一肚子的氣」。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雷】
(1) 空中帶正、負電的雲層相碰時,因為放電而振動空氣所發出的巨響。如:「打雷」、「雷聲」。
(2) 爆炸性的武器。如:「魚雷」、「地雷」、「水雷」。
(3) 比喻盛大、猛烈。如:「雷厲風行」、「大發雷霆」。
(4) 雷同:完全相同。如:「這兩篇文章的內容竟然雷同!」
(5) 雷池:比喻界限。如:「不敢越雷池一步」。
(1) 空中帶正、負電的雲層相碰時,因為放電而振動空氣所發出的巨響。如:「打雷」、「雷聲」。
(2) 爆炸性的武器。如:「魚雷」、「地雷」、「水雷」。
(3) 比喻盛大、猛烈。如:「雷厲風行」、「大發雷霆」。
(4) 雷同:完全相同。如:「這兩篇文章的內容竟然雷同!」
(5) 雷池:比喻界限。如:「不敢越雷池一步」。
【霆】
突然暴起的雷聲。如:「雷霆萬鈞」。
突然暴起的雷聲。如:「雷霆萬鈞」。
【潤】
(1) 潮溼、不乾枯。如:「溼潤」。
(2) 使潮溼、不乾枯。如:「滋潤」、「潤喉」、「潤滑」、「潤膚水」。
(3) 光滑、光澤。如:「光潤」、「紅潤」、「珠圓玉潤」。
(4) 修飾。如:「潤色」、「潤飾」。
(5) 利益。如:「利潤」、「分潤」。
(1) 潮溼、不乾枯。如:「溼潤」。
(2) 使潮溼、不乾枯。如:「滋潤」、「潤喉」、「潤滑」、「潤膚水」。
(3) 光滑、光澤。如:「光潤」、「紅潤」、「珠圓玉潤」。
(4) 修飾。如:「潤色」、「潤飾」。
(5) 利益。如:「利潤」、「分潤」。
【風】
1.
(1) 因空氣流動所產生的現象。如:「春風」、「北風」、「颱風」。
(2) 景象。如:「風光」、「風景」。
(3) 習氣、習俗。如:「校風」、「風氣」、「移風易俗」、「傷風敗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4) 消息。如:「風聲」、「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逃」。
(5) 傳聞的。如:「風聞」、「風評」、「風傳」。
(6) 氣韻、儀態。如:「作風」、「風度」、「風格」、「風韻」。
(7) 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
(8) 名譽。如:「家風」、「門風」。
(9) 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如:「風乾」、「風雞」、「晒乾風淨」。
(10) 詩經體裁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2.
吹。如:「春風風人」。
1.
(1) 因空氣流動所產生的現象。如:「春風」、「北風」、「颱風」。
(2) 景象。如:「風光」、「風景」。
(3) 習氣、習俗。如:「校風」、「風氣」、「移風易俗」、「傷風敗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4) 消息。如:「風聲」、「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逃」。
(5) 傳聞的。如:「風聞」、「風評」、「風傳」。
(6) 氣韻、儀態。如:「作風」、「風度」、「風格」、「風韻」。
(7) 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
(8) 名譽。如:「家風」、「門風」。
(9) 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如:「風乾」、「風雞」、「晒乾風淨」。
(10) 詩經體裁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2.
吹。如:「春風風人」。
【雨】
1.
(1)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降落的小水滴。如:「下雨」、「雨水」、「梅雨」、「風雨交加」。
(2) 舊雨:指老朋友。如:「舊雨新知」、「舊雨重逢」。
2.
(1) 下雨。用於文言文中。如:「雨我公田」。
(2) 落下、降落。用於文言文中。如:「雨雪」。
(3) 潤澤。如:「夏雨雨人」。
【日】
(1) 太陽。如:「落日」、「日上三竿」、「烈日當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 表示月分的第幾天。如:「四月四日」、「十月十日」。
(3) 一晝夜,一天。如:「今日」、「明日」、「昨日」。
(4) 特定的一天。如:「生日」、「忌日」、「紀念日」、「國慶日」。
(5) 白天。如:「日間部」、「夜以繼日」、「黑夜白日」。
(6) 時間。如:「往日」、「來日」、「他日」、「日久見人心」。
(7) 每天。如:「日積月累」、「日新月異」。
(8) 季節。如:「春日」、「夏日」。
(9) 日本的簡稱。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與日本海之間的國家。首都東京,主要語言為日語。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時。如:「家無三日糧」。
1.
(1)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降落的小水滴。如:「下雨」、「雨水」、「梅雨」、「風雨交加」。
(2) 舊雨:指老朋友。如:「舊雨新知」、「舊雨重逢」。
2.
(1) 下雨。用於文言文中。如:「雨我公田」。
(2) 落下、降落。用於文言文中。如:「雨雪」。
(3) 潤澤。如:「夏雨雨人」。
【日】
(1) 太陽。如:「落日」、「日上三竿」、「烈日當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 表示月分的第幾天。如:「四月四日」、「十月十日」。
(3) 一晝夜,一天。如:「今日」、「明日」、「昨日」。
(4) 特定的一天。如:「生日」、「忌日」、「紀念日」、「國慶日」。
(5) 白天。如:「日間部」、「夜以繼日」、「黑夜白日」。
(6) 時間。如:「往日」、「來日」、「他日」、「日久見人心」。
(7) 每天。如:「日積月累」、「日新月異」。
(8) 季節。如:「春日」、「夏日」。
(9) 日本的簡稱。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與日本海之間的國家。首都東京,主要語言為日語。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時。如:「家無三日糧」。
【月】
(1) 月球。如:「明月」、「月亮」、「月明星稀」。
(2) 每個月定期的。如:「月刊」、「月會」、「月薪」。
(3) 圓的、形狀像月亮的。如:「月餅」、「月琴」。
(4) 時光。如:「歲月」。
(5)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1) 月球。如:「明月」、「月亮」、「月明星稀」。
(2) 每個月定期的。如:「月刊」、「月會」、「月薪」。
(3) 圓的、形狀像月亮的。如:「月餅」、「月琴」。
(4) 時光。如:「歲月」。
(5)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運】
(1) 移動、旋轉。如:「運動」、「運行」、「運轉」。
(2) 運輸。如:「裝運」、「運貨」、「海運」、「空運」、「客運」。
(3) 靈活使用。如:「運筆」、「運用」。
(4) 生命中可能碰到的遭遇。如:「命運」、「好運」、「運氣」。
(5) 運動會的簡稱。如:「校運」、「區運」、「亞運」、「奧運」。
(1) 移動、旋轉。如:「運動」、「運行」、「運轉」。
(2) 運輸。如:「裝運」、「運貨」、「海運」、「空運」、「客運」。
(3) 靈活使用。如:「運筆」、「運用」。
(4) 生命中可能碰到的遭遇。如:「命運」、「好運」、「運氣」。
(5) 運動會的簡稱。如:「校運」、「區運」、「亞運」、「奧運」。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一】
(1)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單獨的、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3)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4)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5) 全、滿、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6)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7)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8)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略微或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
(9)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讀陰平聲;在去聲字前,讀陽平聲;在陰平、陽平、上聲之前,讀去聲。)
(1)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單獨的、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3)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4)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5) 全、滿、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6)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7)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8)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略微或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
(9)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讀陰平聲;在去聲字前,讀陽平聲;在陰平、陽平、上聲之前,讀去聲。)
【寒】
(1) 秋冬時天氣冷的季節。與「暑」相對。如:「寒假」、「寒暑易節」。
(2) 冷。如:「寒冷」、「寒流」、「寒帶」、「寒意」、「酷寒」、「天寒地凍」、「飢寒交迫」。
(3) 害怕。如:「心寒」、「膽寒」。
(4) 貧窮、窮苦。如:「清寒」、「寒門」、「寒苦」、「貧寒」。
(1) 秋冬時天氣冷的季節。與「暑」相對。如:「寒假」、「寒暑易節」。
(2) 冷。如:「寒冷」、「寒流」、「寒帶」、「寒意」、「酷寒」、「天寒地凍」、「飢寒交迫」。
(3) 害怕。如:「心寒」、「膽寒」。
(4) 貧窮、窮苦。如:「清寒」、「寒門」、「寒苦」、「貧寒」。
【暑】
(1) 熱。與「寒」相對。如:「消暑」、「暑氣」、「避暑」。
(2) 盛夏。如:「暑假」、「暑期」。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 熱。與「寒」相對。如:「消暑」、「暑氣」、「避暑」。
(2) 盛夏。如:「暑假」、「暑期」。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男】
(1) 性別之一,男性。如:「男子」、「男人」、「男兒」、「男子漢」。
(2) 兒子。如:「長男」、「他擁有一男一女。」
(3) 古代爵位之一。如:「男爵」、「公侯伯子男」。
【女】
(1) 與「男」相對的性別。如:「女人」、「女性」、「婦女」、「才女」、「男女平等」、「女大不中留」。
(2) 女兒。如:「女婿」、「小女」、「長女」、「生兒育女」。
(1) 性別之一,男性。如:「男子」、「男人」、「男兒」、「男子漢」。
(2) 兒子。如:「長男」、「他擁有一男一女。」
(3) 古代爵位之一。如:「男爵」、「公侯伯子男」。
【女】
(1) 與「男」相對的性別。如:「女人」、「女性」、「婦女」、「才女」、「男女平等」、「女大不中留」。
(2) 女兒。如:「女婿」、「小女」、「長女」、「生兒育女」。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始】
(1) 事情的起頭、開端。如:「開始」、「始終如一」、「周而復始」、「始料未及」。
(2) 最早的、最初的。如:「始祖」、「創始者」。
(3) 才、然後。如:「始見成效」、「始告完成」、「千呼萬喚始出來」。
(1) 事情的起頭、開端。如:「開始」、「始終如一」、「周而復始」、「始料未及」。
(2) 最早的、最初的。如:「始祖」、「創始者」。
(3) 才、然後。如:「始見成效」、「始告完成」、「千呼萬喚始出來」。
【作】
1.
(1) 興起、振起。如:「振作精神」、「鼓聲大作」、「興風作浪」、「一鼓作氣」。
(2) 製、做。如:「作文」、「作畫」、「作惡多端」。
(3) 成為、當做。如:「認賊作父」、「看作英雄」。
(4) 裝出、表現出。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5) 舉行、進行。如:「作戰」、「作簡報」。
(6) 優美的詩文書畫或藝術品。如:「名作」、「佳作」、「傑作」、「大作」。
(7) 作揖:拱手行禮。如:「打躬作揖」。
2.
作料:烹調食物所加的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如:「這道菜作料放太多了,反而失去了原味。」
1.
(1) 興起、振起。如:「振作精神」、「鼓聲大作」、「興風作浪」、「一鼓作氣」。
(2) 製、做。如:「作文」、「作畫」、「作惡多端」。
(3) 成為、當做。如:「認賊作父」、「看作英雄」。
(4) 裝出、表現出。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5) 舉行、進行。如:「作戰」、「作簡報」。
(6) 優美的詩文書畫或藝術品。如:「名作」、「佳作」、「傑作」、「大作」。
(7) 作揖:拱手行禮。如:「打躬作揖」。
2.
作料:烹調食物所加的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如:「這道菜作料放太多了,反而失去了原味。」
【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簡】
(1) 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如:「竹簡」。
(2) 書信。如:「書簡」、「信簡」、「手簡」。
(3) 單純、不繁雜。如:「簡單」、「簡要」、「簡明」、「簡易」、「簡便」、「簡潔」。
(4) 省略。如:「簡略」、「簡省」、「簡體字」。
(5) 公務人員的官級名稱。如:「簡任」。
(6) 選擇。如:「簡拔」。
(7) 簡直:實在,常用以擴大誇張言語行動的程度或結果。如:「他的行為簡直連禽獸都不如!」
(1) 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如:「竹簡」。
(2) 書信。如:「書簡」、「信簡」、「手簡」。
(3) 單純、不繁雜。如:「簡單」、「簡要」、「簡明」、「簡易」、「簡便」、「簡潔」。
(4) 省略。如:「簡略」、「簡省」、「簡體字」。
(5) 公務人員的官級名稱。如:「簡任」。
(6) 選擇。如:「簡拔」。
(7) 簡直:實在,常用以擴大誇張言語行動的程度或結果。如:「他的行為簡直連禽獸都不如!」
【能】
(1) 才幹。如:「才能」、「能力」、「能耐」、「能幹」。
(2) 有才幹的人。如:「選賢與能」、「能者多勞」。
(3) 足以勝任。如:「能夠」、「不能」、「能歌善舞」。
(4) 可以。如:「可能」、「你能幫忙嗎?」
(5) 用途、功用。如:「功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
(1) 才幹。如:「才能」、「能力」、「能耐」、「能幹」。
(2) 有才幹的人。如:「選賢與能」、「能者多勞」。
(3) 足以勝任。如:「能夠」、「不能」、「能歌善舞」。
(4) 可以。如:「可能」、「你能幫忙嗎?」
(5) 用途、功用。如:「功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
【則】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從】
1.
(1) 跟隨。如:「跟從」、「力不從心」。
(2) 依順。如:「服從」、「順從」、「至死不從」。
(3) 參與。如:「從事」、「從軍」。
(4) 自。如:「從此」、「從來」、「從頭來過」。
(5) 依照、採取。如:「從速」、「從輕發落」。
(6) 採取。如:「從寬處理」、「從善如流」。
2.
從容:安適不緊張的樣子。如:「從容不迫」、「從容就義」。
3.
附和的、陪同的。如:「從犯」、「主從關係」。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從】
1.
(1) 跟隨。如:「跟從」、「力不從心」。
(2) 依順。如:「服從」、「順從」、「至死不從」。
(3) 參與。如:「從事」、「從軍」。
(4) 自。如:「從此」、「從來」、「從頭來過」。
(5) 依照、採取。如:「從速」、「從輕發落」。
(6) 採取。如:「從寬處理」、「從善如流」。
2.
從容:安適不緊張的樣子。如:「從容不迫」、「從容就義」。
3.
附和的、陪同的。如:「從犯」、「主從關係」。
【親】
1.
(1) 父母。如:「父親」、「母親」、「雙親」、「慈親」。
(2) 具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關係的。如:「親人」、「親兄弟」、「親朋好友」。
(3) 自己的。如:「親口」、「親自」、「親手」、「親眼看到」。
(4) 接近。如:「親近」、「親信」、「親和力」。
(5) 愛。如:「親愛」、「相親相愛」。
(6) 指婚姻之事。如:「成親」、「結親」、「提親」、「求親」。
(7) 指新娘。如:「娶親」、「迎親」。
(8) 接吻,或用面部接觸。如:「親嘴」。
2.
夫妻雙方的家屬稱呼對方的父母。如:「親家公」、「親家母」。
1.
(1) 父母。如:「父親」、「母親」、「雙親」、「慈親」。
(2) 具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關係的。如:「親人」、「親兄弟」、「親朋好友」。
(3) 自己的。如:「親口」、「親自」、「親手」、「親眼看到」。
(4) 接近。如:「親近」、「親信」、「親和力」。
(5) 愛。如:「親愛」、「相親相愛」。
(6) 指婚姻之事。如:「成親」、「結親」、「提親」、「求親」。
(7) 指新娘。如:「娶親」、「迎親」。
(8) 接吻,或用面部接觸。如:「親嘴」。
2.
夫妻雙方的家屬稱呼對方的父母。如:「親家公」、「親家母」。
【功】
(1) 功勞、功績。如:「記功」、「功臣」、「豐功偉業」、「歌功頌德」、「勞苦功高」、「功不可沒」、「好大喜功」、「小兵立大功」。
(2) 成效。如:「成功」、「功效」、「事半功倍」、「徒勞無功」。
(3) 為完成某事,所投注的心力。如:「用功」、「下苦功」。
(4) 事業。如:「事功」、「功業」、「功成名就」、「功敗垂成」。
(5) 功夫:
A>武術。如:「功夫演員」、「功夫皇帝」、「中國功夫」。(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
B>空閒、時間。如:「有話快說,我可沒功夫陪你!」、「不到一會兒功夫,他就把試題寫完了。」或作「工夫」。(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
C>努力的程度。如:「他費了很大的功夫才把電腦學好。」或作「工夫」。(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
【可】
1.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1) 功勞、功績。如:「記功」、「功臣」、「豐功偉業」、「歌功頌德」、「勞苦功高」、「功不可沒」、「好大喜功」、「小兵立大功」。
(2) 成效。如:「成功」、「功效」、「事半功倍」、「徒勞無功」。
(3) 為完成某事,所投注的心力。如:「用功」、「下苦功」。
(4) 事業。如:「事功」、「功業」、「功成名就」、「功敗垂成」。
(5) 功夫:
A>武術。如:「功夫演員」、「功夫皇帝」、「中國功夫」。(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
B>空閒、時間。如:「有話快說,我可沒功夫陪你!」、「不到一會兒功夫,他就把試題寫完了。」或作「工夫」。(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
C>努力的程度。如:「他費了很大的功夫才把電腦學好。」或作「工夫」。(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
【可】
1.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久】
(1) 時間的長遠。如:「久遠」、「長久」、「天長地久」、「久病成良醫」。
(2) 表所經過的時間。如:「你來多久了?」
(1) 時間的長遠。如:「久遠」、「長久」、「天長地久」、「久病成良醫」。
(2) 表所經過的時間。如:「你來多久了?」
【賢】
(1) 具善良美德的。如:「賢慧」、「賢淑」、「賢妻良母」。
(2) 有才幹德識的人。如:「聖賢」、「先賢」、「見賢思齊」、「選賢與能」。
(3) 對輩分相同或較低的人的敬稱。如:「賢弟」、「賢內助」。
(4) 勝過。如:「君賢於眾人。」
(1) 具善良美德的。如:「賢慧」、「賢淑」、「賢妻良母」。
(2) 有才幹德識的人。如:「聖賢」、「先賢」、「見賢思齊」、「選賢與能」。
(3) 對輩分相同或較低的人的敬稱。如:「賢弟」、「賢內助」。
(4) 勝過。如:「君賢於眾人。」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德】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業】
(1) 所做的事。如:「職業」、「事業」、「農業」、「就業」。
(2) 學習的內容或過程。如:「修業」、「結業」、「畢業」。
(3) 從事。如:「業農」、「業商」。
(4) 財產。如:「產業」、「祖業」、「家業」。
(5) 已經。如:「業已」。
(6) 佛教用語。指人的一切行為、思想、言語等。包括善惡兩面。如:「善業」、「惡業」、「業障」。
(7) 業業:小心謹慎的樣子。如:「兢兢業業」。
(1) 所做的事。如:「職業」、「事業」、「農業」、「就業」。
(2) 學習的內容或過程。如:「修業」、「結業」、「畢業」。
(3) 從事。如:「業農」、「業商」。
(4) 財產。如:「產業」、「祖業」、「家業」。
(5) 已經。如:「業已」。
(6) 佛教用語。指人的一切行為、思想、言語等。包括善惡兩面。如:「善業」、「惡業」、「業障」。
(7) 業業:小心謹慎的樣子。如:「兢兢業業」。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理】
(1)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2)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3)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4)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5)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6)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7)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8)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1)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2)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3)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4)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5)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6)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7)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8)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得】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乎】
(1) 文言助詞。表疑問的語氣。如:「欺天乎?欺人乎?」
(2) 文言嘆詞。同「啊」。如:「天乎!人間竟有如此慘境!」
(3) 介詞。同「於」。如:「異乎常情」、「超乎常人」、「合乎規定」、「出乎意料」。
(1) 文言助詞。表疑問的語氣。如:「欺天乎?欺人乎?」
(2) 文言嘆詞。同「啊」。如:「天乎!人間竟有如此慘境!」
(3) 介詞。同「於」。如:「異乎常情」、「超乎常人」、「合乎規定」、「出乎意料」。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中】
1.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2)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3)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4)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5)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6) 正好、剛好。如:「適中」。
(7)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2.
(1)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2)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3)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4)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中】
1.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2)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3)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4)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5)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6) 正好、剛好。如:「適中」。
(7)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2.
(1)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2)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3)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4)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