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卷之四序卦傳】
作者:術龍
-------------------------------------------------------------------------------------------------
-------------------------------------------------------------------------------------------------
【原文內容】
1.2.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3.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4.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5. 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
6. 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
7. 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
8. 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9.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10.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
11.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12. 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13. 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14.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15.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16. 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17. 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
18. 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
19. 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
20. 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21.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22.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
23.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
24. 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25. 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26. 有无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27. 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
28. 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
29. 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30. 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31.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
有萬物,然後有男女。
有男女,然後有夫婦。
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有父子,然後有君臣。
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32.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
33.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
34. 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
35. 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
36. 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37. 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
38. 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39.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
40. 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
41. 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
42. 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43. 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
44. 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
45. 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46. 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
47.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48.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49.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50.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51. 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
52. 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53. 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
54. 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
55. 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
56.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57. 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58. 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
59. 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
60. 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
61. 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62.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
63.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64. 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直譯內容】
1.2.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時間區域,然後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成長、滋長樣子。
3.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充滿時間區域此處所者只有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所以適合這裡因為聚集、儲存,聚集、儲存者充滿而言。
4.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成長、滋長一定無知,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無知。無知者,無知而言,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這不成熟的而言。
5. 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不成熟的非允許未照顧、撫育而言,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有所欲求。有所欲求者,喝吃這方法而言。
6. 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
喝吃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爭辯是非,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爭辯是非。
7. 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
爭辯是非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許多開始,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榜樣、表率。榜樣、表率者,許多而言。
8. 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許多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被較量,所以適合這裡因為較量。較量者,較量而言。
9.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較量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為養牧,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稍微養牧。
10.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養牧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尊敬的態度或行為,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經歷。
11.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經歷然後通達然後存、居,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通達。通達者,交流、往來、交往而言。
12. 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交流、往來、交往,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壞、惡。
13. 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壞、惡,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和人。
14.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結交、交往人和者內容一定責任屬於這裡,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程度之深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
15.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程度之深者非能夠、適宜因為多餘、多出來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不自滿。
16. 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程度之深並且足以勝任不自滿一定樂,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樂。
17. 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
樂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順應,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順應。
18. 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
因為值得順應人者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所作所為,所以適合這裡因為迷亂;誘惑。迷亂;誘惑者,所作所為而言。
19. 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所作所為然後能夠、適宜程度之深,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將、正、當。將、正、當者,程度之深而言。
20. 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內容程度之深然後能夠、適宜看,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看。
21.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能夠、適宜看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被聚集,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咬、吃咬裂硬物。咬裂硬物者,聚集而言。
22.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姑且、暫且聚集至、到停止,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敏捷勇武。敏捷勇武者,遮掩、偽裝而言。
23.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
竭盡、盡力遮掩、偽裝然後通達、順利即、就完畢、終止了,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除去。除去者,除去而言。
24. 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最後的完畢、終止,除去極、盡去、到回、還結束、告一段落,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還原如初。
25. 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還原如初即、就非虛假、荒誕也,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沒有虛假、荒誕。
26. 有无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沒有虛假、荒誕然後能夠、適宜養,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程度之深養。
27. 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
內容養然後能夠、適宜照顧、撫育,所以適合這裡因為保養。保養者,照顧、撫育而言。
28. 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
非照顧、撫育即、就未能夠、適宜有所行為,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程度之深處罰。
29. 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最後的處罰,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水。水者,過失而言。
30. 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過失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為美好、華美,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火。火者,美好、華美而言。
31.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時間區域,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
有萬物,然後有男女。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男女。
有男女,然後有夫婦。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男女,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夫婦。
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夫婦,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父子。
有父子,然後有君臣。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父子,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君臣。
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君臣,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上下。
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上下,然後行為規範正當的道理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被相互交雜。
32.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
夫婦這個方法非能夠、適宜因為未時間的長遠而言,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長久不變的。長久不變的者,時間的長遠而言。
33.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時間的長遠處於那個地方、位置,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逃避;藏匿,逃避;藏匿者,離開而言。
34. 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最後的逃避;藏匿,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程度之深增強。
35. 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最後的增強,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進。進者,向前或向上移動而言。
36. 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向前或向上移動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被損害、耗損,所以適合這裡因為了解、通曉鏟平、使平坦。鏟平、使平坦者,損害、耗損而言。
37. 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
損害、耗損在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者一定回、還到所共居的地方,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所共居的地方人。
38. 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所共居的地方路途、途徑偏僻、荒遠一定不順、不和諧,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離散、怪異、反常。離散、怪異、反常者,不順、不和諧而言。
39.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
不順、不和諧一定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不容易,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遲鈍;停留。遲鈍;停留者,不容易而言。
40. 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最後的不容易,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鬆脫、免除。鬆脫、免除者,放鬆、恢復而言。
41. 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
放鬆、恢復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錯過、放過,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減少。
42. 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減少並且未停止一定更加,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更加。
43. 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
更加並且未停止一定潰壞,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分決。分決者,潰壞而言。
44. 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
潰壞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相逢,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遇合。遇合者,相逢而言。
45. 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內容交互、彼此相逢然後集合,所以適合這裡因為聚集。聚集者,集合而言。
46. 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
集合並且優等的者稱呼往向上攀進,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向上攀進。
47.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向上攀進並且未停止一定疲倦,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疲倦。
48.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疲倦嗎優等者一定回、還由高至低,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深洞。
49.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深洞方法非允許未改變,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改變。
50.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改變內容者不能、好像刑具,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刑具。
51. 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
最重要的用具者不能好像排行最大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雷。雷者,有所行為而言。
52. 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內容未能夠、適宜用結束有所行為,停頓、結束此,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山。山者.停頓、結束而言。
53. 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
內容未能夠、適宜用結束,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逐步的、慢慢的。逐步的、慢慢的者,向前或向上移動而言。
54. 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
向前或向上移動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返回,所以適合這裡因為返回妹。
55. 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
可以他能返回者一定表示程度之深,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大。大者,程度之深而言。
56.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澈底追究程度之深者一定違背、不合他處於,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出遊或客居。
57. 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出遊或客居到沒有地方、位置包含,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風。風者,合乎而言。
58. 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
合乎到位置上解釋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澤。澤者,解釋而言。
59. 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
解釋到位置上由聚而分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散漫、離散。散漫、離散者,由合而分而言。
60. 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
內容未能夠、適宜用結束由合而分,所以適合這裡因為事情的經過情形。
61. 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事情的經過情形到隨便、任意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動作正在進行使人相信。
62.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他隨便、任意者一定做、從事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稍微處罰。
63.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處罰內容者一定助,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有助。
64. 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內容未能夠、適宜極、盡。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沒有助結束也。
主題:【周易卷之四序卦傳】
1.2.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時間區域,然後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成長、滋長樣子。
事實存在時間與相對空間,然後眾多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呈現成長與滋長樣子。
3.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充滿時間區域此處所者只有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所以適合這裡因為聚集、儲存,聚集、儲存者充滿而言。
充滿于時間相對空間所在之處者只有附於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展現,所以稱之為【水雷屯】聚集,聚集者充滿而言。
4.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成長、滋長一定無知,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無知。無知者,無知而言,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這不成熟的而言。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剛成長與滋長一定呈現無知狀態,所以稱之為【山水蒙】無知。無知者,無知而言,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這還不成熟的狀態而言。
5. 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不成熟的非允許未照顧、撫育而言,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有所欲求。有所欲求者,喝吃這方法而言。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還不成熟的狀態非允許沒有照顧與撫育而言,所以稱之為【水天需】有所欲求。有所欲求者,喝吃這方法而言。
6. 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
喝吃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爭辯是非,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爭辯是非。
喝吃一定事實存在爭辯是非狀態,所以稱之為【天水訟】爭辯是非。
7. 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
爭辯是非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許多開始,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榜樣、表率。榜樣、表率者,許多而言。
爭辯是非一定事實存在許多開始狀態,所以稱之為【地水師】榜樣與表率。榜樣與表率者,許多開始而言。
8. 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許多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被較量,所以適合這裡因為較量。較量者,較量而言。
許多一定事實存在被較量情況,所以稱之為【水地比】較量。較量者,較量而言。
9.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較量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為養牧,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稍微養牧。
較量一定事實存在為養成實力,所以稱之為【風天小畜】稍微養成實力。
10.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養牧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尊敬的態度或行為,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經歷。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養成實力然後事實存在被尊敬的態度或行為,所以稱之為【天澤履】經歷。
11.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經歷然後通達然後存、居,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通達。通達者,交流、往來、交往而言。
有經歷之後必然能通達透徹才會存在或是居于得到,所以稱之為【地天泰】通達。通達者,必然會執行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三種程序法則。
12. 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交流、往來、交往,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壞、惡。
一切內容非能夠與適宜因為不可能從開始到末了都能執行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三種程序法則,所以稱之為【天地否】壞與惡認定。
13. 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壞、惡,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和人。
一切內容非能夠與適宜因為不可能從開始到末了都能執行壞與惡認定,所以稱之為【天火同人】和人乃因人所需而定。
14.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結交、交往人和者內容一定責任屬於這裡,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程度之深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
結交、交往因人所需者內容而定一定責任歸屬於自己,所以稱之為【火天大有】程度之深事實狀況存在。
15.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程度之深者非能夠、適宜因為多餘、多出來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不自滿。
事實狀況存在程度之深者非能夠與適宜因為不是多餘或多出來的,所以稱之為【地山謙】不自滿。
16. 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程度之深並且足以勝任不自滿一定樂,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樂。
事實狀況已經存在關係程度之深並且是足以勝任而不自滿一定樂於接受,所以稱之為【雷地豫】樂於接受有其共鳴。
17. 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
樂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順應,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順應。
樂於接受一定事實狀況已經存在因而順應,所以稱之為【澤雷隨】順應而接受。
18. 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
因為值得順應人者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所作所為,所以適合這裡因為迷亂;誘惑。迷亂;誘惑者,所作所為而言。
因為值得順應的人者一定已經事實狀況的存在所作所為為依據,所以稱之為【山風蠱】迷亂;誘惑。迷亂;誘惑者,所作所為內容來認定。
19. 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所作所為然後能夠、適宜程度之深,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將、正、當。將、正、當者,程度之深而言。
已經事實狀況的存在所作所為認同然後能夠與適宜參于程度之深,所以稱之為【地澤臨】將要、正想、當然。將要、正想、當然者,能參于程度之深來認定。
20. 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內容程度之深然後能夠、適宜看,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看。
內容要了解程度深入然後才能夠與適宜看出差異結果,所以稱之為【風地觀】看。
21.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能夠、適宜看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被聚集,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咬、吃咬裂硬物。咬裂硬物者,聚集而言。
因能夠與適宜看出差異然後已經事實狀況的存在認為已經被聚集力量呈現,所以稱之為【火雷噬嗑】吃咬裂硬物乃剝絲抽繭。剝絲抽繭者,認為已經聚集力量。
22.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姑且、暫且聚集至、到停止,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敏捷勇武。敏捷勇武者,遮掩、偽裝而言。
實際內容非能夠與適宜因為只有姑且與暫且聚集自己能懂認知而已,所以稱之為【山火賁】敏捷勇武乃自認準備好。自認準備好者,只有遮掩與偽裝實力而已。
23.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
竭盡、盡力遮掩、偽裝然後通達、順利即、就完畢、終止了,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除去。除去者,除去而言。
已竭盡與盡力遮掩與偽裝實力然後認為合乎自己認知就認定可以完畢與終止了思考,所以稱之為【山地剝】除去。除去者,除去不符合的錯誤而已。
24. 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最後的完畢、終止,除去極、盡去、到回、還結束、告一段落,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還原如初。
內容非能夠與適宜因為無法說到最後的完畢與終止之處,除去極盡不符合的錯誤去與到回還至結束與告一段落點,所以稱之為【地雷復】還原如初。
25. 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還原如初即、就非虛假、荒誕也,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沒有虛假、荒誕。
如能還原如初即與就不是虛假與荒誕論述,所以稱之為【天雷旡妄】沒有虛假與荒誕。
26. 有无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沒有虛假、荒誕然後能夠、適宜養,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程度之深養。
已經事實狀況的存在沒有虛假與荒誕然後就能夠與適宜養成栽培,所以稱之為【山天大畜】程度之深養繼續更深入大力栽培養成。
27. 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
內容養然後能夠、適宜照顧、撫育,所以適合這裡因為保養。保養者,照顧、撫育而言。
此內容有養成需要然後就能夠與適宜繼續照顧與撫育栽培,所以稱之為【山雷頤】保養此乃保護與哉培。保護栽培者,是繼續照顧與撫育栽培來說。
28. 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
非照顧、撫育即、就未能夠、適宜有所行為,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程度之深處罰。
無法達到照顧與撫育栽培條件就無需能夠與適宜有所行為繼續栽培程序,所以稱之為【澤風大過】程度之深處罰更深入大力處罰。
29. 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最後的處罰,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水。水者,過失而言。
此內容非能夠與適宜因為讓他自己到最後的處罰情況離開,所以稱之為【坎為水】水清澈潔淨看清自己。澈潔淨看清自己者,過失要讓自己清楚錯誤來說。
30. 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過失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為美好、華美,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火。火者,美好、華美而言。
過失一定已經事實狀況的存在只是為了追求美好需求,所以稱之為【離為火】火美好明亮清楚。美好明亮清楚者,為了追求美好明亮清楚對的方向來說。
31.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時間區域,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
事實狀況已經存在所專屬時間區域程序法則代表要活著定義,然後呈現出事實狀況已經存在眾多於天地間一切存在有形體的東西的呼應反饋轉譯程序。
有萬物,然後有男女。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男女。
呈現出事實狀況已經存在眾多於天地間一切存在有形體的東西的呼應反饋轉譯程序,然後呈現出事實狀況已經存在男相對女兩性稱呼雌雄交媾程序。
有男女,然後有夫婦。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男女,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夫婦。
呈現出事實狀況已經存在男相對女兩性稱呼雌雄交媾程序,然後呈現出事實狀況的已經存在夫相合婦認知父母繁衍子息程序關係。
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夫婦,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父子。
呈現出事實狀況的已經存在夫相合婦認知父母繁衍子息合炁程序關係,然後呈現出事實狀況的已經存在父相對子認知關係。
有父子,然後有君臣。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父子,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君臣。
呈現出事實狀況的已經存在父相對子認知血脈相和程序關係,然後呈現出事實狀況的已經存在君相對臣勞資認知關係。
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君臣,然後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上下。
呈現出事實狀況的已經存在君相對臣勞資認知相和程序關係,然後呈現出事實狀況的已經存在上階級下階級區分程序。
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上下,然後行為規範正當的道理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被相互交雜。
呈現出事實狀況的已經存在認知上階級下階級區分程序關係,然後行為規範與正當的道理呈現出事實狀況的已經存在被相互交雜程序關係。
32.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
夫婦這個方法非能夠、適宜因為未時間的長遠而言,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長久不變的。長久不變的者,時間的長遠而言。
夫婦這個方法非能夠與適宜因為不是以時間的長遠來認定,所以稱之為【雷風恆】長久不變的連繫相對關係。長久不變的連繫相對關係者,是以時間的長遠延續關係來說。
33.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時間的長遠處於那個地方、位置,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逃避;藏匿,逃避;藏匿者,離開而言。
上述內容非能夠與適宜因為不可能時間的長遠都處於相同那個地方與位置定易程序,所以稱之為【天山遯】逃避與藏匿狀態,逃避與藏匿者,是為了離開原先狀態來說。
34. 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最後的逃避;藏匿,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程度之深增強。
上述內容非能夠與適宜因為不可能一直以逃避與藏匿程序狀態,所以稱之為【雷天大壯】程度之深增強因為因事實所需而繼續增加壓力。
35. 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最後的增強,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進。進者,向前或向上移動而言。
上述內容非能夠與適宜因為不可能一直以增強程序狀態,所以稱之為【火地晉】進乃向前。進者,向前或向上移動能繼續來說。
36. 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向前或向上移動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被損害、耗損,所以適合這裡因為了解、通曉鏟平、使平坦。鏟平、使平坦者,損害、耗損而言。
想要向前或向上移動一定要事實狀況的存在放棄之前與改變之前錯誤認知因此會被損害與耗損程序狀態,所以稱之為【地火明夷】了解與通曉因此知道鏟平與使平坦相對性的差異性區別。鏟平與使平坦者,是能接受被改變而損害與耗損程序來說。
37. 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
損害、耗損在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者一定回、還到所共居的地方,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所共居的地方人。
已經損害與耗損在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者一定回與還到自己中心思想依據程序認知,所以稱之為【風火家人】所共居的地方人乃自己中心思想依據程序認知。
38. 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所共居的地方路途、途徑偏僻、荒遠一定不順、不和諧,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離散、怪異、反常。離散、怪異、反常者,不順、不和諧而言。
中心思想程序如果選擇路途與途徑方向到偏僻與荒遠無合乎群體相同定義一定會呈現不順與不和諧,所以稱之為【火澤睽】離散、怪異、反常程序狀態。離散、怪異、反常者,一定會呈現不順與不和諧來說。
39.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
不順、不和諧一定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不容易,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遲鈍;停留。遲鈍;停留者,不容易而言。
不順與不和諧一定事實狀況的存在不容易執行您想要的程序轉乘,所以稱之為【水山蹇】遲鈍;停留程序狀態。遲鈍;停留者,已呈現不容易無法解決前進狀態來說。
40. 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最後的不容易,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鬆脫、免除。鬆脫、免除者,放鬆、恢復而言。
上述非能夠與適宜因為不可能一直以不容易程序狀態,所以稱之為【雷水解】鬆脫、免除乃想要暫時改變此壓力或狀況。鬆脫與免除者,想要放鬆與恢復來說。
41. 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
放鬆、恢復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錯過、放過,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減少。
想放鬆與恢復一定事實狀況的存在錯過與放過應受之程序,所以稱之為【山澤損】減少得到程序。
42. 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減少並且未停止一定更加,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更加。
如果減少得到程序並且未停止那一定會更加嚴重,所以稱之為【風雷益】更加劇烈。
43. 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
更加並且未停止一定潰壞,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分決。分決者,潰壞而言。
如果更加劇烈並且未停止那一定會潰壞,所以稱之為【澤天夬】分決或稱分裂。分決者,潰壞而言。
44. 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
潰壞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相逢,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遇合。遇合者,相逢而言。
潰壞一定事實狀況的存在相逢此心境狀況,所以稱之為【天風姤】遇合剛好。遇合者,相逢而言。
45. 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內容交互、彼此相逢然後集合,所以適合這裡因為聚集。聚集者,集合而言。
剛好遇到內容交互、彼此能相逢然後集合在一起,所以稱之為【澤地萃】聚集。聚集者,集合而言。
46. 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
集合並且優等的者稱呼往向上攀進,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向上攀進。
呈現集合並且能達到優等的者此稱呼有往向上攀進方向,所以稱之為【地風升】向上攀進。
47.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向上攀進並且未停止一定疲倦,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疲倦。
已經向上攀進並且未停止那一定會感到疲倦,所以稱之為【澤水困】疲倦不堪。
48.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疲倦嗎優等者一定回、還由高至低,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深洞。
感到疲倦嗎那優等者一定會回還由高至低狀況,所以稱之為【水風井】挖鑿深洞方式。
49.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深洞方法非允許未改變,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改變。
這挖鑿深洞方法不代表可以繼續而不改變此方式,所以稱之為【澤火革】改變才能轉變。
50.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改變內容者不能、好像刑具,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刑具。
想要改變內容者不能只是好像刑具般束縛,所以稱之為【火風鼎】刑具般束縛煎熬。
51. 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
最重要的用具者不能好像排行最大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雷。雷者,有所行為而言。
認為最重要的用法方式依據當成唯一選擇,所以稱之為【震為雷】執行可行運算程序。雷者,要根據自己所需依據選擇適合有所行為方式來說。
52. 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內容未能夠、適宜用結束有所行為,停頓、結束此,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山。山者.停頓、結束而言。
執行內容未能夠與適宜用到結束想要的行為方式,停頓、結束此,所以稱之為【艮為山】執行運算停止程序。山者.無法繼續執行以停頓與結束方式來說。
53. 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
內容未能夠、適宜用結束,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逐步的、慢慢的。逐步的、慢慢的者,向前或向上移動而言。
執行內容未能夠適宜用結束方式後,所以稱之為【風山漸】執行邏輯比對程序逐步的、慢慢的。逐步的、慢慢的者,繼續向前或向上移動的依據來說。
54. 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
向前或向上移動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返回,所以適合這裡因為返回妹。
繼續向前或向上移動返回先前條件依據一定事實狀況存在接受返回認錯,所以稱之為【雷澤歸妹】執行反回饋認定程序返回原來不足之依據。
55. 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
可以他能返回者一定表示程度之深,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大。大者,程度之深而言。
可以接受返回認錯者一定認同不夠複雜與條件判斷依據,所以稱之為【雷火豐】執行多層次條件比對程序大。大者,繼續更深層與複雜條件判斷來說。
56.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澈底追究程度之深者一定違背、不合他處於,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出遊或客居。
澈底追究更深層與複雜條件判斷者一定會呈現違背與不合原來判斷條件定義,所以稱之為【火山旅】執行隨機相似程序相似非相同定義。
57. 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出遊或客居到沒有地方、位置包含,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風。風者,合乎而言。
相似非相同已經連原先定義也背離沒有符合之處,所以稱之為【巽為風】執行猜測程序風。風者,符合相似但不相同定義來說。
58. 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
合乎到位置上解釋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澤。澤者,解釋而言。
符合相似但不相同定義解釋理由歸屬,所以稱之為【兌為澤】執行解釋論述理由程序澤。澤者,解釋已認定符合相似但不相同定義理由歸屬來說。
59. 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
解釋到位置上由聚而分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散漫、離散。散漫、離散者,由合而分而言。
解釋接受理由定義到無法接受定義的理由,所以稱之為【風水渙】執行無中生有程序散漫、離散。散漫、離散者,由自己認定理由到推翻自己定義理由來說。
60. 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
內容未能夠、適宜用結束由合而分,所以適合這裡因為事情的經過情形。
解釋內容無法能夠與適宜說到最終合理定義,所以稱之為【水澤節】執行建構條件判斷過程合理程序呈現條件判斷依據。
61. 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事情的經過情形到隨便、任意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動作正在進行使人相信。
條件判斷依據呈現隨便與任意的條件當依據,所以稱之為【風澤中孚】執行說服自己理由程序動作正在進行使自己相信。
62.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他隨便、任意者一定做、從事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稍微處罰。
已經事實狀況的存在用隨便與任意者一定會去做與從事的,所以稱之為【雷山小過】執行預估自己付出代價能接受處罰程度。
63.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處罰內容者一定助,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有助。
已經事實狀況的存在處罰內容者一定助作用,所以稱之為【水火既濟】執行修正不正確程序有助於參數判斷增加累積。
64. 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內容未能夠、適宜極、盡。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沒有助結束也。
內容未能夠與適宜而已經極與盡的執行判斷。所以稱之為【火水未濟】執行反饋繼續程序沒有助於結束條件判斷依據也。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地】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然】
(1)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2)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4)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5)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1)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2)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4)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5)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後】
(1) 位置上。與「前」相對。如:「後面」、「背後」。
(2) 時間上。與「先」相對。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3) 子孫。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1) 位置上。與「前」相對。如:「後面」、「背後」。
(2) 時間上。與「先」相對。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3) 子孫。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萬】
(1) 數目字。千的十倍。如:「百萬」、「千萬」。
(2) 眾多的、許多的。如:「萬物」、「萬年」、「萬象」、「萬難」、「萬紫千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 絕對、非常,用來形容情勢的極致。如:「萬全」、「萬不得已」、「萬萬不可」、「萬無一失」。
(4) 千萬:
A>數目的名稱。在百萬之上,億之下。如:「這間房子價值千萬。」
B>三提醒的話,即務必。如:「需要什麼儘管說,千萬不要客氣。」
C>形容數目極多。如:「數以千萬」。
(5) 萬一:
A>意外發生的事。如:「小心駕駛,以防萬一。」
B>或許、或者。如:萬一下雨了,你可要趕快把衣服收起來。」
(1) 數目字。千的十倍。如:「百萬」、「千萬」。
(2) 眾多的、許多的。如:「萬物」、「萬年」、「萬象」、「萬難」、「萬紫千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 絕對、非常,用來形容情勢的極致。如:「萬全」、「萬不得已」、「萬萬不可」、「萬無一失」。
(4) 千萬:
A>數目的名稱。在百萬之上,億之下。如:「這間房子價值千萬。」
B>三提醒的話,即務必。如:「需要什麼儘管說,千萬不要客氣。」
C>形容數目極多。如:「數以千萬」。
(5) 萬一:
A>意外發生的事。如:「小心駕駛,以防萬一。」
B>或許、或者。如:萬一下雨了,你可要趕快把衣服收起來。」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生】
(1)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2)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3)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4)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5)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6)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7)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8)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9) 非常。如:「生恐」、「生怕」。
(10)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11)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1)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2)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3)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4)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5)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6)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7)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8)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9) 非常。如:「生恐」、「生怕」。
(10)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11)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焉】
(1) 代名詞。用以表示指示,相當於「之」、「彼」、「這裡」。如:「心不在焉」。
(2) 豈、如何。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3) 語助詞。置於句末,表示肯定的語氣。相當於「也」、「矣」、「呢」。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4) 詞綴。用於形容詞或副詞之後,表示狀態,相當於「然」、「樣子」。如:「忽焉」、「休休焉」、「戚戚焉」。
(1) 代名詞。用以表示指示,相當於「之」、「彼」、「這裡」。如:「心不在焉」。
(2) 豈、如何。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3) 語助詞。置於句末,表示肯定的語氣。相當於「也」、「矣」、「呢」。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4) 詞綴。用於形容詞或副詞之後,表示狀態,相當於「然」、「樣子」。如:「忽焉」、「休休焉」、「戚戚焉」。
【盈】
(1) 充滿。如:「盈月」、「盈貫」、「熱淚盈眶」、「笑聲盈耳」、「惡貫滿盈」。
(2) 形容女子體態輕巧柔美。如:「豐盈」、「盈盈」、「輕盈可愛」。
(3) 多餘、多出來的。如:「盈餘」、「盈利」。
(4) 盈虧:
A>月亮的圓、缺。
B>生意賺錢或賠本。
(1) 充滿。如:「盈月」、「盈貫」、「熱淚盈眶」、「笑聲盈耳」、「惡貫滿盈」。
(2) 形容女子體態輕巧柔美。如:「豐盈」、「盈盈」、「輕盈可愛」。
(3) 多餘、多出來的。如:「盈餘」、「盈利」。
(4) 盈虧:
A>月亮的圓、缺。
B>生意賺錢或賠本。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間】
1.
(1) 時、空的領域或段落。如:「時間」、「空間」、「晚間」、「剎那間」。
(2) 兩者之中或相鄰兩物的中界。如:「中間」、「他夾在媽媽和太太之間很為難。」
(3) 處所。如:「田間」、「房間」、「洗澡間」。
(4) 量詞。用於計算房屋等建築物的單位。如:「兩間套房」、「一間辦公室」。
2.
(1) 空隙。如:「間隙」、「間不容髮」。
(2) 不是直接的。如:「間接」。
(3) 分隔、分開。如:「間隔」、「間斷」。
(4) 挑撥、分化。如:「反間」、「挑撥離間」。
(5) 夾雜。如:「間雜」、「黑白相間」。
1.
(1) 時、空的領域或段落。如:「時間」、「空間」、「晚間」、「剎那間」。
(2) 兩者之中或相鄰兩物的中界。如:「中間」、「他夾在媽媽和太太之間很為難。」
(3) 處所。如:「田間」、「房間」、「洗澡間」。
(4) 量詞。用於計算房屋等建築物的單位。如:「兩間套房」、「一間辦公室」。
2.
(1) 空隙。如:「間隙」、「間不容髮」。
(2) 不是直接的。如:「間接」。
(3) 分隔、分開。如:「間隔」、「間斷」。
(4) 挑撥、分化。如:「反間」、「挑撥離間」。
(5) 夾雜。如:「間雜」、「黑白相間」。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唯】
(1) 獨、只有。如:「唯一」、「唯有」、「唯獨」。
(2) 表示謙恭的應答聲。如:「唯諾」。
(1) 獨、只有。如:「唯一」、「唯有」、「唯獨」。
(2) 表示謙恭的應答聲。如:「唯諾」。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受】
(1) 收得、納入。如:「接受」、「受人之託」、「受之有愧」。
(2) 被、遭遇。如:「受寒」、「受挫」、「受害」、「受苦受難」。
(3) 容忍、忍耐。如:「忍受」、「承受」、「受不了」。
(4) 適合,表示好的意思。如:「受用無窮」。
(1) 收得、納入。如:「接受」、「受人之託」、「受之有愧」。
(2) 被、遭遇。如:「受寒」、「受挫」、「受害」、「受苦受難」。
(3) 容忍、忍耐。如:「忍受」、「承受」、「受不了」。
(4) 適合,表示好的意思。如:「受用無窮」。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屯】
1.
(1) 聚集、儲存。如:「屯集」、「屯積」、「屯糧」。
(2) 駐防防守。如:「屯兵」、「屯紮」。
(3) 駐軍在駐地墾荒耕種。如:「屯田」、「屯墾」。
(4) 堆疊、阻擋。如:「大雪屯門」、「水來土屯」。
(5) 村莊。如遼寧的皇姑屯。
2.
困頓、艱難。如:「屯厄」。
1.
(1) 聚集、儲存。如:「屯集」、「屯積」、「屯糧」。
(2) 駐防防守。如:「屯兵」、「屯紮」。
(3) 駐軍在駐地墾荒耕種。如:「屯田」、「屯墾」。
(4) 堆疊、阻擋。如:「大雪屯門」、「水來土屯」。
(5) 村莊。如遼寧的皇姑屯。
2.
困頓、艱難。如:「屯厄」。
【也】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蒙】
(1) 覆蓋。如:「蒙面」、「蒙著眼睛」。
(2) 掩飾、欺騙。如:「欺蒙」、「蒙混」。
(3) 受到、承受。表示感激。如:「承蒙」、「蒙你照料,十分感謝。」
(4) 無知。如:「啟蒙」、「童蒙」。
(5) 遭遇。如:「蒙難」。
(6) 蒙古的簡稱。如:「內蒙」。
(1) 覆蓋。如:「蒙面」、「蒙著眼睛」。
(2) 掩飾、欺騙。如:「欺蒙」、「蒙混」。
(3) 受到、承受。表示感激。如:「承蒙」、「蒙你照料,十分感謝。」
(4) 無知。如:「啟蒙」、「童蒙」。
(5) 遭遇。如:「蒙難」。
(6) 蒙古的簡稱。如:「內蒙」。
【始】
(1) 事情的起頭、開端。如:「開始」、「始終如一」、「周而復始」、「始料未及」。
(2) 最早的、最初的。如:「始祖」、「創始者」。
(3) 才、然後。如:「始見成效」、「始告完成」、「千呼萬喚始出來」。
(1) 事情的起頭、開端。如:「開始」、「始終如一」、「周而復始」、「始料未及」。
(2) 最早的、最初的。如:「始祖」、「創始者」。
(3) 才、然後。如:「始見成效」、「始告完成」、「千呼萬喚始出來」。
【必】
一定。如:「必定」、「必然」、「必成」、「必要」、「必修」。
一定。如:「必定」、「必然」、「必成」、「必要」、「必修」。
【稚】
(1) 幼小。如:「稚子」、「童稚」、「稚兒」、「幼稚園」。
(2) 不成熟的,像小孩一般的。如:「幼稚」、「稚氣」、「稚嫩」。
(1) 幼小。如:「稚子」、「童稚」、「稚兒」、「幼稚園」。
(2) 不成熟的,像小孩一般的。如:「幼稚」、「稚氣」、「稚嫩」。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可】
1.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1.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養】
1.
(1) 照顧、撫育。如:「養育」、「撫養」、「養民」。
(2) 培植花木,或飼養動物。如:「養魚」、「養蘭」、「養狗」。
(3) 修練。如:「修養」、「養氣」。
(4) 調護身體。如:「養病」、「養傷」。
(5) 對生長或保健有益的。如:「養分」、「養料」。
(6) 經認領撫育而沒有親生關係的。如:「養母」、「養子」。
(7) 維修。如:「養路」、「養護工程」。
(8) 扶持、資助。如:「以會養會」。
2.
奉侍親長。如:「奉養」、「子欲養而親不待」。
1.
(1) 照顧、撫育。如:「養育」、「撫養」、「養民」。
(2) 培植花木,或飼養動物。如:「養魚」、「養蘭」、「養狗」。
(3) 修練。如:「修養」、「養氣」。
(4) 調護身體。如:「養病」、「養傷」。
(5) 對生長或保健有益的。如:「養分」、「養料」。
(6) 經認領撫育而沒有親生關係的。如:「養母」、「養子」。
(7) 維修。如:「養路」、「養護工程」。
(8) 扶持、資助。如:「以會養會」。
2.
奉侍親長。如:「奉養」、「子欲養而親不待」。
【需】
(1) 有所欲求。如:「需要」、「需求」、「需索」。
(2) 費用、給用。如:「軍需」、「不時之需」。
(1) 有所欲求。如:「需要」、「需求」、「需索」。
(2) 費用、給用。如:「軍需」、「不時之需」。
【飲】
1.
(1) 喝。如:「飲水」、「飲酒」、「茹毛飲血」。
(2) 特指喝酒。如:「小飲」、「痛飲」、「對飲」。
(3) 可以喝的。如:「飲料」、「冷飲」、「飲品」。
(4) 含忍、懷著。如:「飲恨」、「飲泣」。
2. 使喝水。如:「飲馬」。
1.
(1) 喝。如:「飲水」、「飲酒」、「茹毛飲血」。
(2) 特指喝酒。如:「小飲」、「痛飲」、「對飲」。
(3) 可以喝的。如:「飲料」、「冷飲」、「飲品」。
(4) 含忍、懷著。如:「飲恨」、「飲泣」。
2. 使喝水。如:「飲馬」。
【食】
(1) 吃的東西。如:「糧食」、「素食」、「甜食」、「速食」、「麵食」。
(2) 吃。如:「食用」、「飲食」、「發憤忘食」、「食不知味」。
(3) 供食用的。如:「食物」、「食油」、「食鹽」。
(4) 食言:爽約、不守信。如:「食言而肥」、「說話要講信用,不可食言。」
(5) 食指:
A>第二根手指頭。
B>比喻家庭人口。如:「食指浩繁」。
(1) 吃的東西。如:「糧食」、「素食」、「甜食」、「速食」、「麵食」。
(2) 吃。如:「食用」、「飲食」、「發憤忘食」、「食不知味」。
(3) 供食用的。如:「食物」、「食油」、「食鹽」。
(4) 食言:爽約、不守信。如:「食言而肥」、「說話要講信用,不可食言。」
(5) 食指:
A>第二根手指頭。
B>比喻家庭人口。如:「食指浩繁」。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訟】
(1) 爭辯是非。如:「爭訟」。
(2) 雙方打官司以爭論曲直。如:「訟案」、「訴訟」、「訟獄」。
(3) 責備。如:「自訟」。
(1) 爭辯是非。如:「爭訟」。
(2) 雙方打官司以爭論曲直。如:「訟案」、「訴訟」、「訟獄」。
(3) 責備。如:「自訟」。
【眾】
(1) 許多。如:「眾多」、「眾生」、「眾人」、「眾星拱月」。
(2) 許多人。如:「大眾」、「觀眾」、「眾口爍金」、「眾叛親離」。
(1) 許多。如:「眾多」、「眾生」、「眾人」、「眾星拱月」。
(2) 許多人。如:「大眾」、「觀眾」、「眾口爍金」、「眾叛親離」。
【起】
(1) 挺身往上。如:「起立」、「起來」。
(2) 上升。如:「起伏」、「起落」。
(3) 好轉。如:「起色」、「起死回生」、「一病不起」。
(4) 引發、產生。如:「起火」、「起義」、「發起」、「起疑」、「起作用」。
(5) 建造。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
(6) 開始。如:「起先」、「起初」、「從今天起」、「萬事起頭難」。
(7) 擬定。如:「起草」、「起稿」。
(8) 放在動詞之後。
A>表示動作的進行。如:「捉起」、「拿起」、「提起」。
B>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勝感慨!」
C>表示承受的意思。如:「我們要經得起現實的考驗。」
(9) 量詞:
A>計算分批的人的單位。相當於「群」。如:「店裡來了兩起客人。」
B>計算事件發生的單位。如:「高速公路上發生了數起連環車禍。」、「警方最近偵破了一起擄人勒索案。」
(1) 挺身往上。如:「起立」、「起來」。
(2) 上升。如:「起伏」、「起落」。
(3) 好轉。如:「起色」、「起死回生」、「一病不起」。
(4) 引發、產生。如:「起火」、「起義」、「發起」、「起疑」、「起作用」。
(5) 建造。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
(6) 開始。如:「起先」、「起初」、「從今天起」、「萬事起頭難」。
(7) 擬定。如:「起草」、「起稿」。
(8) 放在動詞之後。
A>表示動作的進行。如:「捉起」、「拿起」、「提起」。
B>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勝感慨!」
C>表示承受的意思。如:「我們要經得起現實的考驗。」
(9) 量詞:
A>計算分批的人的單位。相當於「群」。如:「店裡來了兩起客人。」
B>計算事件發生的單位。如:「高速公路上發生了數起連環車禍。」、「警方最近偵破了一起擄人勒索案。」
【師】
(1) 教導、傳授學問或技藝的人。如:「老師」、「教師」、「師徒」。
(2) 學習、效法。如:「師法」、「師事」、「師古」。
(3) 榜樣、表率。如:「萬世師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4) 稱有專門技藝的人。如:「醫師」、「律師」、「理髮師」、「鋼琴師」。
(5) 對道士或僧尼的尊稱。如:「法師」、「禪師」。
(6) 軍隊的編制單位。或泛指軍隊。如:「師團」、「誓師北伐」、「班師回朝」。
(1) 教導、傳授學問或技藝的人。如:「老師」、「教師」、「師徒」。
(2) 學習、效法。如:「師法」、「師事」、「師古」。
(3) 榜樣、表率。如:「萬世師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4) 稱有專門技藝的人。如:「醫師」、「律師」、「理髮師」、「鋼琴師」。
(5) 對道士或僧尼的尊稱。如:「法師」、「禪師」。
(6) 軍隊的編制單位。或泛指軍隊。如:「師團」、「誓師北伐」、「班師回朝」。
【所】
(1) 地方、位置。如:「處所」、「場所」、「適得其所」。
(2) 機關、單位。如:「診所」、「派出所」、「鎮公所」、「研究所」。
(3) 語助詞:
A>表示動作的意向。如:「所向無敵」、「據我所知」。
B>與「為」、「被」合用,表示被動。如:「他的作品被大家所喜愛。」
(4) 指示代名詞。如:「所見所聞」、「所作所為」。
(5) 量詞。用於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6) 所以:
A>因此,表示結果。如:「因為媽媽愛你,所以才管你。」
B>為何、為麼,表示原因。如:「這就是我所以要轉學的原因。」
(1) 地方、位置。如:「處所」、「場所」、「適得其所」。
(2) 機關、單位。如:「診所」、「派出所」、「鎮公所」、「研究所」。
(3) 語助詞:
A>表示動作的意向。如:「所向無敵」、「據我所知」。
B>與「為」、「被」合用,表示被動。如:「他的作品被大家所喜愛。」
(4) 指示代名詞。如:「所見所聞」、「所作所為」。
(5) 量詞。用於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6) 所以:
A>因此,表示結果。如:「因為媽媽愛你,所以才管你。」
B>為何、為麼,表示原因。如:「這就是我所以要轉學的原因。」
【比】
1.
(1) 較量。如:「比較」、「比賽」、「比武」、「無與倫比」。
(2) 數學上指同類的兩數相除。如:「三比二」。
(3) 作譬喻。如:「比方」、「比喻」、「比如」。
(4) 摹擬。如:「比畫」。
(5) 表示比賽得分的對比。如:「這場比賽的結果為3比1。」
2.
(1) 並、靠。如:「肩比肩」。
(2) 接連的。如:「天涯若比鄰」。
(3) 依附。如:「朋比為奸」。
(4) 近來、最近。如:「比來」、「比年」。
(5) 屢屢、常常。如:「比比皆是」。
1.
(1) 較量。如:「比較」、「比賽」、「比武」、「無與倫比」。
(2) 數學上指同類的兩數相除。如:「三比二」。
(3) 作譬喻。如:「比方」、「比喻」、「比如」。
(4) 摹擬。如:「比畫」。
(5) 表示比賽得分的對比。如:「這場比賽的結果為3比1。」
2.
(1) 並、靠。如:「肩比肩」。
(2) 接連的。如:「天涯若比鄰」。
(3) 依附。如:「朋比為奸」。
(4) 近來、最近。如:「比來」、「比年」。
(5) 屢屢、常常。如:「比比皆是」。
【畜】
1.
(1) 人類馴養的牛、羊、雞等禽獸。如:「家畜」、「牲畜」。
(2) 畜生:
A>禽獸的通稱。
B>罵人無道德觀念、行為如禽獸,不像人類。
2.
養牧。如:「畜牧」、「畜養」。
1.
(1) 人類馴養的牛、羊、雞等禽獸。如:「家畜」、「牲畜」。
(2) 畜生:
A>禽獸的通稱。
B>罵人無道德觀念、行為如禽獸,不像人類。
2.
養牧。如:「畜牧」、「畜養」。
【小】
(1) 不大的。如:「小樹」、「小鳥」、「小城」、「小人物」、「小數目」。
(2) 年紀輕的。如:「小孩」、「小妹妹」、「小時候」、「年紀小」、「小伙子」。
(3)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小店」、「小的不敢」、「恕小民直言」。
(4) 基礎的。如:「小學」。
(5) 壞人、邪惡的人。如:「小人」、「宵小」。
(6) 妾。如:「她嫁給人家做小的。」
(7) 輕視。如:「你可別小看我喔!」
(8) 稍微。表程度不深。如:「小睡」、「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9)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1) 不大的。如:「小樹」、「小鳥」、「小城」、「小人物」、「小數目」。
(2) 年紀輕的。如:「小孩」、「小妹妹」、「小時候」、「年紀小」、「小伙子」。
(3)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小店」、「小的不敢」、「恕小民直言」。
(4) 基礎的。如:「小學」。
(5) 壞人、邪惡的人。如:「小人」、「宵小」。
(6) 妾。如:「她嫁給人家做小的。」
(7) 輕視。如:「你可別小看我喔!」
(8) 稍微。表程度不深。如:「小睡」、「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9)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禮】
(1) 人類的行為規範。如:「禮俗」、「禮節」、「禮法」、「禮儀」。
(2) 表示尊敬的態度或行為。如:「禮貌」、「敬禮」、「行禮」、「禮賢下士」。
(3) 儀式。如:「典禮」、「喪禮」、「成人禮」、「成年禮」。
(4) 贈送人家的物品。如:「禮物」、「獻禮」、「送禮」、「禮金」、「禮餅」。
(5) 尊敬、厚待。如:「禮遇」、「禮聘」。
(6) 禮拜:
A>向神行敬拜禮。
B>基督徒於星期日集會,敬拜上帝的儀式。如:「星日是基督徒做禮拜的日子。」
C>一個星期為一禮拜,星期日為禮拜日。如:「下個禮拜開始期中考。」
(1) 人類的行為規範。如:「禮俗」、「禮節」、「禮法」、「禮儀」。
(2) 表示尊敬的態度或行為。如:「禮貌」、「敬禮」、「行禮」、「禮賢下士」。
(3) 儀式。如:「典禮」、「喪禮」、「成人禮」、「成年禮」。
(4) 贈送人家的物品。如:「禮物」、「獻禮」、「送禮」、「禮金」、「禮餅」。
(5) 尊敬、厚待。如:「禮遇」、「禮聘」。
(6) 禮拜:
A>向神行敬拜禮。
B>基督徒於星期日集會,敬拜上帝的儀式。如:「星日是基督徒做禮拜的日子。」
C>一個星期為一禮拜,星期日為禮拜日。如:「下個禮拜開始期中考。」
【履】
(1) 鞋子。如:「草履」、「削足適履」、「西裝革履」。
(2) 腳步。如:「步履」。
(3) 踩、踏。如:「如履薄冰」。
(4) 實行。如:「履行」、「履約」。
(5) 經歷。如:「履歷」。
(1) 鞋子。如:「草履」、「削足適履」、「西裝革履」。
(2) 腳步。如:「步履」。
(3) 踩、踏。如:「如履薄冰」。
(4) 實行。如:「履行」、「履約」。
(5) 經歷。如:「履歷」。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泰】
(1) 平安、舒適。如:「康泰」、「國泰民安」、「處之泰然」。
(2) 順適如意、命運通達。如:「泰運」、「否極泰來」。
(3) 奢侈。如:「驕泰」、「奢泰」。
(4) 甚、大部分。通「太」。如:「泰過」、「泰半」。
(5) 極。如:「泰西」。
(6) 泰國:位於亞洲東南部的獨立王國。首都為曼谷,物產以稻米、椰子、煙草等聞名。
(7) 泰斗:比喻學術高深、成就非凡,負有聲望而令人景仰的人。如:「王教授是物理學界的泰斗。」
(1) 平安、舒適。如:「康泰」、「國泰民安」、「處之泰然」。
(2) 順適如意、命運通達。如:「泰運」、「否極泰來」。
(3) 奢侈。如:「驕泰」、「奢泰」。
(4) 甚、大部分。通「太」。如:「泰過」、「泰半」。
(5) 極。如:「泰西」。
(6) 泰國:位於亞洲東南部的獨立王國。首都為曼谷,物產以稻米、椰子、煙草等聞名。
(7) 泰斗:比喻學術高深、成就非凡,負有聲望而令人景仰的人。如:「王教授是物理學界的泰斗。」
【安】
(1) 平靜、寧靜。如:「安靜」、「安寧」、「安詳」、「坐立不安」、「隨遇而安」。
(2) 穩當、穩定。如:「安穩」、「安定」、「安逸」。
(3) 不危險。如:「安全」、「平安」、「居安思危」、「轉危為安」。
(4) 撫慰、使安靜。如:「安慰」、「安撫」、「安民」、「除暴安良」。
(5) 身體健康。如:「請安」、「問安」。
(6) 裝置、設置。如:「安裝」、「安電燈」、「安門鈴」。
(7) 存、居。如:「不安好心」、「安身之地」。
(8) 加上。如:「不要隨便把人安上罪名。」
(9) 何處、那裡。如:「他如今安在?」
(10) 安非他命的簡稱。如:「吸安」、「安毒」。
(1) 平靜、寧靜。如:「安靜」、「安寧」、「安詳」、「坐立不安」、「隨遇而安」。
(2) 穩當、穩定。如:「安穩」、「安定」、「安逸」。
(3) 不危險。如:「安全」、「平安」、「居安思危」、「轉危為安」。
(4) 撫慰、使安靜。如:「安慰」、「安撫」、「安民」、「除暴安良」。
(5) 身體健康。如:「請安」、「問安」。
(6) 裝置、設置。如:「安裝」、「安電燈」、「安門鈴」。
(7) 存、居。如:「不安好心」、「安身之地」。
(8) 加上。如:「不要隨便把人安上罪名。」
(9) 何處、那裡。如:「他如今安在?」
(10) 安非他命的簡稱。如:「吸安」、「安毒」。
【通】
(1)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2)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3)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信」、「流通」、「通商」、「通車」、「通航」、「互通有無」。
(4) 全部、都。如:「通盤考量」、「通通上去」。
(5) 明白、了解。如:「精通」、「通曉」、「通情達理」。
(6) 報告、告知。如:「通知」、「通報」。
(7) 普遍、適合一般人的。如:「通病」、「通行」、「通俗」、「通性」、「通稱」
(8) 暗中勾結。如:「串通」、「勾通」。
(9) 量詞:
A>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
B>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1)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2)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3)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信」、「流通」、「通商」、「通車」、「通航」、「互通有無」。
(4) 全部、都。如:「通盤考量」、「通通上去」。
(5) 明白、了解。如:「精通」、「通曉」、「通情達理」。
(6) 報告、告知。如:「通知」、「通報」。
(7) 普遍、適合一般人的。如:「通病」、「通行」、「通俗」、「通性」、「通稱」
(8) 暗中勾結。如:「串通」、「勾通」。
(9) 量詞:
A>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
B>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終】
(1) 結束。如:「終結」、「終止」、「樂曲終了」、「曲終人散」。
(2) 死亡。如:「送終」、「善終」、「臨終」。
(3) 結局、最後的時刻。如:「年終」、「有始有終」、「自始至終」。
(4) 最後的、最末的。如:「終點」、「終站」。
(5) 到底、畢竟。如:「終究」、「終歸」、「終於」。
(6) 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如:「終年」、「終日」、「終生」、「終夜」。
(1) 結束。如:「終結」、「終止」、「樂曲終了」、「曲終人散」。
(2) 死亡。如:「送終」、「善終」、「臨終」。
(3) 結局、最後的時刻。如:「年終」、「有始有終」、「自始至終」。
(4) 最後的、最末的。如:「終點」、「終站」。
(5) 到底、畢竟。如:「終究」、「終歸」、「終於」。
(6) 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如:「終年」、「終日」、「終生」、「終夜」。
【否】
1.
(1) 不、不然。如:「是否」、「可否」、「能否」、「否則」。
(2) 反對、不同意。如:「否決」、「否認」、「否定」。
(3) 從反面設問,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嗎」、「麼」等字。如:「想念否?」、「花開否?」、「你可知否?」
2.
壞、惡。如:「否極泰來」。
1.
(1) 不、不然。如:「是否」、「可否」、「能否」、「否則」。
(2) 反對、不同意。如:「否決」、「否認」、「否定」。
(3) 從反面設問,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嗎」、「麼」等字。如:「想念否?」、「花開否?」、「你可知否?」
2.
壞、惡。如:「否極泰來」。
【同】
(1) 一樣,沒有差異。如:「相同」、「同等」、「志同道合」。
(2) 一齊。如:「共同」、「同學」、「同伴」、「同事」、「同居」、「同甘共苦」。
(3) 聯合、聚集。如:「會同」、「率同」、「伙同」。
(4) 和。如:「我同你一道去。」
(1) 一樣,沒有差異。如:「相同」、「同等」、「志同道合」。
(2) 一齊。如:「共同」、「同學」、「同伴」、「同事」、「同居」、「同甘共苦」。
(3) 聯合、聚集。如:「會同」、「率同」、「伙同」。
(4) 和。如:「我同你一道去。」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與】
1.
(1) 和、同、跟。如:「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2) 給。如:「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3) 結交、交往。如:「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4) 贊、助。如:「與人為善」。
(5) 推舉、選拔。如:「選賢與能」。
(6) 等待。如:「時不我與」。
(7) 同類、朋黨。如:「民胞物與」。
2.
參加。如:「參與」、「與會」、「與賽」。
1.
(1) 和、同、跟。如:「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2) 給。如:「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3) 結交、交往。如:「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4) 贊、助。如:「與人為善」。
(5) 推舉、選拔。如:「選賢與能」。
(6) 等待。如:「時不我與」。
(7) 同類、朋黨。如:「民胞物與」。
2.
參加。如:「參與」、「與會」、「與賽」。
【歸】
(1) 返回。如:「歸鄉」、「歸國」、「歸途」、「歸心似箭」。
(2) 還給。如:「歸還」、「完璧歸趙」、「物歸原主」。
(3) 湊併、聚合。如:「歸併」、「歸納」、「總歸」、「歸類」。
(4) 責任屬於。如:「這件事歸我管。」、「這道手續歸他辦。」
(5) 依附、順服。如:「萬眾歸心」、「眾望所歸」。
(6) 推向別人。如:「歸功」、「歸過」、「歸罪」。
(1) 返回。如:「歸鄉」、「歸國」、「歸途」、「歸心似箭」。
(2) 還給。如:「歸還」、「完璧歸趙」、「物歸原主」。
(3) 湊併、聚合。如:「歸併」、「歸納」、「總歸」、「歸類」。
(4) 責任屬於。如:「這件事歸我管。」、「這道手續歸他辦。」
(5) 依附、順服。如:「萬眾歸心」、「眾望所歸」。
(6) 推向別人。如:「歸功」、「歸過」、「歸罪」。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謙】
不自滿。如:「謙和」、「謙沖」、「謙虛」、「謙讓」、「謙謙君子」。
不自滿。如:「謙和」、「謙沖」、「謙虛」、「謙讓」、「謙謙君子」。
【能】
(1) 才幹。如:「才能」、「能力」、「能耐」、「能幹」。
(2) 有才幹的人。如:「選賢與能」、「能者多勞」。
(3) 足以勝任。如:「能夠」、「不能」、「能歌善舞」。
(4) 可以。如:「可能」、「你能幫忙嗎?」
(5) 用途、功用。如:「功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
(1) 才幹。如:「才能」、「能力」、「能耐」、「能幹」。
(2) 有才幹的人。如:「選賢與能」、「能者多勞」。
(3) 足以勝任。如:「能夠」、「不能」、「能歌善舞」。
(4) 可以。如:「可能」、「你能幫忙嗎?」
(5) 用途、功用。如:「功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
【豫】
(1) 安樂。如:「安豫」。
(2) 猶豫:遲疑不決的樣子。
(3) 大陸地區河南省的簡稱。如:「豫劇」。
(1) 安樂。如:「安豫」。
(2) 猶豫:遲疑不決的樣子。
(3) 大陸地區河南省的簡稱。如:「豫劇」。
【隨】
(1) 跟從、順從。如:「跟隨」、「追隨」、「伴隨」、「隨同」、「蕭規曹隨」。
(2) 聽從、任由。如:「隨便」、「隨他去吧!我們不要管他了。」
(3) 順應。如:「隨意」、「隨機應變」、「隨遇而安」、「隨聲附和」。
(4) 順便。如:「隨手一拿」。
(5) 立即、接著。如:「隨時」、「隨即」。
(6) 同時作兩種動作或一個接著一個的動作。如:「隨聽隨忘」、「隨傳隨到」。
(1) 跟從、順從。如:「跟隨」、「追隨」、「伴隨」、「隨同」、「蕭規曹隨」。
(2) 聽從、任由。如:「隨便」、「隨他去吧!我們不要管他了。」
(3) 順應。如:「隨意」、「隨機應變」、「隨遇而安」、「隨聲附和」。
(4) 順便。如:「隨手一拿」。
(5) 立即、接著。如:「隨時」、「隨即」。
(6) 同時作兩種動作或一個接著一個的動作。如:「隨聽隨忘」、「隨傳隨到」。
【喜】
(1) 快樂。如:「歡喜」、「喜樂」、「喜怒無常」、「喜極而泣」、「喜上眉梢」。
(2) 值得慶賀的。如:「喜事」、「喜慶」、「大喜之日」。
(3) 懷孕。如:「害喜」、「她有喜了!」
(4) 愛好。如:「喜歡」、「喜新厭舊」、「好大喜功」。
(1) 快樂。如:「歡喜」、「喜樂」、「喜怒無常」、「喜極而泣」、「喜上眉梢」。
(2) 值得慶賀的。如:「喜事」、「喜慶」、「大喜之日」。
(3) 懷孕。如:「害喜」、「她有喜了!」
(4) 愛好。如:「喜歡」、「喜新厭舊」、「好大喜功」。
【事】
(1)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2)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3)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4)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5) 奉養。如:「事奉父母」。
(6)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1)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2)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3)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4)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5) 奉養。如:「事奉父母」。
(6)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蠱】 第177頁
1、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
2、指一切毒害人的東西。
3、指符號等害人邪術。
4、迷亂;誘惑。
5、“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艮上。
1、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
2、指一切毒害人的東西。
3、指符號等害人邪術。
4、迷亂;誘惑。
5、“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艮上。
【臨】
(1) 到來、來到。如:「光臨」、「親臨」、「降臨」、「五福臨門」。
(2) 遭遇。如:「臨危不亂」、「臨陣磨槍」。
(3) 靠著、依傍。如:「臨河」、「臨窗而坐」、「如臨深淵」。
(4) 將、正、當。如:「臨別」、「臨行」、「臨終」、「臨時抱佛腳」。
(5) 從高處往下看。如:「居高臨下」。
(6) 依著書畫範本模仿。如:「臨碑」。
(1) 到來、來到。如:「光臨」、「親臨」、「降臨」、「五福臨門」。
(2) 遭遇。如:「臨危不亂」、「臨陣磨槍」。
(3) 靠著、依傍。如:「臨河」、「臨窗而坐」、「如臨深淵」。
(4) 將、正、當。如:「臨別」、「臨行」、「臨終」、「臨時抱佛腳」。
(5) 從高處往下看。如:「居高臨下」。
(6) 依著書畫範本模仿。如:「臨碑」。
【觀】
1.
(1)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2)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3)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2.
(1) 道觀:道教的寺廟。
(2)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合】
1.
(1) 關閉。如:「開合」、「合眼」、「他笑得合不攏嘴。」
(2) 聚集。如:「合力」、「集合」、「合辦」、「合唱」。
(3) 環繞。如:「合抱」、「合圍」。
(4) 全、總共。如:「合計」、「合族」、「合家歡」。
(5) 達到標準。如:「合格」、「合法」、「合理」。
(6) 適宜。如:「合身」、「合意」、「合適」。
(7) 折算。如:「這本書合多少錢?」、「一臺斤合十六臺兩。」
(8) 應該。如:「這件事合該由你負責。」
(9) 性交。如:「交合」、「野合」。
(10) 量詞。用於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
2.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合等於一升的十分之一。或稱為「公合」。
1.
(1)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2)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3)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2.
(1) 道觀:道教的寺廟。
(2)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合】
1.
(1) 關閉。如:「開合」、「合眼」、「他笑得合不攏嘴。」
(2) 聚集。如:「合力」、「集合」、「合辦」、「合唱」。
(3) 環繞。如:「合抱」、「合圍」。
(4) 全、總共。如:「合計」、「合族」、「合家歡」。
(5) 達到標準。如:「合格」、「合法」、「合理」。
(6) 適宜。如:「合身」、「合意」、「合適」。
(7) 折算。如:「這本書合多少錢?」、「一臺斤合十六臺兩。」
(8) 應該。如:「這件事合該由你負責。」
(9) 性交。如:「交合」、「野合」。
(10) 量詞。用於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
2.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合等於一升的十分之一。或稱為「公合」。
【噬】
(1) 咬、吃。如:「吞噬」、「啃噬」、「擇肥而噬」、「噬臍莫及」。
(2) 侵吞、侵占。如:「侵噬」。
(1) 咬、吃。如:「吞噬」、「啃噬」、「擇肥而噬」、「噬臍莫及」。
(2) 侵吞、侵占。如:「侵噬」。
【嗑】
(1) 用牙尖咬裂硬物。如:「嗑瓜子」。
(2) 俗稱對毒品的吸食。如:「他整天昏昏沉沉的,像是嗑了迷幻藥。」
(3) 嗑牙:談笑鬥嘴,消磨時間。如:「他們每天沒事閒嗑牙。」
(1) 用牙尖咬裂硬物。如:「嗑瓜子」。
(2) 俗稱對毒品的吸食。如:「他整天昏昏沉沉的,像是嗑了迷幻藥。」
(3) 嗑牙:談笑鬥嘴,消磨時間。如:「他們每天沒事閒嗑牙。」
【苟】
(1) 隨便、草率。如:「一絲不苟」、「不苟言笑」、「不敢苟同」。
(2) 姑且、暫且。如:「苟安」、「苟全」、「苟活」、「苟延殘喘」。
(3) 假如。如:「苟非其人」、「苟若有之」。
(4) 苟且:
A>只顧眼前,得過且過。如:「苟且偷生」。
B>胡亂之事。如:「男女苟且」。
C>敷衍了事。如:「因循苟且」。
(1) 隨便、草率。如:「一絲不苟」、「不苟言笑」、「不敢苟同」。
(2) 姑且、暫且。如:「苟安」、「苟全」、「苟活」、「苟延殘喘」。
(3) 假如。如:「苟非其人」、「苟若有之」。
(4) 苟且:
A>只顧眼前,得過且過。如:「苟且偷生」。
B>胡亂之事。如:「男女苟且」。
C>敷衍了事。如:「因循苟且」。
【已】
(1) 表示過去之詞。如:「已經」、「已然」。
(2) 停止。如:「雞鳴不已」、「讚美不已」、「後悔不已」。
(1) 表示過去之詞。如:「已經」、「已然」。
(2) 停止。如:「雞鳴不已」、「讚美不已」、「後悔不已」。
【賁】 第1893頁
音必
1、裝飾;華飾。
2、“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離下艮上。
音奔
1、敏捷勇武。
2、姓。
音憤
失敗;覆敗。
音必
1、裝飾;華飾。
2、“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離下艮上。
音奔
1、敏捷勇武。
2、姓。
音憤
失敗;覆敗。
【飾】
(1) 裝扮、打扮。如:「裝飾」、「綴飾」、「修飾」。
(2) 供裝扮的物品。如:「首飾」、「髮飾」、「衣飾」。
(3) 遮掩、偽裝。如:「掩飾」、「文過飾非」、「粉飾太平」。
(4) 扮演。如:「這次晚會由他飾演白馬王子。」
(1) 裝扮、打扮。如:「裝飾」、「綴飾」、「修飾」。
(2) 供裝扮的物品。如:「首飾」、「髮飾」、「衣飾」。
(3) 遮掩、偽裝。如:「掩飾」、「文過飾非」、「粉飾太平」。
(4) 扮演。如:「這次晚會由他飾演白馬王子。」
【致】
(1) 給。如:「致送」、「致贈」。
(2) 招引。如:「招致」、「致禍」。
(3) 旨趣、情況。如:「情致」、「興致」、「景致」。
(4) 竭盡、盡力。如:「致力」。
(5) 傳達、表示。如:「致敬」、「致賀」、「致謝」、「致意」。
(6) 獲得。如:「致富」。
(7) 使得。如:「導致」、「以致」。
(1) 給。如:「致送」、「致贈」。
(2) 招引。如:「招致」、「致禍」。
(3) 旨趣、情況。如:「情致」、「興致」、「景致」。
(4) 竭盡、盡力。如:「致力」。
(5) 傳達、表示。如:「致敬」、「致賀」、「致謝」、「致意」。
(6) 獲得。如:「致富」。
(7) 使得。如:「導致」、「以致」。
【亨】
通達、順利。如:「亨途」、「萬事亨通」。
通達、順利。如:「亨途」、「萬事亨通」。
【則】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盡】
(1) 完畢、終止。如:「盡頭」、「緣盡情了」、「取之不盡」。
(2) 竭力。如:「竭盡」、「盡力」、「盡責」、「盡忠報國」、「盡人事聽天命」。
(3) 都、全。如:「盡是」、「盡信」、「眾人盡喜」、「盡在不言中」。
(4) 極端、非常。如:「盡歡」、「盡量」、「盡善盡美」。
(5) 隱沒。如:「白日依山盡」。
(6) 完備。如:「詳盡」。
(7) 死亡。如:「自盡」。
(1) 完畢、終止。如:「盡頭」、「緣盡情了」、「取之不盡」。
(2) 竭力。如:「竭盡」、「盡力」、「盡責」、「盡忠報國」、「盡人事聽天命」。
(3) 都、全。如:「盡是」、「盡信」、「眾人盡喜」、「盡在不言中」。
(4) 極端、非常。如:「盡歡」、「盡量」、「盡善盡美」。
(5) 隱沒。如:「白日依山盡」。
(6) 完備。如:「詳盡」。
(7) 死亡。如:「自盡」。
【矣】
語助詞:
A>表示肯定的語氣。如:「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表示已然的語氣。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語助詞:
A>表示肯定的語氣。如:「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表示已然的語氣。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剝】
(1) 削奪,強制除去。如:「剝奪」、「剝削」。
(2) 脫去外層或除掉皮殼。如:「剝皮」、「剝橘子」、「剝花生」、「剝光衣服」。
(1) 削奪,強制除去。如:「剝奪」、「剝削」。
(2) 脫去外層或除掉皮殼。如:「剝皮」、「剝橘子」、「剝花生」、「剝光衣服」。
【窮】
(1) 貧寒,缺少錢財。如:「貧窮」、「窮苦」、「窮人」、「窮光蛋」。
(2) 困頓、不得志。如:「窮困」、「窮途末路」。
(3) 澈底追究。如:「窮究」、「窮理盡性」、「窮源探本」。
(4) 極、盡。如:「無窮無盡」、「趣味無窮」、「層出不窮」、「山窮水盡」。
(5) 偏僻、荒遠。如:「窮山惡水」、「深山窮谷」、「窮鄉僻壤」。
(1) 貧寒,缺少錢財。如:「貧窮」、「窮苦」、「窮人」、「窮光蛋」。
(2) 困頓、不得志。如:「窮困」、「窮途末路」。
(3) 澈底追究。如:「窮究」、「窮理盡性」、「窮源探本」。
(4) 極、盡。如:「無窮無盡」、「趣味無窮」、「層出不窮」、「山窮水盡」。
(5) 偏僻、荒遠。如:「窮山惡水」、「深山窮谷」、「窮鄉僻壤」。
【上】
1.
(1)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2) 在前面的:
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
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3)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4)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5)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6)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7)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8)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9)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10) 置於動詞之後:
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
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2.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1.
(1)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2) 在前面的:
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
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3)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4)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5)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6)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7)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8)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9)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10) 置於動詞之後:
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
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2.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反】
(1)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2)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3)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4)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5)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6) 類推。如:「舉一反三」。
(7)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8)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9)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1)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2)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3)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4)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5)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6) 類推。如:「舉一反三」。
(7)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8)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9)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復】
(1) 還原如初。如:「復原」、「光復」、「復興」、「收復」、「恢復」。
(2) 再、又。如:「復習」、「復活」、「舊病復發」、「去而復返」。
(3)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
(1) 還原如初。如:「復原」、「光復」、「復興」、「收復」、「恢復」。
(2) 再、又。如:「復習」、「復活」、「舊病復發」、「去而復返」。
(3)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
【妄】
(1) 虛假、荒誕。如:「妄語」、「妄誕」。
(2) 胡亂、隨便。如:「妄動」、「妄進」、「妄求」、「妄自菲薄」。
(1) 虛假、荒誕。如:「妄語」、「妄誕」。
(2) 胡亂、隨便。如:「妄動」、「妄進」、「妄求」、「妄自菲薄」。
【无】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 ㄇㄛˊ。)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 ㄇㄛˊ。)
【頤】
(1) 指鼻子以下腮頰部分。如:「解頤」、「豐頤」、「頤指氣使」、「大快朵頤」。
(2) 保養。如:「頤養天年」。
(1) 指鼻子以下腮頰部分。如:「解頤」、「豐頤」、「頤指氣使」、「大快朵頤」。
(2) 保養。如:「頤養天年」。
【動】
(1)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2)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3)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4)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5)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6)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7)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過】
(1) 時、空的經歷。如:「過年」、「過河」。
(2) 超出、超越。如:「過分」、「過期」、「過半數」。
(3) 錯誤。如:「過失」、「知過能改」。
(4) 表示某種行為曾經發生或已經完成。如:「看過」、「走過」、「吃過飯」。
(5) 處罰的類別。如:「大過」、「小過」。
(6) 忍受、領受。如:「難過」、「心裡不好過」。
(7) 太甚。如:「過度」、「過獎」。
(8) 轉移。如:「過戶」。
(1)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2)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3)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4)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5)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6)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7)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過】
(1) 時、空的經歷。如:「過年」、「過河」。
(2) 超出、超越。如:「過分」、「過期」、「過半數」。
(3) 錯誤。如:「過失」、「知過能改」。
(4) 表示某種行為曾經發生或已經完成。如:「看過」、「走過」、「吃過飯」。
(5) 處罰的類別。如:「大過」、「小過」。
(6) 忍受、領受。如:「難過」、「心裡不好過」。
(7) 太甚。如:「過度」、「過獎」。
(8) 轉移。如:「過戶」。
【坎】
(1) 坎坷:
A>路不平,不好走。如:「路途坎坷」。
B>比喻失意、困頓、不得志。如:「坎坷歲月」、「身世坎坷」。
(2)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象徵水。
(1) 坎坷:
A>路不平,不好走。如:「路途坎坷」。
B>比喻失意、困頓、不得志。如:「坎坷歲月」、「身世坎坷」。
(2)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象徵水。
【陷】
(1) 掉入、沉下去。如:「陷入」、「越陷越深」。
(2) 攻破。如:「攻陷」、「衝鋒陷陣」。
(3) 比喻城池失守。如:「淪陷」、「失陷」。
(4) 設計害人。如:「構陷」、「陷害」、「誣陷」。
(5) 缺點、過失。如:「缺陷」。
(6) 陷阱:本指用來捕捉野獸的坑穴。後比喻為害人的計謀。如:「他誤中敵人的陷阱以致於打了敗仗」。
(1) 掉入、沉下去。如:「陷入」、「越陷越深」。
(2) 攻破。如:「攻陷」、「衝鋒陷陣」。
(3) 比喻城池失守。如:「淪陷」、「失陷」。
(4) 設計害人。如:「構陷」、「陷害」、「誣陷」。
(5) 缺點、過失。如:「缺陷」。
(6) 陷阱:本指用來捕捉野獸的坑穴。後比喻為害人的計謀。如:「他誤中敵人的陷阱以致於打了敗仗」。
【麗】
1.
(1) 美好、華美。如:「美麗」、「麗人」、「豔麗」、「佳麗」、「麗質天生」。
(2) 光亮的、晴朗的。如:「麗日當空」、「風和日麗」。
2.
高麗:即「朝鮮」,現在的韓國。隋唐時稱為「高麗」。
1.
(1) 美好、華美。如:「美麗」、「麗人」、「豔麗」、「佳麗」、「麗質天生」。
(2) 光亮的、晴朗的。如:「麗日當空」、「風和日麗」。
2.
高麗:即「朝鮮」,現在的韓國。隋唐時稱為「高麗」。
【離】
(1) 由合而分。如:「分離」、「離開」、「離別」、「離婚」。
(2) 距、相隔。如:「距離」、「我家離學校很近。」
(3) 背叛。如:「背離」、「離經叛道」、「眾叛親離」。
(4) 奇異不合常理。如:「離奇」。
(5)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男】
(1) 性別之一,男性。如:「男子」、「男人」、「男兒」、「男子漢」。
(2) 兒子。如:「長男」、「他擁有一男一女。」
(3) 古代爵位之一。如:「男爵」、「公侯伯子男」。
(1) 由合而分。如:「分離」、「離開」、「離別」、「離婚」。
(2) 距、相隔。如:「距離」、「我家離學校很近。」
(3) 背叛。如:「背離」、「離經叛道」、「眾叛親離」。
(4) 奇異不合常理。如:「離奇」。
(5)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男】
(1) 性別之一,男性。如:「男子」、「男人」、「男兒」、「男子漢」。
(2) 兒子。如:「長男」、「他擁有一男一女。」
(3) 古代爵位之一。如:「男爵」、「公侯伯子男」。
【女】
(1) 與「男」相對的性別。如:「女人」、「女性」、「婦女」、「才女」、「男女平等」、「女大不中留」。
(2) 女兒。如:「女婿」、「小女」、「長女」、「生兒育女」。
(1) 與「男」相對的性別。如:「女人」、「女性」、「婦女」、「才女」、「男女平等」、「女大不中留」。
(2) 女兒。如:「女婿」、「小女」、「長女」、「生兒育女」。
【夫】
1.
(1) 成年男子的通稱。如:「懦夫」、「匹夫之勇」、「千夫所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2) 丈夫、先生。如:「夫妻」、「夫家」、「夫婿」、「前夫」、「亡夫」、「夫唱婦隨」。
(3) 指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農夫」、「漁夫」、「挑夫」、「樵夫」。
(4) 夫子:
A>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在論語一書中專指孔子。如:「孔夫子」。B>舊時婦人稱丈夫為「夫子」。
2.
(1) 文言發語詞,具提示作用。如:「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語助詞。表示感嘆。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
(1) 成年男子的通稱。如:「懦夫」、「匹夫之勇」、「千夫所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2) 丈夫、先生。如:「夫妻」、「夫家」、「夫婿」、「前夫」、「亡夫」、「夫唱婦隨」。
(3) 指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農夫」、「漁夫」、「挑夫」、「樵夫」。
(4) 夫子:
A>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在論語一書中專指孔子。如:「孔夫子」。B>舊時婦人稱丈夫為「夫子」。
2.
(1) 文言發語詞,具提示作用。如:「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語助詞。表示感嘆。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婦】
(1) 已結婚的女子。如:「婦人」、「少婦」、「產婦」、「怨婦」。
(2) 妻子。如:「新婦」、「夫婦」。
(3) 兒子的妻子。如:「媳婦」。
(4) 泛稱女性。如:「婦女」、「婦德」、「婦科」、「婦道人家」、「匹夫匹婦」。
(1) 已結婚的女子。如:「婦人」、「少婦」、「產婦」、「怨婦」。
(2) 妻子。如:「新婦」、「夫婦」。
(3) 兒子的妻子。如:「媳婦」。
(4) 泛稱女性。如:「婦女」、「婦德」、「婦科」、「婦道人家」、「匹夫匹婦」。
【父】
(1) 爸爸。如:「父親」、「父母」、「父子」。
(2) 對男性長輩的尊稱。如:「姑父」、「伯父」、「父兄」、「父執」。
(3) 對老年人的尊稱。如:「父老」。
(4) 尊稱事物原始的創造者。如:「音樂之父是貝多芬。」、「發明家之父是愛迪生。」
(1) 爸爸。如:「父親」、「父母」、「父子」。
(2) 對男性長輩的尊稱。如:「姑父」、「伯父」、「父兄」、「父執」。
(3) 對老年人的尊稱。如:「父老」。
(4) 尊稱事物原始的創造者。如:「音樂之父是貝多芬。」、「發明家之父是愛迪生。」
【子】
1.
(1) 地支的第一位。
(2) 子時: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3)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4) 後代。如:「子嗣」、「絕子絕孫」。
(5)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魚子」、「瓜子」、「桃子」、「橘子」。
(6)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7)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孔子」、「孟子」。
2. 詞綴:
A>接名詞。如:「車子」、「房子」、「褲子」、「桌子」、「小孩子」。
B>接形容詞。如:「胖子」、「聾子」、「亂子」。
C>接量詞。如:「兩下子」、「兩碼子事」。
1.
(1) 地支的第一位。
(2) 子時: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3)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4) 後代。如:「子嗣」、「絕子絕孫」。
(5)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魚子」、「瓜子」、「桃子」、「橘子」。
(6)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7)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孔子」、「孟子」。
2. 詞綴:
A>接名詞。如:「車子」、「房子」、「褲子」、「桌子」、「小孩子」。
B>接形容詞。如:「胖子」、「聾子」、「亂子」。
C>接量詞。如:「兩下子」、「兩碼子事」。
【君】
(1) 封建時代的一國之主。如:「國君」、「君主」。
(2) 古代的封號。如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
(3) 子孫尊稱父祖輩。如:「嚴君」、「家君」、「先君」。
(4) 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如:「夫君」、「郎君」。
(5) 對一般人的尊稱。如:「陳君」、「諸君」。
(1) 封建時代的一國之主。如:「國君」、「君主」。
(2) 古代的封號。如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
(3) 子孫尊稱父祖輩。如:「嚴君」、「家君」、「先君」。
(4) 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如:「夫君」、「郎君」。
(5) 對一般人的尊稱。如:「陳君」、「諸君」。
【臣】
(1) 古代君王底下的官員。如:「臣子」、「大臣」、「君臣」。
(2) 像臣子般的服從。如:「臣服」。
(1) 古代君王底下的官員。如:「臣子」、「大臣」、「君臣」。
(2) 像臣子般的服從。如:「臣服」。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禮】
(1) 人類的行為規範。如:「禮俗」、「禮節」、「禮法」、「禮儀」。
(2) 表示尊敬的態度或行為。如:「禮貌」、「敬禮」、「行禮」、「禮賢下士」。
(3) 儀式。如:「典禮」、「喪禮」、「成人禮」、「成年禮」。
(4) 贈送人家的物品。如:「禮物」、「獻禮」、「送禮」、「禮金」、「禮餅」。
(5) 尊敬、厚待。如:「禮遇」、「禮聘」。
(6) 禮拜:
A>向神行敬拜禮。
B>基督徒於星期日集會,敬拜上帝的儀式。如:「星日是基督徒做禮拜的日子。」
C>一個星期為一禮拜,星期日為禮拜日。如:「下個禮拜開始期中考。」
(1) 人類的行為規範。如:「禮俗」、「禮節」、「禮法」、「禮儀」。
(2) 表示尊敬的態度或行為。如:「禮貌」、「敬禮」、「行禮」、「禮賢下士」。
(3) 儀式。如:「典禮」、「喪禮」、「成人禮」、「成年禮」。
(4) 贈送人家的物品。如:「禮物」、「獻禮」、「送禮」、「禮金」、「禮餅」。
(5) 尊敬、厚待。如:「禮遇」、「禮聘」。
(6) 禮拜:
A>向神行敬拜禮。
B>基督徒於星期日集會,敬拜上帝的儀式。如:「星日是基督徒做禮拜的日子。」
C>一個星期為一禮拜,星期日為禮拜日。如:「下個禮拜開始期中考。」
【義】
(1) 正當的道理。如:「道義」、「仁義」、「正義」、「義理」。
(2) 情誼。如:「情義」、「忘恩負義」。
(3) 為公理或大我而犧牲奉獻的。如:「義行」、「義民」、「義婦」、「義舉」、「義賣」、「義演」。
(4) 感情。如:「情義」。
(5) 意思。如:「意義」、「字義」。
(6) 人工的、假的。如:「義齒」、「義肢」、「義父」、「義子」。
(7) 義大利的簡稱。如:「德義軍事同盟」。
(1) 正當的道理。如:「道義」、「仁義」、「正義」、「義理」。
(2) 情誼。如:「情義」、「忘恩負義」。
(3) 為公理或大我而犧牲奉獻的。如:「義行」、「義民」、「義婦」、「義舉」、「義賣」、「義演」。
(4) 感情。如:「情義」。
(5) 意思。如:「意義」、「字義」。
(6) 人工的、假的。如:「義齒」、「義肢」、「義父」、「義子」。
(7) 義大利的簡稱。如:「德義軍事同盟」。
【錯】
(1) 失誤、不對的。如:「錯字」、「錯誤」、「改錯」。
(2) 壞的。如:「他們的交情不錯。」
(3) 雜亂。如:「錯亂」、「錯落其間」。
(4) 相互交雜。如:「犬齒交錯」、「盤根錯節」。
(5) 失去。如:「錯過機會」。
(6) 磨刀石。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1) 失誤、不對的。如:「錯字」、「錯誤」、「改錯」。
(2) 壞的。如:「他們的交情不錯。」
(3) 雜亂。如:「錯亂」、「錯落其間」。
(4) 相互交雜。如:「犬齒交錯」、「盤根錯節」。
(5) 失去。如:「錯過機會」。
(6) 磨刀石。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久】
(1) 時間的長遠。如:「久遠」、「長久」、「天長地久」、「久病成良醫」。
(2) 表所經過的時間。如:「你來多久了?」
(1) 時間的長遠。如:「久遠」、「長久」、「天長地久」、「久病成良醫」。
(2) 表所經過的時間。如:「你來多久了?」
【恆】
(1) 長久不變的。如:「永恆」、「有恆」、「恆心」、「恆久」、「恆產」。
(2) 平常普通的。如:「恆規」、「恆情」、「恆式」。
(1) 長久不變的。如:「永恆」、「有恆」、「恆心」、「恆久」、「恆產」。
(2) 平常普通的。如:「恆規」、「恆情」、「恆式」。
【居】
(1) 住。如:「居住」、「世居」、「居無定所」。
(2) 居住的處所。如:「新居」、「故居」、「安樂居」。
(3) 處於。如:「居首」、「居於劣勢」、「居安思危」。
(4) 存著、懷有。如:「他這樣做,到底居心何在?」
(5) 儲存。如:「奇貨可居」。
(6) 住宅、茶樓、飯館等場所的稱號用字。如:「蝸牛居」、「明湖居」、「東坡居」。
(7) 任、當。如:「自居」、「官居一品」。
(8)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如:「這題數學這麼簡單,你居然不會!」
(9) 居士:
A>隱居的人。如:「鄉野居士」。
B>在家吃齋念佛的人。
(1) 住。如:「居住」、「世居」、「居無定所」。
(2) 居住的處所。如:「新居」、「故居」、「安樂居」。
(3) 處於。如:「居首」、「居於劣勢」、「居安思危」。
(4) 存著、懷有。如:「他這樣做,到底居心何在?」
(5) 儲存。如:「奇貨可居」。
(6) 住宅、茶樓、飯館等場所的稱號用字。如:「蝸牛居」、「明湖居」、「東坡居」。
(7) 任、當。如:「自居」、「官居一品」。
(8)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如:「這題數學這麼簡單,你居然不會!」
(9) 居士:
A>隱居的人。如:「鄉野居士」。
B>在家吃齋念佛的人。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遯】 第1988頁
1、逃避;藏匿。
2、“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乾上。
1、逃避;藏匿。
2、“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乾上。
【退】
(1) 向後倒行、移動。與「進」相反。如:「倒退」、「後退」、「撤退」、「進退兩難」。
(2) 離開。如:「退出」、「退席」、「退休」、「退職」、「退伍」、「遲到早退」。
(3) 減少、消失。如:「退燒」、「減退」、「衰退」、「退化」、「成績退步」。
(4) 送回、歸還。如:「退票」、「退錢」、「退還」、「退貨」。
(5) 謙讓。如:「退讓」、「謙退」。
(6) 取消、解除。如:「退婚」、「退租」、「退學」。
(7) 畏縮。如:「退卻」、「退縮不前」。
(1) 向後倒行、移動。與「進」相反。如:「倒退」、「後退」、「撤退」、「進退兩難」。
(2) 離開。如:「退出」、「退席」、「退休」、「退職」、「退伍」、「遲到早退」。
(3) 減少、消失。如:「退燒」、「減退」、「衰退」、「退化」、「成績退步」。
(4) 送回、歸還。如:「退票」、「退錢」、「退還」、「退貨」。
(5) 謙讓。如:「退讓」、「謙退」。
(6) 取消、解除。如:「退婚」、「退租」、「退學」。
(7) 畏縮。如:「退卻」、「退縮不前」。
【壯】
(1) 強健。如:「健壯」、「強壯」、「勇壯」、「年輕力壯」。
(2) 雄偉的、偉大的。如:「壯舉」、「壯觀」、「壯闊」、「壯志未酬」。
(3) 增強。如:「壯膽」、「壯聲勢」。
(4) 壯年:指三、四十歲的時期。如:「他正值壯年。」
(1) 強健。如:「健壯」、「強壯」、「勇壯」、「年輕力壯」。
(2) 雄偉的、偉大的。如:「壯舉」、「壯觀」、「壯闊」、「壯志未酬」。
(3) 增強。如:「壯膽」、「壯聲勢」。
(4) 壯年:指三、四十歲的時期。如:「他正值壯年。」
【晉】
(1) 朝代名。
(2) 山西省的簡稱。
(3) 同「進」。如:「晉升」、「晉級」、「晉見」。
(1) 朝代名。
(2) 山西省的簡稱。
(3) 同「進」。如:「晉升」、「晉級」、「晉見」。
【進】
(1) 向前或向上移動。與「退」相對。如:「前進」、「進步」、「上進」。
(2) 由外面到裡面。如:「進門」、「進房」、「閒人免進」。
(3) 收入、買入。如:「進帳」、「進貨」、「進項」。
(4) 輩分。如:「先進」、「後進」。
(5) 奉獻。如:「進貢」、「進奉」、「進呈」。
(6) 傳統建築中,院落的前後層次。如:「兩進院子」。
(1) 向前或向上移動。與「退」相對。如:「前進」、「進步」、「上進」。
(2) 由外面到裡面。如:「進門」、「進房」、「閒人免進」。
(3) 收入、買入。如:「進帳」、「進貨」、「進項」。
(4) 輩分。如:「先進」、「後進」。
(5) 奉獻。如:「進貢」、「進奉」、「進呈」。
(6) 傳統建築中,院落的前後層次。如:「兩進院子」。
【傷】
(1) 皮肉破裂。如:「外傷」、「傷口」、「傷痕」、「刀傷」。
(2) 損害、耗損。如:「傷神」、「傷腦筋」、「出口傷人」、「菸酒傷身」。
(3) 妨害。如:「無傷大雅」。
(4) 感到悲哀、悲痛。如:「悲傷」、「憂傷」、「傷心」、「傷別離」。
(1) 皮肉破裂。如:「外傷」、「傷口」、「傷痕」、「刀傷」。
(2) 損害、耗損。如:「傷神」、「傷腦筋」、「出口傷人」、「菸酒傷身」。
(3) 妨害。如:「無傷大雅」。
(4) 感到悲哀、悲痛。如:「悲傷」、「憂傷」、「傷心」、「傷別離」。
【明】
(1)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2)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3)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4)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5) 視力、視覺。如:「失明」。
(6)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7)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8) 朝代名。
(9)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1)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2)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3)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4)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5) 視力、視覺。如:「失明」。
(6)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7)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8) 朝代名。
(9)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夷】
(1) 中國古代東方民族之一。殷商時約分布在現今大陸地區山東、江蘇一帶。後泛稱中原以外的各民族為「夷」。如:「東夷」、「蠻夷」、「夷狄」、「四夷」。
(2) 平順、平坦。如:「化險為夷」。
(3) 鏟平、使平坦。如:「夷為平地」。
(4) 消滅、殺除。如:「夷其九族」。
(1) 中國古代東方民族之一。殷商時約分布在現今大陸地區山東、江蘇一帶。後泛稱中原以外的各民族為「夷」。如:「東夷」、「蠻夷」、「夷狄」、「四夷」。
(2) 平順、平坦。如:「化險為夷」。
(3) 鏟平、使平坦。如:「夷為平地」。
(4) 消滅、殺除。如:「夷其九族」。
【於】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外】
(1) 不屬於某範圍裡面的稱為「外」。與「內」相對。如:「此外」、「除外」、「外面」、「屋外」、「門外」、「戶外活動」。
(2) 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如:「外國」、「外來語」、「外匯存底」、「古今中外」。
(3) 關係疏遠的。如:「別把我當外人。」、「你這麼客氣,就太見外了!」
(4) 母系親屬的。如:「外婆」、「外公」、「外甥」、「外孫」。
(5) 別的、其他的、非正式的。如:「外號」、「外史」、「外一章」、「飛狐外傳」。
(6) 外子:妻子對他人提及丈夫的稱呼。相對於「內人」而言。
(1) 不屬於某範圍裡面的稱為「外」。與「內」相對。如:「此外」、「除外」、「外面」、「屋外」、「門外」、「戶外活動」。
(2) 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如:「外國」、「外來語」、「外匯存底」、「古今中外」。
(3) 關係疏遠的。如:「別把我當外人。」、「你這麼客氣,就太見外了!」
(4) 母系親屬的。如:「外婆」、「外公」、「外甥」、「外孫」。
(5) 別的、其他的、非正式的。如:「外號」、「外史」、「外一章」、「飛狐外傳」。
(6) 外子:妻子對他人提及丈夫的稱呼。相對於「內人」而言。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反】
(1)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2)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3)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4)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5)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6) 類推。如:「舉一反三」。
(7)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8)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9)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1)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2)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3)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4)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5)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6) 類推。如:「舉一反三」。
(7)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8)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9)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家】
1.
(1) 親屬所共居的地方。如:「家庭」、「回家」、「家破人亡」。
(2) 屬於家裡的。如:「家產」、「家當」、「家人」、「家業」、「家事」。
(3) 家中所養的。如:「家畜」、「家禽」。
(4) 稱專業人才。如:「專家」、「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
(5)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6) 一種營業場所。如:「酒家」。
(7) 學術流派。如:「道家」、「一家之言」、「百家爭鳴」。
(8)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9)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10) 量詞。用於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三家報社」、「住戶不滿十家」、「開了三家分公司。」、「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2.
古時對女子的尊稱。同「姑」。如漢代班昭被人稱為「曹大家」。
1.
(1) 親屬所共居的地方。如:「家庭」、「回家」、「家破人亡」。
(2) 屬於家裡的。如:「家產」、「家當」、「家人」、「家業」、「家事」。
(3) 家中所養的。如:「家畜」、「家禽」。
(4) 稱專業人才。如:「專家」、「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
(5)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6) 一種營業場所。如:「酒家」。
(7) 學術流派。如:「道家」、「一家之言」、「百家爭鳴」。
(8)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9)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10) 量詞。用於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三家報社」、「住戶不滿十家」、「開了三家分公司。」、「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2.
古時對女子的尊稱。同「姑」。如漢代班昭被人稱為「曹大家」。
【窮】
(1) 貧寒,缺少錢財。如:「貧窮」、「窮苦」、「窮人」、「窮光蛋」。
(2) 困頓、不得志。如:「窮困」、「窮途末路」。
(3) 澈底追究。如:「窮究」、「窮理盡性」、「窮源探本」。
(4) 極、盡。如:「無窮無盡」、「趣味無窮」、「層出不窮」、「山窮水盡」。
(5) 偏僻、荒遠。如:「窮山惡水」、「深山窮谷」、「窮鄉僻壤」。
(1) 貧寒,缺少錢財。如:「貧窮」、「窮苦」、「窮人」、「窮光蛋」。
(2) 困頓、不得志。如:「窮困」、「窮途末路」。
(3) 澈底追究。如:「窮究」、「窮理盡性」、「窮源探本」。
(4) 極、盡。如:「無窮無盡」、「趣味無窮」、「層出不窮」、「山窮水盡」。
(5) 偏僻、荒遠。如:「窮山惡水」、「深山窮谷」、「窮鄉僻壤」。
【乖】
(1) 指小孩懂事聽話,不吵鬧。如:「乖寶寶」。
(2) 聰明、機伶。如:「上一次當,學一次乖。」
(3) 不順、不和諧。如:「乖戾」、「命運乖舛」。
(1) 指小孩懂事聽話,不吵鬧。如:「乖寶寶」。
(2) 聰明、機伶。如:「上一次當,學一次乖。」
(3) 不順、不和諧。如:「乖戾」、「命運乖舛」。
【睽】
(1) 分離、別離。如:「睽違」、「睽隔」。
(2)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象徵離散、怪異、反常等意義。
(3) 睽睽:張大眼睛注視的樣子。如:「眾目睽睽」。
【難】
1.
(1) 不容易。如:「難關」、「困難」、「難事」。
(2) 使人受困。如:「這問題把他難倒了。」
(3) 不好。如:「難聽」、「難看」、「難吃」、「難聞」。
(4) 不敢、不能。如:「難免」、「難保」、「難言之隱」。
2.
(1) 災害。如:「災難」、「苦難」、「空難」、「多災多難」、「倖免於難」。
(2) 質問、責備。如:「責難」、「非難」。
(1) 分離、別離。如:「睽違」、「睽隔」。
(2)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象徵離散、怪異、反常等意義。
(3) 睽睽:張大眼睛注視的樣子。如:「眾目睽睽」。
【難】
1.
(1) 不容易。如:「難關」、「困難」、「難事」。
(2) 使人受困。如:「這問題把他難倒了。」
(3) 不好。如:「難聽」、「難看」、「難吃」、「難聞」。
(4) 不敢、不能。如:「難免」、「難保」、「難言之隱」。
2.
(1) 災害。如:「災難」、「苦難」、「空難」、「多災多難」、「倖免於難」。
(2) 質問、責備。如:「責難」、「非難」。
【蹇】 第1928頁
1、跛腳。
2、行動困難。
3、遲鈍;停留。
4、困阨;險阻。
5、正直。
6、“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坎上。
7、姓。
1、跛腳。
2、行動困難。
3、遲鈍;停留。
4、困阨;險阻。
5、正直。
6、“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坎上。
7、姓。
【解】
1.
(1) 見識、看法。如:「見解」。
(2) 答案。如:「解答」、「不得其解」。
(3) 明白。如:「了解」、「理解」、「費解」、「諒解」。
(4) 鬆脫、免除。如:「解開」、「解脫」、「解除」、「解渴」。
(5) 分割、剖分。如:「分解」、「解剖」、「瓦解」、「難分難解」。
(6)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析」、「解釋」、「辯解」、「解說」。
(7) 使對立的情況不再持續緊張。如:「排解」、「勸解」、「調解」。
(8) 排出大小便。如:「小解」、「解手」。
2.
(1)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
(2) 解元:古代科舉鄉試第一名。
3.
解縣:大陸地區山西省內的一縣。姚渠河斜貫其間。有同浦鐵路通過。
1.
(1) 見識、看法。如:「見解」。
(2) 答案。如:「解答」、「不得其解」。
(3) 明白。如:「了解」、「理解」、「費解」、「諒解」。
(4) 鬆脫、免除。如:「解開」、「解脫」、「解除」、「解渴」。
(5) 分割、剖分。如:「分解」、「解剖」、「瓦解」、「難分難解」。
(6)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析」、「解釋」、「辯解」、「解說」。
(7) 使對立的情況不再持續緊張。如:「排解」、「勸解」、「調解」。
(8) 排出大小便。如:「小解」、「解手」。
2.
(1)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
(2) 解元:古代科舉鄉試第一名。
3.
解縣:大陸地區山西省內的一縣。姚渠河斜貫其間。有同浦鐵路通過。
【緩】
(1) 慢而不急。如:「和緩」、「緩慢」、「緩行」、「緩步慢行」。
(2) 拖延。如:「緩期」、「緩徵」、「緩兵之計」。
(3) 放鬆、恢復。如:「先緩口氣再說吧!」
【失】
(1)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2)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3)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4)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5)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6)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7)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8)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1) 慢而不急。如:「和緩」、「緩慢」、「緩行」、「緩步慢行」。
(2) 拖延。如:「緩期」、「緩徵」、「緩兵之計」。
(3) 放鬆、恢復。如:「先緩口氣再說吧!」
【失】
(1)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2)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3)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4)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5)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6)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7)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8)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損】
(1) 減少。如:「損失」、「減損」。
(2) 傷害、毀壞。如:「損害」、「汙損」、「損人利己」。
(3) 用刻薄的話來嘲諷別人。如:「你別損人了!」
(1) 減少。如:「損失」、「減損」。
(2) 傷害、毀壞。如:「損害」、「汙損」、「損人利己」。
(3) 用刻薄的話來嘲諷別人。如:「你別損人了!」
【益】
(1) 增加、助長。如:「增益」、「添益」、「益智」、「進益」、「延年益壽」。
(2) 好的、有利的。如:「益蟲」、「益處」、「良師益友」、「益於健康」。
(3) 好處、幫助。如:「獲益」、「利益」、「開卷有益」。
(4) 更加。如:「益發」、「精益求進」、「多多益善」、「日益猖獗」、「經過苦練,他的技藝益形精進。」
(1) 增加、助長。如:「增益」、「添益」、「益智」、「進益」、「延年益壽」。
(2) 好的、有利的。如:「益蟲」、「益處」、「良師益友」、「益於健康」。
(3) 好處、幫助。如:「獲益」、「利益」、「開卷有益」。
(4) 更加。如:「益發」、「精益求進」、「多多益善」、「日益猖獗」、「經過苦練,他的技藝益形精進。」
【決】
(1) 堤防潰壞。如:「決堤」、「崩決」、「潰決」、「黃河決口」。
(2) 競爭勝負。如:「決賽」、「決一死戰」。
(3) 拿定主意。如:「決定」、「決議」、「猶豫不決」。
(4) 處死。如:「處決」、「槍決」。
(1) 堤防潰壞。如:「決堤」、「崩決」、「潰決」、「黃河決口」。
(2) 競爭勝負。如:「決賽」、「決一死戰」。
(3) 拿定主意。如:「決定」、「決議」、「猶豫不決」。
(4) 處死。如:「處決」、「槍決」。
【夬】 第526頁
1、分決。
2、“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兌上。
1、分決。
2、“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兌上。
【遇】
(1) 相逢。如:「偶遇」、「相遇」、「遇見」、「他鄉遇故知」。
(2) 機會。如:「際遇」、「機遇」。
(3) 遭受。如:「遭遇」、「遇難」、「遇害」、「遇救」。
(4) 對待。如:「禮遇」、「殊遇」。
(5) 待遇:
A>對待、款待。如:「他到山地鄉去訪問,受到非常好的待遇。」
B>薪水、工作的報酬。如:「這家公司的待遇不錯。」
(1) 相逢。如:「偶遇」、「相遇」、「遇見」、「他鄉遇故知」。
(2) 機會。如:「際遇」、「機遇」。
(3) 遭受。如:「遭遇」、「遇難」、「遇害」、「遇救」。
(4) 對待。如:「禮遇」、「殊遇」。
(5) 待遇:
A>對待、款待。如:「他到山地鄉去訪問,受到非常好的待遇。」
B>薪水、工作的報酬。如:「這家公司的待遇不錯。」
【姤】 第552頁
1、遇合。
2、醜惡。
3、“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上巽上。
1、遇合。
2、醜惡。
3、“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上巽上。
【相】
1.
(1) 交互、彼此。如:「互相」、「相親相愛」、「守望相助」、「兩地相思」。
(2) 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如:「相較」、「相異」、「相像」、「相稱」、「相得益彰」。
(3) 由交互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表示動作由一方面進行。如:「實不相瞞」、「出門相迎」、「有事相煩」。
2.
(1) 外表、容貌。如:「面相」、「相貌」、「福相」、「寒酸相」。
(2) 察看、審視。如:「相命」、「相親」、「相機而動」、「人不可貌相」。
(3) 輔助。如:「相夫教子」、「吉人天相」。
(4) 官名。如:「宰相」。
1.
(1) 交互、彼此。如:「互相」、「相親相愛」、「守望相助」、「兩地相思」。
(2) 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如:「相較」、「相異」、「相像」、「相稱」、「相得益彰」。
(3) 由交互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表示動作由一方面進行。如:「實不相瞞」、「出門相迎」、「有事相煩」。
2.
(1) 外表、容貌。如:「面相」、「相貌」、「福相」、「寒酸相」。
(2) 察看、審視。如:「相命」、「相親」、「相機而動」、「人不可貌相」。
(3) 輔助。如:「相夫教子」、「吉人天相」。
(4) 官名。如:「宰相」。
【聚】
(1) 集合。如:「聚合」、「聚集」、「凝聚」、「聚眾」、「聚餐」、「齊聚一堂」。
(2) 堆積、儲積。如:「積聚」、「聚沙成塔」。
(3) 聚落:人聚居的地方,村落。
(1) 集合。如:「聚合」、「聚集」、「凝聚」、「聚眾」、「聚餐」、「齊聚一堂」。
(2) 堆積、儲積。如:「積聚」、「聚沙成塔」。
(3) 聚落:人聚居的地方,村落。
【萃】
(1) 聚集。如:「萃然」。
(2) 聚集在一起的人或事物。如:「出類拔萃」。
(1) 聚集。如:「萃然」。
(2) 聚集在一起的人或事物。如:「出類拔萃」。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升】
(1) 由下往上。與「降」相對。如:「升旗」、「升梯」、「太陽打東邊升起。」
(2) 登進、向上攀進。如:「升官」、「升級」、「升格」、「升遷」、「躍升」。
(3)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升等於十合。或稱為「公升」。
(1) 由下往上。與「降」相對。如:「升旗」、「升梯」、「太陽打東邊升起。」
(2) 登進、向上攀進。如:「升官」、「升級」、「升格」、「升遷」、「躍升」。
(3)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升等於十合。或稱為「公升」。
【困】
(1) 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如:「受困」、「圍困」、「為病所困」、「我被這個難題困住了。」
(2) 艱難、窮苦。如:「困境」、「困苦」、「貧困」、「艱困」。
(3) 疲倦。如:「困倦」、「困頓」。
(1) 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如:「受困」、「圍困」、「為病所困」、「我被這個難題困住了。」
(2) 艱難、窮苦。如:「困境」、「困苦」、「貧困」、「艱困」。
(3) 疲倦。如:「困倦」、「困頓」。
【乎】
(1) 文言助詞。表疑問的語氣。如:「欺天乎?欺人乎?」
(2) 文言嘆詞。同「啊」。如:「天乎!人間竟有如此慘境!」
(3) 介詞。同「於」。如:「異乎常情」、「超乎常人」、「合乎規定」、「出乎意料」。
(1) 文言助詞。表疑問的語氣。如:「欺天乎?欺人乎?」
(2) 文言嘆詞。同「啊」。如:「天乎!人間竟有如此慘境!」
(3) 介詞。同「於」。如:「異乎常情」、「超乎常人」、「合乎規定」、「出乎意料」。
【反】
(1)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2)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3)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4)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5)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6) 類推。如:「舉一反三」。
(7)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8)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9)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1)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2)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3)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4)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5)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6) 類推。如:「舉一反三」。
(7)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8)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9)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井】
(1) 以人工在地面挖鑿,供取水用的深洞。如:「水井」、「井底之蛙」。
(2) 形狀像井。如:「天井」、「鹽井」、「油井」、「井田」。
(3) 整齊有秩序的樣子。如:「井然有序」、「井井有條」。
(4) 人口聚居的地方。如:「市井小民」、「離鄉背井」。
(1) 以人工在地面挖鑿,供取水用的深洞。如:「水井」、「井底之蛙」。
(2) 形狀像井。如:「天井」、「鹽井」、「油井」、「井田」。
(3) 整齊有秩序的樣子。如:「井然有序」、「井井有條」。
(4) 人口聚居的地方。如:「市井小民」、「離鄉背井」。
【革】
(1) 去毛而且經過加工處理的獸皮。如:「皮革」。
(2) 改變。如:「更革」、「革新」、「革命」、「改革」、「洗心革面」。
(3) 除去。如:「革除」、「革職」。
(4) 古代軍人所穿的甲冑。如:「兵革」、「金革」。
(1) 去毛而且經過加工處理的獸皮。如:「皮革」。
(2) 改變。如:「更革」、「革新」、「革命」、「改革」、「洗心革面」。
(3) 除去。如:「革除」、「革職」。
(4) 古代軍人所穿的甲冑。如:「兵革」、「金革」。
【莫】
(1) 不要。如:「莫怕」、「莫慌」、「閒人莫入」。
(2) 沒有。如:「莫不歡喜」、「聽到這個好消息,大家莫不歡欣鼓舞。」
(3) 不能、無法。如:「莫測高深」、「變化莫測」。
(4) 莫非:
A>表示推測、疑問的語詞。如:「莫非是他拿走的?」、「莫非是有人在暗地裡作怪?」
B>沒有不是,都是。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5) 莫逆:沒有違逆的事情,比喻朋友要好。如:「莫逆之交」。
(1) 不要。如:「莫怕」、「莫慌」、「閒人莫入」。
(2) 沒有。如:「莫不歡喜」、「聽到這個好消息,大家莫不歡欣鼓舞。」
(3) 不能、無法。如:「莫測高深」、「變化莫測」。
(4) 莫非:
A>表示推測、疑問的語詞。如:「莫非是他拿走的?」、「莫非是有人在暗地裡作怪?」
B>沒有不是,都是。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5) 莫逆:沒有違逆的事情,比喻朋友要好。如:「莫逆之交」。
【若】
1.
(1) 似、好像。如:「不若」、「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大智若愚」、「似有若無」。
(2) 假如、如果。表示假設。如:「倘若」、「假若」、「若是」、「若非」。
(3) 你、你的。如:「若輩」。
(4) 若干:大約計量的詞,即多少。如:「若干年後,你就會明白爹的用心了。」
2.
般若:佛教用語。指能證悟的智慧。如:「佛教認為一切般若智,都是從自性而生,不假外求。」
1.
(1) 似、好像。如:「不若」、「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大智若愚」、「似有若無」。
(2) 假如、如果。表示假設。如:「倘若」、「假若」、「若是」、「若非」。
(3) 你、你的。如:「若輩」。
(4) 若干:大約計量的詞,即多少。如:「若干年後,你就會明白爹的用心了。」
2.
般若:佛教用語。指能證悟的智慧。如:「佛教認為一切般若智,都是從自性而生,不假外求。」
【鼎】
(1) 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如:「毛公鼎」、「列鼎而食」。
(2) 古代傳國的寶器,作為王位、帝業的象徵。如:「問鼎中原」。
(3) 盛大。如:「鼎力相助」、「鼎鼎大名」。
(4) 方當、正當。如:「鼎盛」。
(5) 借指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如:「臺鼎」、「鼎輔」。
(6) 古代烹殺罪人的刑具。
(7) 比喻三方對峙。如:「三國鼎立」、「鼎足而居」、「勢成鼎足」。
(1) 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如:「毛公鼎」、「列鼎而食」。
(2) 古代傳國的寶器,作為王位、帝業的象徵。如:「問鼎中原」。
(3) 盛大。如:「鼎力相助」、「鼎鼎大名」。
(4) 方當、正當。如:「鼎盛」。
(5) 借指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如:「臺鼎」、「鼎輔」。
(6) 古代烹殺罪人的刑具。
(7) 比喻三方對峙。如:「三國鼎立」、「鼎足而居」、「勢成鼎足」。
【主】
(1) 國君。如:「君主」、「兵強主尊」。
(2) 主人。如:「地主」、「店主」、「主僕」、「東道主」。
(3) 最重要的。如:「主要」、「主角」、「主將」、「主食」。
(4) 掌管。如:「主宰」、「主管」、「主持」、「主政」。
(5) 心裡對事情的定見或看法。如:「主見」、「主意」、「六神無主」。
(6) 基督徒或回教徒稱其所信仰的神。如:「主耶穌」、「阿拉真主」。
(7) 死人的牌位。如:「神主」、「木主」。
(1) 國君。如:「君主」、「兵強主尊」。
(2) 主人。如:「地主」、「店主」、「主僕」、「東道主」。
(3) 最重要的。如:「主要」、「主角」、「主將」、「主食」。
(4) 掌管。如:「主宰」、「主管」、「主持」、「主政」。
(5) 心裡對事情的定見或看法。如:「主見」、「主意」、「六神無主」。
(6) 基督徒或回教徒稱其所信仰的神。如:「主耶穌」、「阿拉真主」。
(7) 死人的牌位。如:「神主」、「木主」。
【器】
(1) 用具的總稱。如:「兵器」、「器具」、「武器」、「容器」、「器物」。
(2) 氣度、度量。如:「器量」、「小器」。
(3) 才能。如:「器重」、「器識」、「大器晚成」。
(4) 生物體中負責某種獨立機能的組織。如:「器官」、「呼吸器」、「生殖器」。
(1) 用具的總稱。如:「兵器」、「器具」、「武器」、「容器」、「器物」。
(2) 氣度、度量。如:「器量」、「小器」。
(3) 才能。如:「器重」、「器識」、「大器晚成」。
(4) 生物體中負責某種獨立機能的組織。如:「器官」、「呼吸器」、「生殖器」。
【長】
1.
(1) 指事物兩端間的距離。如:「這條路長二十公里。」
(2) 指事物的距離、高度大。與「短」相對。如:「長跑」、「長途」、「長橋」、「長人」、「那件衣服太長了!」
(3) 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長夜」、「長久」、「長期」、「天長地久」。
(4) 好處、優點。如:「長處」、「各有所長」。
(5) 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
2.
(1) 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
(2) 排行最大的。如:「長子」、「長孫」、「長媳」。
(3) 主管、領導人。如:「部長」、「首長」、「校長」。
(4) 年齡高出他人。如:「他長我一歲。」
(5) 生長、發育。如:「成長」。
(6) 生成、生得。如:「她長得很美麗。」
1.
(1) 指事物兩端間的距離。如:「這條路長二十公里。」
(2) 指事物的距離、高度大。與「短」相對。如:「長跑」、「長途」、「長橋」、「長人」、「那件衣服太長了!」
(3) 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長夜」、「長久」、「長期」、「天長地久」。
(4) 好處、優點。如:「長處」、「各有所長」。
(5) 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
2.
(1) 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
(2) 排行最大的。如:「長子」、「長孫」、「長媳」。
(3) 主管、領導人。如:「部長」、「首長」、「校長」。
(4) 年齡高出他人。如:「他長我一歲。」
(5) 生長、發育。如:「成長」。
(6) 生成、生得。如:「她長得很美麗。」
【震】
(1) 令人驚慌的撼動。如:「地震」、「震撼」、「震盪」。
(2) 心情大受影響,十分激動。如:「震驚」、「震怒」。
(3) 突然而來的大雷。
(4)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雷電。
(1) 令人驚慌的撼動。如:「地震」、「震撼」、「震盪」。
(2) 心情大受影響,十分激動。如:「震驚」、「震怒」。
(3) 突然而來的大雷。
(4)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雷電。
【動】
(1)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2)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3)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4)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5)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6)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7)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1)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2)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3)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4)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5)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6)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7)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止】
(1) 停住不動。如:「停止」、「靜止」。
(2) 使停住。如:「止付」、「止血」、「止咳」、「止痛」。
(3) 停頓、結束。如:「休止」、「止息」、「適可而止」、「血流不止」。
(4) 攔阻、不准。如:「禁止」、「阻止」、「制止」。
(5) 僅、只。如:「不止」、「僅止」、「止此一家,別無分號。」
(6) 行為。如:「舉止」。
(1) 停住不動。如:「停止」、「靜止」。
(2) 使停住。如:「止付」、「止血」、「止咳」、「止痛」。
(3) 停頓、結束。如:「休止」、「止息」、「適可而止」、「血流不止」。
(4) 攔阻、不准。如:「禁止」、「阻止」、「制止」。
(5) 僅、只。如:「不止」、「僅止」、「止此一家,別無分號。」
(6) 行為。如:「舉止」。
【艮】 第1674頁
1、違背;不聽從。
2、堅固。
3、“易”卦名。
4、姓。
1、違背;不聽從。
2、堅固。
3、“易”卦名。
4、姓。
【漸】
逐步的、慢慢的。如:「漸漸」、「逐漸」、「循序漸進」、「漸入佳境」。
逐步的、慢慢的。如:「漸漸」、「逐漸」、「循序漸進」、「漸入佳境」。
【歸】
(1) 返回。如:「歸鄉」、「歸國」、「歸途」、「歸心似箭」。
(2) 還給。如:「歸還」、「完璧歸趙」、「物歸原主」。
(3) 湊併、聚合。如:「歸併」、「歸納」、「總歸」、「歸類」。
(4) 責任屬於。如:「這件事歸我管。」、「這道手續歸他辦。」
(5) 依附、順服。如:「萬眾歸心」、「眾望所歸」。
(6) 推向別人。如:「歸功」、「歸過」、「歸罪」。
(1) 返回。如:「歸鄉」、「歸國」、「歸途」、「歸心似箭」。
(2) 還給。如:「歸還」、「完璧歸趙」、「物歸原主」。
(3) 湊併、聚合。如:「歸併」、「歸納」、「總歸」、「歸類」。
(4) 責任屬於。如:「這件事歸我管。」、「這道手續歸他辦。」
(5) 依附、順服。如:「萬眾歸心」、「眾望所歸」。
(6) 推向別人。如:「歸功」、「歸過」、「歸罪」。
【妹】
(1) 稱排行次於己的同胞女子。如:「妹妹」、「大妹」、「兄妹」、「姊妹」。
(2) 稱同輩而年紀比自己小的女子。如:「堂妹」、「表妹」、「學妹」、「師妹」。
(3) 稱弟弟的老婆。如:「弟妹」。
(4) 女子對同輩的自謙之詞。如:「小妹才疏學淺,尚請多多指教!」
(1) 稱排行次於己的同胞女子。如:「妹妹」、「大妹」、「兄妹」、「姊妹」。
(2) 稱同輩而年紀比自己小的女子。如:「堂妹」、「表妹」、「學妹」、「師妹」。
(3) 稱弟弟的老婆。如:「弟妹」。
(4) 女子對同輩的自謙之詞。如:「小妹才疏學淺,尚請多多指教!」
【得】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豐】
(1) 東西很多、很充足。如:「豐富」、「豐盛」、「豐衣足食」。
(2) 收成好。如:「豐年」、「豐收」。
(3) 胖。如:「豐潤」、「豐滿」。
(4) 大。如:「豐功偉業」。
(1) 東西很多、很充足。如:「豐富」、「豐盛」、「豐衣足食」。
(2) 收成好。如:「豐年」、「豐收」。
(3) 胖。如:「豐潤」、「豐滿」。
(4) 大。如:「豐功偉業」。
【失】
(1)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2)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3)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4)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5)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6)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7)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8)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1)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2)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3)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4)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5)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6)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7)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8)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居】
(1) 住。如:「居住」、「世居」、「居無定所」。
(2) 居住的處所。如:「新居」、「故居」、「安樂居」。
(3) 處於。如:「居首」、「居於劣勢」、「居安思危」。
(4) 存著、懷有。如:「他這樣做,到底居心何在?」
(5) 儲存。如:「奇貨可居」。
(6) 住宅、茶樓、飯館等場所的稱號用字。如:「蝸牛居」、「明湖居」、「東坡居」。
(7) 任、當。如:「自居」、「官居一品」。
(8)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如:「這題數學這麼簡單,你居然不會!」
(9) 居士:
A>隱居的人。如:「鄉野居士」。
B>在家吃齋念佛的人。
(1) 住。如:「居住」、「世居」、「居無定所」。
(2) 居住的處所。如:「新居」、「故居」、「安樂居」。
(3) 處於。如:「居首」、「居於劣勢」、「居安思危」。
(4) 存著、懷有。如:「他這樣做,到底居心何在?」
(5) 儲存。如:「奇貨可居」。
(6) 住宅、茶樓、飯館等場所的稱號用字。如:「蝸牛居」、「明湖居」、「東坡居」。
(7) 任、當。如:「自居」、「官居一品」。
(8)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如:「這題數學這麼簡單,你居然不會!」
(9) 居士:
A>隱居的人。如:「鄉野居士」。
B>在家吃齋念佛的人。
【旅】
(1) 出遊或客居。如:「旅客」、「旅遊」、「旅行」、「旅居在外」。
(2) 軍隊的通稱。如:「軍旅」。
(3) 軍隊的編制。如:「旅長」。
(1) 出遊或客居。如:「旅客」、「旅遊」、「旅行」、「旅居在外」。
(2) 軍隊的通稱。如:「軍旅」。
(3) 軍隊的編制。如:「旅長」。
【容】
(1) 包含。如:「容納」、「容量」、「容受」、「容身之處」。
(2) 可以、允許。如:「不容」、「容許」。
(3) 忍讓、原諒。如:「容忍」、「包容」、「寬容」。
(4) 面孔、相貌。如:「面容」、「笑容」、「容貌」、「儀容」、「容顏」、「容光煥發」。
(5) 表面形態。如:「陣容」、「臺北市容」。
(6) 修飾、打扮。如:「女為悅己者容」。
(7) 或許、也許。如:「容或有之」。
(1) 包含。如:「容納」、「容量」、「容受」、「容身之處」。
(2) 可以、允許。如:「不容」、「容許」。
(3) 忍讓、原諒。如:「容忍」、「包容」、「寬容」。
(4) 面孔、相貌。如:「面容」、「笑容」、「容貌」、「儀容」、「容顏」、「容光煥發」。
(5) 表面形態。如:「陣容」、「臺北市容」。
(6) 修飾、打扮。如:「女為悅己者容」。
(7) 或許、也許。如:「容或有之」。
【巽】 第665頁
音遜
1、“易”卦名。
(1)八卦之一。
(2)六十四卦之一。
2、謙讓。通遜。如:謙巽。
音遜
1、“易”卦名。
(1)八卦之一。
(2)六十四卦之一。
2、謙讓。通遜。如:謙巽。
【入】
(1) 從外面進到裡面。與「出」相對。如:「入口」、「出入」、「入境」、「入場」、「引狼入室」。
(2) 參加。如:「入學」、「入會」、「入股」、「入伍」。
(3) 收進、所得。如:「收入」、「入帳」、「量入為出」、「入不敷出」。
(4) 到、達。如:「入夜」、「入夏」、「入冬」。
(5) 落。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6) 合乎。如:「入時」、「入流」、「入情入理」。
(7) 沉溺、深陷。如:「入迷」、「入神」、「走火入魔」。
(8)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月」、「屋」、「質」、「覺」等字。
(1) 從外面進到裡面。與「出」相對。如:「入口」、「出入」、「入境」、「入場」、「引狼入室」。
(2) 參加。如:「入學」、「入會」、「入股」、「入伍」。
(3) 收進、所得。如:「收入」、「入帳」、「量入為出」、「入不敷出」。
(4) 到、達。如:「入夜」、「入夏」、「入冬」。
(5) 落。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6) 合乎。如:「入時」、「入流」、「入情入理」。
(7) 沉溺、深陷。如:「入迷」、「入神」、「走火入魔」。
(8)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月」、「屋」、「質」、「覺」等字。
【說】
1.
(1) 講話、告訴。如:「說話」。
(2) 言論、道理。如:「學說」、「著書立說」。
(3) 解釋。如:「說明」、「說理」、「說清楚」。
(4) 責備。如:「我剛剛說了他一頓。」
(5) 談論。如:「談天說地」、「談古說今」。
(6) 介紹親事。如:「說媒」、「說婆家」。
(7) 小說:一種有情節的文學作品。如:「章回小說」、「長篇小說」。
2.
用言語勸人,使其聽從或採納。如:「說服」、「遊說」。
3.
喜悅。通「悅」。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
(1) 講話、告訴。如:「說話」。
(2) 言論、道理。如:「學說」、「著書立說」。
(3) 解釋。如:「說明」、「說理」、「說清楚」。
(4) 責備。如:「我剛剛說了他一頓。」
(5) 談論。如:「談天說地」、「談古說今」。
(6) 介紹親事。如:「說媒」、「說婆家」。
(7) 小說:一種有情節的文學作品。如:「章回小說」、「長篇小說」。
2.
用言語勸人,使其聽從或採納。如:「說服」、「遊說」。
3.
喜悅。通「悅」。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兌】
(1) 交換。如:「兌換」。
(2) 憑票據支付或領取現金。如:「兌付」、「匯兌」、「擠兌」。
(3)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沼澤。
(1) 交換。如:「兌換」。
(2) 憑票據支付或領取現金。如:「兌付」、「匯兌」、「擠兌」。
(3)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沼澤。
【散】
1.
(1) 由聚而分。如:「解散」、「散開」、「分散」、「煙消雲散」、「一哄而散」。
(2) 排解。如:「散心」、「散悶」。
(3) 撒出。如:「散播」、「散布」、「散發傳單」、「天女散花」。
2.
(1) 分開的、零碎的。如:「零散」、「散鈔」、「散裝」。
(2) 閒適、沒有約束。如:「閒散」、「散漫」、「鬆散」。
(3) 藥粉,粉末狀的藥物。如:「藥散」、「健胃散」、「消暑散」。
1.
(1) 由聚而分。如:「解散」、「散開」、「分散」、「煙消雲散」、「一哄而散」。
(2) 排解。如:「散心」、「散悶」。
(3) 撒出。如:「散播」、「散布」、「散發傳單」、「天女散花」。
2.
(1) 分開的、零碎的。如:「零散」、「散鈔」、「散裝」。
(2) 閒適、沒有約束。如:「閒散」、「散漫」、「鬆散」。
(3) 藥粉,粉末狀的藥物。如:「藥散」、「健胃散」、「消暑散」。
【渙】
散漫、離散。如:「渙散」、「渙然」。
散漫、離散。如:「渙散」、「渙然」。
【離】
(1) 由合而分。如:「分離」、「離開」、「離別」、「離婚」。
(2) 距、相隔。如:「距離」、「我家離學校很近。」
(3) 背叛。如:「背離」、「離經叛道」、「眾叛親離」。
(4) 奇異不合常理。如:「離奇」。
(5)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1) 由合而分。如:「分離」、「離開」、「離別」、「離婚」。
(2) 距、相隔。如:「距離」、「我家離學校很近。」
(3) 背叛。如:「背離」、「離經叛道」、「眾叛親離」。
(4) 奇異不合常理。如:「離奇」。
(5)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節】
(1) 植物莖上分段長葉的部位。如:「松節」、「竹節」。
(2) 動物骨頭相連接的部分。如:「關節」、「骨節」。
(3) 事物或文章的段落。如:「章節」。
(4) 時令的區分。如:「季節」、「節令」、「二十四節氣」 。
(5) 紀念日。如:「節日」、「春節」、「雙十節」。
(6) 省減、限制。如:「節省」、「節約」、「節制」、「節食」、「開源節流」。
(7) 事情的經過情形。如:「情節」、「細節」。
(8) 人的志氣、操守。如:「志節」、「貞節」、「節操」、「名節」、「晚節不保」
(9) 音樂的拍子。如:「節拍」、「節奏」、「音節」。
(10) 量詞:
A>計算時間分段的單位。如:「今天上了三節課。」
B>計算車廂數目的單位。如:「這列火車共有十二節車廂。」
C>計算文章或樂曲段落的單位。如:「本文共分三節。」、「這首曲子一共有三十六節。」
(1) 植物莖上分段長葉的部位。如:「松節」、「竹節」。
(2) 動物骨頭相連接的部分。如:「關節」、「骨節」。
(3) 事物或文章的段落。如:「章節」。
(4) 時令的區分。如:「季節」、「節令」、「二十四節氣」 。
(5) 紀念日。如:「節日」、「春節」、「雙十節」。
(6) 省減、限制。如:「節省」、「節約」、「節制」、「節食」、「開源節流」。
(7) 事情的經過情形。如:「情節」、「細節」。
(8) 人的志氣、操守。如:「志節」、「貞節」、「節操」、「名節」、「晚節不保」
(9) 音樂的拍子。如:「節拍」、「節奏」、「音節」。
(10) 量詞:
A>計算時間分段的單位。如:「今天上了三節課。」
B>計算車廂數目的單位。如:「這列火車共有十二節車廂。」
C>計算文章或樂曲段落的單位。如:「本文共分三節。」、「這首曲子一共有三十六節。」
【信】
(1) 誠實。如:「信用」、「誠信」、「失信」。
(2) 可靠、不懷疑。如:「信任」、「信賴」、「信譽」、「相信」、「可信度」。
(3) 崇仰。如:「信仰」、「信念」、「信徒」、「信奉」。
(4) 隨便、任意。如:「信步而行」、「信口開河」、「信手拈來」。
(5) 書札、函件。如:「書信」、「信件」、「掛號信」。
(6) 消息。如:「音信」、「報信」、「信息」、「喜信」。
(7) 憑證。如:「信物」、「印信」。
(1) 誠實。如:「信用」、「誠信」、「失信」。
(2) 可靠、不懷疑。如:「信任」、「信賴」、「信譽」、「相信」、「可信度」。
(3) 崇仰。如:「信仰」、「信念」、「信徒」、「信奉」。
(4) 隨便、任意。如:「信步而行」、「信口開河」、「信手拈來」。
(5) 書札、函件。如:「書信」、「信件」、「掛號信」。
(6) 消息。如:「音信」、「報信」、「信息」、「喜信」。
(7) 憑證。如:「信物」、「印信」。
【中】
1.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2)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3)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4)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5)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6) 正好、剛好。如:「適中」。
(7)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2.
(1)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2)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3)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4)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1.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2)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3)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4)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5)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6) 正好、剛好。如:「適中」。
(7)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2.
(1)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2)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3)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4)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孚】 第567頁
音敷
1、鳥類孵卵。
2、植物種子的外殼。
音扶
1、信用。
2、使人相信。
音敷
1、鳥類孵卵。
2、植物種子的外殼。
音扶
1、信用。
2、使人相信。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既】
(1) 指動作已經完了。如:「既然如此」、「既成事實」、「既來之,則安之。」
(2) 表示並列的連接詞。與「且」、「又」、「也」等詞連用。如:「既胖又矮」、「既醉且飽」。
(1) 指動作已經完了。如:「既然如此」、「既成事實」、「既來之,則安之。」
(2) 表示並列的連接詞。與「且」、「又」、「也」等詞連用。如:「既胖又矮」、「既醉且飽」。
【濟】
1.
(1) 渡河、過河。如:「同舟共濟」。
(2) 救助。如:「救濟」、「濟世」、「接濟」、「濟弱扶傾」。
(3) 助益。如:「無濟於事」。
2.
濟濟:眾多的樣子。如:「人才濟濟」。
1.
(1) 渡河、過河。如:「同舟共濟」。
(2) 救助。如:「救濟」、「濟世」、「接濟」、「濟弱扶傾」。
(3) 助益。如:「無濟於事」。
2.
濟濟:眾多的樣子。如:「人才濟濟」。
【未】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未時:時辰名。約當下午一時到三時。
(3) 否定詞。不、沒有。如:「尚未」、「未免」、「未置可否」、「假期未滿」。
(4) 未來︰將來。如:「你未來的計畫是什麼?」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未時:時辰名。約當下午一時到三時。
(3) 否定詞。不、沒有。如:「尚未」、「未免」、「未置可否」、「假期未滿」。
(4) 未來︰將來。如:「你未來的計畫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