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六章】
作者:術龍
-------------------------------------------------------------------------------------------------
【原文內容】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直譯內容】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乾坤他的改變這要點、方法、關鍵怪異、不合常理,乾,一切剛盛之氣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坤,柔和之氣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柔和之氣一切剛盛之氣聚集的規範至堅強感覺溫和的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用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時間區域這個著述、寫作,用交流、往來、交往高超、不平凡的時序次於現今的此遵循的規範。」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那述說、表示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同樣、並行集聚不同類的卻未超出某種範圍或常規,對考證、考核、查考他的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然此弱一代這心思、想法不正當的。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提到改變,明顯、顯著歸向至仔細審視有餘或不足,至精深清楚、明白說明、顯揚深遠,擴張、擴大至此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判別內容,不偏斜的學說、言論判定言詞、文詞,就完整無缺的。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那述說、表示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同樣、並行基礎的,須尋求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同樣、並行程度之深,那中心的意向深奧,此言詞、文詞有規則的自然現象,此說不對的至符合,然所作所為恣意而為至不為人知,承襲、沿用重複而救助人從事,用時序次於現今的脫離掌握可以此告知。
主題:【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乾坤他的改變這要點、方法、關鍵怪異、不合常理,乾,一切剛盛之氣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坤,柔和之氣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柔和之氣一切剛盛之氣聚集的規範至堅強感覺溫和的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用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時間區域這個著述、寫作,用交流、往來、交往高超、不平凡的時序次於現今的此遵循的規範。」
老師說:「時間與空間二義掌握改變這要點、方法、關鍵呈現怪異與不合常理認知,乾義,是指時間驅動一切有形體的東西能量;坤義,是指空間呈現一切有形體的東西。一切空間一切時間聚集的規範程序法則至實質合炁事實狀況存在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用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時間相對空間這個來呈現一切劇情過程依據,用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呈現高超與不平凡的時序程序到現今都是遵循的規範程序法則。」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那述說、表示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同樣、並行集聚不同類的卻未超出某種範圍或常規,對考證、考核、查考他的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然此弱一代這心思、想法不正當的。
那論述稱呼都會用同辭非同義、相似非相同的詞彙但不會超出基本範圍或常規,對考證、考核、查考他的由來相同與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然此墮落這一代的人這心思、想法不正當的。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提到改變,明顯、顯著歸向至仔細審視有餘或不足,至精深清楚、明白說明、顯揚深遠,擴張、擴大至此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判別內容,不偏斜的學說、言論判定言詞、文詞,就完整無缺的。
提到改變,明察歸向至仔細審視有餘或不足規範,至精深清楚與明白顯揚深遠程序法則,擴張與擴大至此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判別內容,不偏斜正確的學術依據來判定言詞與文詞之意義,就完整無缺的學術依據。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那述說、表示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同樣、並行基礎的,須尋求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同樣、並行程度之深,那中心的意向深奧,此言詞、文詞有規則的自然現象,此說不對的至符合,然所作所為恣意而為至不為人知,承襲、沿用重複而救助人從事,用時序次於現今的脫離掌握可以此告知。
那述說、表示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同樣、並行基礎的,須尋求由來相同與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同樣、並行程度之深,那中心的意向深奧,此言詞與文詞有規則的自然現象,此說當今不對的論述至符合正確學理依據,然所作所為恣意而為至不為人知,承襲與沿用重複而救助人從事過程結果,必須用時序次於現今的程序法則來脫離掌握控制我們生死依據這可以如此告知。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子】
1.
(1) 地支的第一位。
(2) 子時: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3)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4) 後代。如:「子嗣」、「絕子絕孫」。
(5)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魚子」、「瓜子」、「桃子」、「橘子」。
(6)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7)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孔子」、「孟子」。
2. 詞綴:
A>接名詞。如:「車子」、「房子」、「褲子」、「桌子」、「小孩子」。
B>接形容詞。如:「胖子」、「聾子」、「亂子」。
C>接量詞。如:「兩下子」、「兩碼子事」。
1.
(1) 地支的第一位。
(2) 子時: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3)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4) 後代。如:「子嗣」、「絕子絕孫」。
(5)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魚子」、「瓜子」、「桃子」、「橘子」。
(6)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7)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孔子」、「孟子」。
2. 詞綴:
A>接名詞。如:「車子」、「房子」、「褲子」、「桌子」、「小孩子」。
B>接形容詞。如:「胖子」、「聾子」、「亂子」。
C>接量詞。如:「兩下子」、「兩碼子事」。
【曰】
(1) 說。用於文言文。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稱為。用於文言文。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1) 說。用於文言文。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稱為。用於文言文。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乾】
1.
(1) 枯竭,沒有水分的。如:「乾草」、「乾枯」、「乾涸」、「乾柴烈火」、「口乾舌燥」。
(2) 空、徒。如:「乾等」、「乾著急」、「乾瞪眼」。
(3) 結拜認來的親戚關係。如:「乾爹」、「乾媽」、「乾兒子」、「乾妹妹」。
(4)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食品。如:「肉乾」、「乾糧」、「豆腐乾」、「鹹菜乾」、「小魚乾」、「梅乾菜」。
(5) 表面的、形式化的。如:「乾笑兩聲」、「那婦人乾哭了一夜。」
2.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象徵天、陽等意義。
【坤】
(1)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地、臣、母、妻等。
(2) 女性的、女方的。如:「坤伶」、「坤德」、「坤範」、「坤儀」。
1.
(1) 枯竭,沒有水分的。如:「乾草」、「乾枯」、「乾涸」、「乾柴烈火」、「口乾舌燥」。
(2) 空、徒。如:「乾等」、「乾著急」、「乾瞪眼」。
(3) 結拜認來的親戚關係。如:「乾爹」、「乾媽」、「乾兒子」、「乾妹妹」。
(4)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食品。如:「肉乾」、「乾糧」、「豆腐乾」、「鹹菜乾」、「小魚乾」、「梅乾菜」。
(5) 表面的、形式化的。如:「乾笑兩聲」、「那婦人乾哭了一夜。」
2.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象徵天、陽等意義。
【坤】
(1)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地、臣、母、妻等。
(2) 女性的、女方的。如:「坤伶」、「坤德」、「坤範」、「坤儀」。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門】
(1) 建築物或車、船等的出入口。如:「大門」、「房門」、「車門」、「城門」。
(2) 形狀或功用像門的東西。如:「活門」、「水門」、「電門」。
(3) 家族、門第。如:「寒門」、「豪門」、「門當戶對」、「一門忠烈」。
(4) 要點、方法、關鍵。如:「竅門」、「不二法門」、「做事情要懂得門路。」
(5) 學派、派系。如:「師門」、「門派」、「佛門」、「孔門」。
(6) 種類。如:「分門別類」。
(7) 量詞:
A>計算學科、技藝門類的單位。如:「一門功課」、「一門藝術」。
B>計算大炮的單位。如:「三門大炮」。
C>計算親戚家數的單位。如:「結了一門好親家」。
(1) 建築物或車、船等的出入口。如:「大門」、「房門」、「車門」、「城門」。
(2) 形狀或功用像門的東西。如:「活門」、「水門」、「電門」。
(3) 家族、門第。如:「寒門」、「豪門」、「門當戶對」、「一門忠烈」。
(4) 要點、方法、關鍵。如:「竅門」、「不二法門」、「做事情要懂得門路。」
(5) 學派、派系。如:「師門」、「門派」、「佛門」、「孔門」。
(6) 種類。如:「分門別類」。
(7) 量詞:
A>計算學科、技藝門類的單位。如:「一門功課」、「一門藝術」。
B>計算大炮的單位。如:「三門大炮」。
C>計算親戚家數的單位。如:「結了一門好親家」。
【邪】
1.
(1) 不正的。如:「邪惡」、「邪念」、「邪事」、「邪說」、「邪魔歪道」。
(2) 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如:「改邪歸正」、「邪不勝正」。
(3) 怪異、不合常理。如:「這事很邪門,要小心應付才行!」
(4) 人們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百邪不侵」。
(5) 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2.
文言文裡,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如:「是邪?非邪?」
1.
(1) 不正的。如:「邪惡」、「邪念」、「邪事」、「邪說」、「邪魔歪道」。
(2) 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如:「改邪歸正」、「邪不勝正」。
(3) 怪異、不合常理。如:「這事很邪門,要小心應付才行!」
(4) 人們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百邪不侵」。
(5) 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2.
文言文裡,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如:「是邪?非邪?」
【陽】
(1) 泛指一切剛盛之氣。與「陰」相對。如:「陽盛陰衰」。
(2) 太陽。如:「朝陽」、「陽光」。
(3) 人間。如:「陽世」、「回陽」、「陽壽」、「陽宅」。
(4) 雄性的、男性的、剛性的。如:「陽性」、「陽剛」、「陽剛之氣」。
(5) 偽裝、表面上。如:「陽奉陰違」。
(6) 男子的生殖器。如:「陽具」、「壯陽」、「陽萎」。
(1) 泛指一切剛盛之氣。與「陰」相對。如:「陽盛陰衰」。
(2) 太陽。如:「朝陽」、「陽光」。
(3) 人間。如:「陽世」、「回陽」、「陽壽」、「陽宅」。
(4) 雄性的、男性的、剛性的。如:「陽性」、「陽剛」、「陽剛之氣」。
(5) 偽裝、表面上。如:「陽奉陰違」。
(6) 男子的生殖器。如:「陽具」、「壯陽」、「陽萎」。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也】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陰】
(1) 泛指柔和之氣。與「陽」相對。如:「陰陽調和」。
(2) 月亮。如:「太陰」、「陰曆」。
(3) 日影。常用來指時間。如:「光陰」、「惜陰」。
(4) 黑暗、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如:「陰暗」、「樹陰」。
(5) 天氣昏暗的。與「晴」相對。如:「陰天」、「陰雨」。
(6) 祕密的、不光明的。如:「陰謀」、「揭人陰私」。
(7) 險詐。如:「陰險」、「陰狠」。
(8) 女性的、柔性的。如:「陰性」、「陰柔」。
(9) 指死亡世界。如:「陰間」、「陰曹地府」。
(10) 女性的生殖器官。如:「外陰」、「陰部」、「女陰」。
(1) 泛指柔和之氣。與「陽」相對。如:「陰陽調和」。
(2) 月亮。如:「太陰」、「陰曆」。
(3) 日影。常用來指時間。如:「光陰」、「惜陰」。
(4) 黑暗、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如:「陰暗」、「樹陰」。
(5) 天氣昏暗的。與「晴」相對。如:「陰天」、「陰雨」。
(6) 祕密的、不光明的。如:「陰謀」、「揭人陰私」。
(7) 險詐。如:「陰險」、「陰狠」。
(8) 女性的、柔性的。如:「陰性」、「陰柔」。
(9) 指死亡世界。如:「陰間」、「陰曹地府」。
(10) 女性的生殖器官。如:「外陰」、「陰部」、「女陰」。
【合】
1.
(1) 關閉。如:「開合」、「合眼」、「他笑得合不攏嘴。」
(2) 聚集。如:「合力」、「集合」、「合辦」、「合唱」。
(3) 環繞。如:「合抱」、「合圍」。
(4) 全、總共。如:「合計」、「合族」、「合家歡」。
(5) 達到標準。如:「合格」、「合法」、「合理」。
(6) 適宜。如:「合身」、「合意」、「合適」。
(7) 折算。如:「這本書合多少錢?」、「一臺斤合十六臺兩。」
(8) 應該。如:「這件事合該由你負責。」
(9) 性交。如:「交合」、「野合」。
(10) 量詞。用於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
2.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合等於一升的十分之一。或稱為「公合」。
1.
(1) 關閉。如:「開合」、「合眼」、「他笑得合不攏嘴。」
(2) 聚集。如:「合力」、「集合」、「合辦」、「合唱」。
(3) 環繞。如:「合抱」、「合圍」。
(4) 全、總共。如:「合計」、「合族」、「合家歡」。
(5) 達到標準。如:「合格」、「合法」、「合理」。
(6) 適宜。如:「合身」、「合意」、「合適」。
(7) 折算。如:「這本書合多少錢?」、「一臺斤合十六臺兩。」
(8) 應該。如:「這件事合該由你負責。」
(9) 性交。如:「交合」、「野合」。
(10) 量詞。用於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
2.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合等於一升的十分之一。或稱為「公合」。
【德】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剛】
(1) 堅強。與「柔」相對。如:「剛強」、「剛正」、「剛毅」、「血氣方剛」。
(2) 指時間過去不久。如:「剛來」、「剛才」。
(3) 恰好。如:「剛好」、「剛巧」。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剛】
(1) 堅強。與「柔」相對。如:「剛強」、「剛正」、「剛毅」、「血氣方剛」。
(2) 指時間過去不久。如:「剛來」、「剛才」。
(3) 恰好。如:「剛好」、「剛巧」。
【柔】
(1) 不硬、軟的。如:「柔軟」、「柔細」、「柔嫩」。
(2) 感覺溫和的。如:「柔和」、「溫柔」、「柔美」。
(1) 不硬、軟的。如:「柔軟」、「柔細」、「柔嫩」。
(2) 感覺溫和的。如:「柔和」、「溫柔」、「柔美」。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體】
(1) 人或其他動物的全身。如:「身體」、「人體」、「體質」、「體力」。
(2) 身體的某部分。如:「肢體」、「四體不勤」、「五體投地」。
(3) 親身的。如:「體驗」、「體會」、「體察」。
(4) 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如:「固體」、「液體」、「主體」、「物體」。
(5)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貼」、「體恤」。
(6) 一定的制度、體裁或格式。如:「文體」、「政體」、「體例」、「體制」。
(7) 文字書寫的形式。如:「字體」、「草體」、「顏體」。
(8) 數學上指立體的形狀。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1) 人或其他動物的全身。如:「身體」、「人體」、「體質」、「體力」。
(2) 身體的某部分。如:「肢體」、「四體不勤」、「五體投地」。
(3) 親身的。如:「體驗」、「體會」、「體察」。
(4) 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如:「固體」、「液體」、「主體」、「物體」。
(5)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貼」、「體恤」。
(6) 一定的制度、體裁或格式。如:「文體」、「政體」、「體例」、「體制」。
(7) 文字書寫的形式。如:「字體」、「草體」、「顏體」。
(8) 數學上指立體的形狀。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地】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撰】
著述、寫作。如:「撰文」、「撰稿」、「撰寫」、「撰著」、「撰述」。
著述、寫作。如:「撰文」、「撰稿」、「撰寫」、「撰著」、「撰述」。
【通】
(1)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2)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3)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信」、「流通」、「通商」、「通車」、「通航」、「互通有無」。
(4) 全部、都。如:「通盤考量」、「通通上去」。
(5) 明白、了解。如:「精通」、「通曉」、「通情達理」。
(6) 報告、告知。如:「通知」、「通報」。
(7) 普遍、適合一般人的。如:「通病」、「通行」、「通俗」、「通性」、「通稱」
(8) 暗中勾結。如:「串通」、「勾通」。
(9) 量詞:
A>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
B>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1)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2)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3)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信」、「流通」、「通商」、「通車」、「通航」、「互通有無」。
(4) 全部、都。如:「通盤考量」、「通通上去」。
(5) 明白、了解。如:「精通」、「通曉」、「通情達理」。
(6) 報告、告知。如:「通知」、「通報」。
(7) 普遍、適合一般人的。如:「通病」、「通行」、「通俗」、「通性」、「通稱」
(8) 暗中勾結。如:「串通」、「勾通」。
(9) 量詞:
A>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
B>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神】
(1)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2)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3)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4)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5)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6)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1)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2)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3)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4)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5)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6)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明】
(1)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2)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3)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4)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5) 視力、視覺。如:「失明」。
(6)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7)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8) 朝代名。
(9)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1)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2)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3)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4)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5) 視力、視覺。如:「失明」。
(6)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7)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8) 朝代名。
(9)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稱】
1.
(1) 衡量物體的輕重。如:「稱重量」、「稱稱看」。
(2) 叫、叫做。如:「稱呼」、「稱為」、「稱名道姓」、「稱兄道弟」。
(3) 述說、表示。如:「稱說」、「稱快」、「據稱」、「指稱」、「額手稱慶」。
(4) 名號、名目。如:「名稱」、「別稱」、「通稱」、「稱謂」。
(5) 讚美。如:「稱揚」、「稱美」、「稱讚」、「稱譽」、「稱頌」。
(6) 自居、自任。如:「稱王」、「稱帝」、「稱霸」。
2.
(1) 衡量物體輕重的器具。同「秤」。
(2) 適合。如:「稱心」、「稱職」、「稱心如意」。
1.
(1) 衡量物體的輕重。如:「稱重量」、「稱稱看」。
(2) 叫、叫做。如:「稱呼」、「稱為」、「稱名道姓」、「稱兄道弟」。
(3) 述說、表示。如:「稱說」、「稱快」、「據稱」、「指稱」、「額手稱慶」。
(4) 名號、名目。如:「名稱」、「別稱」、「通稱」、「稱謂」。
(5) 讚美。如:「稱揚」、「稱美」、「稱讚」、「稱譽」、「稱頌」。
(6) 自居、自任。如:「稱王」、「稱帝」、「稱霸」。
2.
(1) 衡量物體輕重的器具。同「秤」。
(2) 適合。如:「稱心」、「稱職」、「稱心如意」。
【名】
(1) 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如:「人名」、「山名」、「地名」、「植物名」、「樂器名」、「職官名」、「請問芳名」、「尊姓大名」。
(2) 聲譽。如:「名聲」、「名氣」、「美名」、「盛名之累」、「名不虛傳」。
(3) 出色的、大家都知道的。如:「名人」、「名醫」、「名言」、「名酒」、「風景名勝」。
(4) 指稱、形容。如:「莫名其妙」、「無以名之」。
(5) 量詞。
A>用於計算人的單位。如:「學生十名,缺席一名。」
B>用於計算排名的單位。:「全班第十名」。
(6) 名牌:
A>標示名字的牌子。如:「記得把這幾個名牌發下去給學員佩戴。」
B>有名的品牌。如:「這件衣服可是名牌?」
(1) 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如:「人名」、「山名」、「地名」、「植物名」、「樂器名」、「職官名」、「請問芳名」、「尊姓大名」。
(2) 聲譽。如:「名聲」、「名氣」、「美名」、「盛名之累」、「名不虛傳」。
(3) 出色的、大家都知道的。如:「名人」、「名醫」、「名言」、「名酒」、「風景名勝」。
(4) 指稱、形容。如:「莫名其妙」、「無以名之」。
(5) 量詞。
A>用於計算人的單位。如:「學生十名,缺席一名。」
B>用於計算排名的單位。:「全班第十名」。
(6) 名牌:
A>標示名字的牌子。如:「記得把這幾個名牌發下去給學員佩戴。」
B>有名的品牌。如:「這件衣服可是名牌?」
【雜】
(1) 相混不純、不齊的。如:「雜色」、「混雜」、「雜種」。
(2) 較不正統或不成系列的。如:「雜牌」、「雜文」。
(3) 集聚不同類的。如:「南北雜貨」。
(4) 混亂。如:「雜亂」、「人多嘴雜」。
(5) 混合、摻入。如:「摻雜」、「夾雜」。
(6) 正項以外的。如:「雜項」、「雜支」。
(7) 雜誌:含有多類文章,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圖書室內有多種雜誌,可供讀者借閱」。
(1) 相混不純、不齊的。如:「雜色」、「混雜」、「雜種」。
(2) 較不正統或不成系列的。如:「雜牌」、「雜文」。
(3) 集聚不同類的。如:「南北雜貨」。
(4) 混亂。如:「雜亂」、「人多嘴雜」。
(5) 混合、摻入。如:「摻雜」、「夾雜」。
(6) 正項以外的。如:「雜項」、「雜支」。
(7) 雜誌:含有多類文章,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圖書室內有多種雜誌,可供讀者借閱」。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越】
(1) 度過、跨過。如:「越野」、「翻山越嶺」、「越牆而走」。
(2) 超出某種範圍或常規。如:「越禮」、「越線」、「越級」、「越位」、「越權」。
(3) 更加。如:「越來越好」、「你真是越大越不懂事!」
(4) 越南的簡稱。如:「南越」、「北越」。
(1) 度過、跨過。如:「越野」、「翻山越嶺」、「越牆而走」。
(2) 超出某種範圍或常規。如:「越禮」、「越線」、「越級」、「越位」、「越權」。
(3) 更加。如:「越來越好」、「你真是越大越不懂事!」
(4) 越南的簡稱。如:「南越」、「北越」。
【於】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H>到、至。如:「聲聞於天」。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H>到、至。如:「聲聞於天」。
【稽】
1.
(1) 停留、延遲、拖延。如:「稽留」、「稽延時日」。
(2) 考證、考核、查考。如:「稽查」、「稽核」、「無稽之談」。
(3) 計較。如:「反脣相稽」。
2.
稽首:雙腿跪在地上,頭碰觸地面,稍作停頓。是古代的最敬禮。
1.
(1) 停留、延遲、拖延。如:「稽留」、「稽延時日」。
(2) 考證、考核、查考。如:「稽查」、「稽核」、「無稽之談」。
(3) 計較。如:「反脣相稽」。
2.
稽首:雙腿跪在地上,頭碰觸地面,稍作停頓。是古代的最敬禮。
【類】
(1) 相似。如:「類似」、「相類」。
(2) 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如:「人類」、「種類」、「類別」、「分門別類」、「物以類聚」。
(3) 大概、大抵。如:「大類」、「類皆如此」。
(4)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類別的單位。如:「兩類情況」、「三類貨物」。
(1) 相似。如:「類似」、「相類」。
(2) 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如:「人類」、「種類」、「類別」、「分門別類」、「物以類聚」。
(3) 大概、大抵。如:「大類」、「類皆如此」。
(4)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類別的單位。如:「兩類情況」、「三類貨物」。
【衰】
1. 由強轉弱。如:「衰退」、「衰老」、「衰弱」、「衰敗」、「衰微」。
2. 用粗麻布做成的喪服。如:「齊衰」。
1. 由強轉弱。如:「衰退」、「衰老」、「衰弱」、「衰敗」、「衰微」。
2. 用粗麻布做成的喪服。如:「齊衰」。
【世】
(1) 一代。三十年為一世。如:「世世代代」。
(2) 上一代即有的。如:「世交」、「世仇」。
(3) 世界、世間。如:「問世」、「傳世」、「世事難料」、「舉世無雙」。
(4) 量詞。用於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意】
(1) 心思、想法。如:「心意」、「意思」、「意見」、「隨意」、「詞不達意」。
(2) 料想、推測。如:「意外」、「意料」、「意想不到」。
(3) 情趣。如:「古意盎然」、「詩情畫意」。
(4) 情態。如:「睡意」、「醉意」。
(5) 願望。如:「滿意」、「稱心如意」、「差強人意」。
(1) 一代。三十年為一世。如:「世世代代」。
(2) 上一代即有的。如:「世交」、「世仇」。
(3) 世界、世間。如:「問世」、「傳世」、「世事難料」、「舉世無雙」。
(4) 量詞。用於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意】
(1) 心思、想法。如:「心意」、「意思」、「意見」、「隨意」、「詞不達意」。
(2) 料想、推測。如:「意外」、「意料」、「意想不到」。
(3) 情趣。如:「古意盎然」、「詩情畫意」。
(4) 情態。如:「睡意」、「醉意」。
(5) 願望。如:「滿意」、「稱心如意」、「差強人意」。
【夫】
1.
(1) 成年男子的通稱。如:「懦夫」、「匹夫之勇」、「千夫所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2) 丈夫、先生。如:「夫妻」、「夫家」、「夫婿」、「前夫」、「亡夫」、「夫唱婦隨」。
(3) 指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農夫」、「漁夫」、「挑夫」、「樵夫」。
(4) 夫子:
A>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在論語一書中專指孔子。如:「孔夫子」。
B>舊時婦人稱丈夫為「夫子」。
2.
(1) 文言發語詞,具提示作用。如:「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語助詞。表示感嘆。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
(1) 成年男子的通稱。如:「懦夫」、「匹夫之勇」、「千夫所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2) 丈夫、先生。如:「夫妻」、「夫家」、「夫婿」、「前夫」、「亡夫」、「夫唱婦隨」。
(3) 指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農夫」、「漁夫」、「挑夫」、「樵夫」。
(4) 夫子:
A>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在論語一書中專指孔子。如:「孔夫子」。
B>舊時婦人稱丈夫為「夫子」。
2.
(1) 文言發語詞,具提示作用。如:「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語助詞。表示感嘆。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彰】
(1) 明顯、顯著。如:「功績昭彰」、「彰明昭著」。
(2) 表露、宣揚。如:「表彰」。
(1) 明顯、顯著。如:「功績昭彰」、「彰明昭著」。
(2) 表露、宣揚。如:「表彰」。
【往】
(1) 去。如:「來往」、「往返」。
(2) 歸向。如:「嚮往」、「神往」。
(3) 過去的。如:「往事」、「過往雲煙」、「往日情懷」。
(4) 人際的往來、交際。如:「交往」。
(5) 向。如:「往前」、「往後」。
(6) 往往:每每、常常。如:「每逢假日他往往會帶著家人出去郊遊。」
(1) 去。如:「來往」、「往返」。
(2) 歸向。如:「嚮往」、「神往」。
(3) 過去的。如:「往事」、「過往雲煙」、「往日情懷」。
(4) 人際的往來、交際。如:「交往」。
(5) 向。如:「往前」、「往後」。
(6) 往往:每每、常常。如:「每逢假日他往往會帶著家人出去郊遊。」
【察】
仔細審視。如:「審察」、「觀察」、「察核」、「察訪」、「察覺」、「明察秋毫」、「察言觀色」。
仔細審視。如:「審察」、「觀察」、「察核」、「察訪」、「察覺」、「明察秋毫」、「察言觀色」。
【來】
(1) 與「去」相反。如:「來人」、「往來」、「來日方長」、「來來去去」。
(2) 表有餘或不足,常用於量詞或數詞之間。如:「十來歲」、「三十來斤」。
(1) 與「去」相反。如:「來人」、「往來」、「來日方長」、「來來去去」。
(2) 表有餘或不足,常用於量詞或數詞之間。如:「十來歲」、「三十來斤」。
【微】
(1) 細小、不明顯的。如:「細微」、「微小」、「微生物」、「見微知著」。
(2) 稍稍、輕、略。如:「稍微」、「微笑」。
(3) 衰弱、勢力小。如:「衰微」、「式微」。
(4) 精深。如:「微妙」、「精微」。
(5) 卑賤。如:「卑微」、「人微言輕」。
(1) 細小、不明顯的。如:「細微」、「微小」、「微生物」、「見微知著」。
(2) 稍稍、輕、略。如:「稍微」、「微笑」。
(3) 衰弱、勢力小。如:「衰微」、「式微」。
(4) 精深。如:「微妙」、「精微」。
(5) 卑賤。如:「卑微」、「人微言輕」。
【顯】
(1) 清楚、明白。如:「明顯」、「顯著」。
(2) 表露。如:「顯露」、「顯現」。
(3) 有權勢、有地位。如:「顯要」、「顯貴」。
(4) 尊稱已亡故的直系親屬。如:「顯考」、「顯妣」。
(1) 清楚、明白。如:「明顯」、「顯著」。
(2) 表露。如:「顯露」、「顯現」。
(3) 有權勢、有地位。如:「顯要」、「顯貴」。
(4) 尊稱已亡故的直系親屬。如:「顯考」、「顯妣」。
【闡】
說明、顯揚。如:「闡揚」、「闡述」、「闡明」、「闡發」、「闡釋」。
說明、顯揚。如:「闡揚」、「闡述」、「闡明」、「闡發」、「闡釋」。
【幽】
(1) 深遠、僻靜的。如:「幽深」、「幽靜」、「幽遠」、「幽谷」、「幽居」。
(2) 暗地裡,不公開的。如:「幽會」。
(3) 清麗、高雅的。如:「幽雅」、「清幽」、「幽美」。
(4) 昏暗的。如:「幽暗」、「幽味」。
(5) 囚禁。如:「幽禁」、「幽囚」。
(1) 深遠、僻靜的。如:「幽深」、「幽靜」、「幽遠」、「幽谷」、「幽居」。
(2) 暗地裡,不公開的。如:「幽會」。
(3) 清麗、高雅的。如:「幽雅」、「清幽」、「幽美」。
(4) 昏暗的。如:「幽暗」、「幽味」。
(5) 囚禁。如:「幽禁」、「幽囚」。
【開】
(1) 從關閉的狀態啟動。如:「開門」、「開始」、「開口」。
(2) 舒張、綻放。如:「開花」、「開懷」、「開心」、「花朵盛開」。
(3) 開發、拓展。如:「開荒」、「開源節流」、「開疆闢土」。
(4) 引導、啟發。如:「開導」。
(5) 創辦、設立。如:「開店」、「開工廠」。
(6) 沸騰。如:「水開了」。
(7) 看透、豁達。如:「想開」、「看開」。
(8) 擴張、擴大。如:「傳開」、「散開」。
(9) 條列、列出。如:「開藥」、「開發票」、「開書單」。
(10) 量詞。用於計算紙張大小尺寸的單位。切割一大張紙為若干分之一稱為「開」。如:「對開」、「四開」、「十六開」。
(1) 從關閉的狀態啟動。如:「開門」、「開始」、「開口」。
(2) 舒張、綻放。如:「開花」、「開懷」、「開心」、「花朵盛開」。
(3) 開發、拓展。如:「開荒」、「開源節流」、「開疆闢土」。
(4) 引導、啟發。如:「開導」。
(5) 創辦、設立。如:「開店」、「開工廠」。
(6) 沸騰。如:「水開了」。
(7) 看透、豁達。如:「想開」、「看開」。
(8) 擴張、擴大。如:「傳開」、「散開」。
(9) 條列、列出。如:「開藥」、「開發票」、「開書單」。
(10) 量詞。用於計算紙張大小尺寸的單位。切割一大張紙為若干分之一稱為「開」。如:「對開」、「四開」、「十六開」。
【當】
1.
(1) 擔任、主持。如:「當家」、「擔當」、「當政」、「當老師」、「當主持人」。
(2) 主持、主管。如:「當家」、「當政」、「當權」。
(3) 應該。如:「應當」、「當然」、「理當」。
(4) 相等。如:「旗鼓相當」、「門當戶對」。
(5) 承受。如:「當不起」、「不敢當」。
(6) 對著。如:「當面說清」、「當機立斷」、「當局者迷」、「當街而立」。
(7) 正值。如:「正當其時」。
(8) 此、本、即。如:「當時」、「當日」、「當年」、「當地」、「當代」。
(9) 抵擋。如:「銳不可當」。
2.
(1) 認為、視為。如:「當真」、「當作」。
(2) 抵押。如:「典當」、「當鋪」。
(3) 圈套。如:「小心不要上了他的當!」
(4) 合宜。如:「恰當」、「得當」、「適當」。
(5) 成績不及格。如:「我被當了三科。」
1.
(1) 擔任、主持。如:「當家」、「擔當」、「當政」、「當老師」、「當主持人」。
(2) 主持、主管。如:「當家」、「當政」、「當權」。
(3) 應該。如:「應當」、「當然」、「理當」。
(4) 相等。如:「旗鼓相當」、「門當戶對」。
(5) 承受。如:「當不起」、「不敢當」。
(6) 對著。如:「當面說清」、「當機立斷」、「當局者迷」、「當街而立」。
(7) 正值。如:「正當其時」。
(8) 此、本、即。如:「當時」、「當日」、「當年」、「當地」、「當代」。
(9) 抵擋。如:「銳不可當」。
2.
(1) 認為、視為。如:「當真」、「當作」。
(2) 抵押。如:「典當」、「當鋪」。
(3) 圈套。如:「小心不要上了他的當!」
(4) 合宜。如:「恰當」、「得當」、「適當」。
(5) 成績不及格。如:「我被當了三科。」
【辨】
判別。如:「分辨」、「辨別」、「辨認」、「辨識」、「明辨是非」。
判別。如:「分辨」、「辨別」、「辨認」、「辨識」、「明辨是非」。
【正】
1.
(1)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2)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3)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4)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5)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6)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7)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8)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9)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2.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是中國人歡度春節的時候。」
1.
(1)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2)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3)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4)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5)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6)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7)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8)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9)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2.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是中國人歡度春節的時候。」
【言】
(1)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2)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3)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4)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1)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2)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3)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4)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斷】
(1) 分開、隔絕。如:「砍斷」、「中斷」、「斷絕」、「斷交」、「一刀兩斷」。
(2) 判定。如:「斷案」、「診斷」、「當機立斷」。
(3) 一定、絕對。如:「斷然」、「斷無此理」、「斷不可行」。
(1) 分開、隔絕。如:「砍斷」、「中斷」、「斷絕」、「斷交」、「一刀兩斷」。
(2) 判定。如:「斷案」、「診斷」、「當機立斷」。
(3) 一定、絕對。如:「斷然」、「斷無此理」、「斷不可行」。
【辭】
(1) 推讓。如:「辭卸」、「辭謝」、「推辭」。
(2) 避開。如:「不辭辛苦」、「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3) 道別。如:「告辭」、「辭行」、「辭別」。
(4) 解職。如:「辭職」、「辭退」。
(5) 言詞、文詞。通「詞」。如:「言辭」、「措辭」。
(6) 口實、話柄。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7) 辭世:死亡。如:「人已辭世,哭也無益。」
(8) 辭歲:除夕夜家人相聚團拜。
(1) 推讓。如:「辭卸」、「辭謝」、「推辭」。
(2) 避開。如:「不辭辛苦」、「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3) 道別。如:「告辭」、「辭行」、「辭別」。
(4) 解職。如:「辭職」、「辭退」。
(5) 言詞、文詞。通「詞」。如:「言辭」、「措辭」。
(6) 口實、話柄。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7) 辭世:死亡。如:「人已辭世,哭也無益。」
(8) 辭歲:除夕夜家人相聚團拜。
【則】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備】
(1) 完整無缺的。如:「完備」、「齊備」、「兼備」、「求全責備」、「關懷備至」。
(2) 事先為可能發生的狀況作處理。如:「準備」、「預備」、「戒備」、「備車」、「備忘」、「有備無患」。
(3) 設施、裝置。如:「裝備」、「設備」、「配備」、「軍備」。
(4) 盡、皆,充分的意思。如:「備嘗辛苦」、「備受矚目」。
(1) 完整無缺的。如:「完備」、「齊備」、「兼備」、「求全責備」、「關懷備至」。
(2) 事先為可能發生的狀況作處理。如:「準備」、「預備」、「戒備」、「備車」、「備忘」、「有備無患」。
(3) 設施、裝置。如:「裝備」、「設備」、「配備」、「軍備」。
(4) 盡、皆,充分的意思。如:「備嘗辛苦」、「備受矚目」。
【矣】
語助詞:
A>表示肯定的語氣。如:「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表示已然的語氣。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語助詞:
A>表示肯定的語氣。如:「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表示已然的語氣。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小】
(1) 不大的。如:「小樹」、「小鳥」、「小城」、「小人物」、「小數目」。
(2) 年紀輕的。如:「小孩」、「小妹妹」、「小時候」、「年紀小」、「小伙子」。
(3)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小店」、「小的不敢」、「恕小民直言」。
(4) 基礎的。如:「小學」。
(5) 壞人、邪惡的人。如:「小人」、「宵小」。
(6) 妾。如:「她嫁給人家做小的。」
(7) 輕視。如:「你可別小看我喔!」
(8) 稍微。表程度不深。如:「小睡」、「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9)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1) 不大的。如:「小樹」、「小鳥」、「小城」、「小人物」、「小數目」。
(2) 年紀輕的。如:「小孩」、「小妹妹」、「小時候」、「年紀小」、「小伙子」。
(3)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小店」、「小的不敢」、「恕小民直言」。
(4) 基礎的。如:「小學」。
(5) 壞人、邪惡的人。如:「小人」、「宵小」。
(6) 妾。如:「她嫁給人家做小的。」
(7) 輕視。如:「你可別小看我喔!」
(8) 稍微。表程度不深。如:「小睡」、「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9)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取】
(1) 拿。如:「取款」、「收取」、「各取所需」、「探囊取物」。
(2) 選擇所需。如:「選取」、「錄取」、「取景」、「取道」、「取名」、「就地取材」。
(3) 尋求。如:「取暖」、「取笑」、「自取滅亡」、「飲酒取樂」。
(4) 接受。如:「吸取」、「聽取」、「分文不取」。
(5) 得到。如:「取信於人」。
(1) 拿。如:「取款」、「收取」、「各取所需」、「探囊取物」。
(2) 選擇所需。如:「選取」、「錄取」、「取景」、「取道」、「取名」、「就地取材」。
(3) 尋求。如:「取暖」、「取笑」、「自取滅亡」、「飲酒取樂」。
(4) 接受。如:「吸取」、「聽取」、「分文不取」。
(5) 得到。如:「取信於人」。
【類】
(1) 相似。如:「類似」、「相類」。
(2) 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如:「人類」、「種類」、「類別」、「分門別類」、「物以類聚」。
(3) 大概、大抵。如:「大類」、「類皆如此」。
(4)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類別的單位。如:「兩類情況」、「三類貨物」。
(1) 相似。如:「類似」、「相類」。
(2) 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如:「人類」、「種類」、「類別」、「分門別類」、「物以類聚」。
(3) 大概、大抵。如:「大類」、「類皆如此」。
(4)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類別的單位。如:「兩類情況」、「三類貨物」。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旨】
(1) 中心的意向。如:「題旨」、「主旨」、「宗旨」、「要旨」、「旨趣」。
(2) 古代帝王的命令。如:「聖旨」、「御旨」、「奉旨」。
(3) 美味。如:「旨酒」、「甘旨」。
(1) 中心的意向。如:「題旨」、「主旨」、「宗旨」、「要旨」、「旨趣」。
(2) 古代帝王的命令。如:「聖旨」、「御旨」、「奉旨」。
(3) 美味。如:「旨酒」、「甘旨」。
【遠】
1.
(1) 距離不近的。如:「遠方」、「遠客」、「遠路」、「遠水救不了近火」。
(2) 不親近。如:「疏遠」、「遠親」。
(3) 深奧。如:「深遠」、「言近旨遠」。
2.
遠離、避開。如:「遠嫌」、「遠小人」、「敬鬼神而遠之」。
1.
(1) 距離不近的。如:「遠方」、「遠客」、「遠路」、「遠水救不了近火」。
(2) 不親近。如:「疏遠」、「遠親」。
(3) 深奧。如:「深遠」、「言近旨遠」。
2.
遠離、避開。如:「遠嫌」、「遠小人」、「敬鬼神而遠之」。
【文】
1.
(1)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2)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3)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4) 有文才的。如:「文人」。
(5)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6)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7)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8)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9) 不猛烈的。如:「文火」。
(10)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2.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1.
(1)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2)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3)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4) 有文才的。如:「文人」。
(5)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6)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7)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8)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9) 不猛烈的。如:「文火」。
(10)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2.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曲】
1.
(1) 屈折不直的。如:「曲路」、「彎曲」、「曲線」。
(2) 使彎折。如:「曲膝」。
(3) 不對的。如:「曲解」、「是非曲直」。
(4) 轉彎的地方。如:「河曲」、「山曲」。
(5) 心中的隱情。如:「衷曲」、「心曲」。
(6) 委婉。如:「曲從」、「曲順」、「曲盡孝道」。
2.
(1) 樂歌。如:「歌曲」、「舞曲」、「小曲」。
(2) 中國一種古典韻文。元朝時最盛行。如:「元曲」、「散曲」、「劇曲」。
(3) 量詞。用於計算歌曲、樂曲的單位。如:「高歌一曲」。
1.
(1) 屈折不直的。如:「曲路」、「彎曲」、「曲線」。
(2) 使彎折。如:「曲膝」。
(3) 不對的。如:「曲解」、「是非曲直」。
(4) 轉彎的地方。如:「河曲」、「山曲」。
(5) 心中的隱情。如:「衷曲」、「心曲」。
(6) 委婉。如:「曲從」、「曲順」、「曲盡孝道」。
2.
(1) 樂歌。如:「歌曲」、「舞曲」、「小曲」。
(2) 中國一種古典韻文。元朝時最盛行。如:「元曲」、「散曲」、「劇曲」。
(3) 量詞。用於計算歌曲、樂曲的單位。如:「高歌一曲」。
【中】
1.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2)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3)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4)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5)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6) 正好、剛好。如:「適中」。
(7)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2.
(1)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2)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3)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4)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1.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2)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3)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4)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5)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6) 正好、剛好。如:「適中」。
(7)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2.
(1)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2)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3)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4)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事】
(1)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2)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3)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4)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5) 奉養。如:「事奉父母」。
(6)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1)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2)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3)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4)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5) 奉養。如:「事奉父母」。
(6)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肆】
(1) 放縱,恣意而為。如:「放肆」、「肆飲」、「肆意」、「肆虐」、「肆無忌憚」。
(2) 「四」字的大寫。如:「肆仟元整」。
(3) 舊時指市場、店鋪。如:「酒肆」、「茶肆」。
(1) 放縱,恣意而為。如:「放肆」、「肆飲」、「肆意」、「肆虐」、「肆無忌憚」。
(2) 「四」字的大寫。如:「肆仟元整」。
(3) 舊時指市場、店鋪。如:「酒肆」、「茶肆」。
【隱】
(1) 藏匿。如:「隱藏」、「隱匿」、「隱居」。
(2) 遮瞞。如:「隱瞞」、「直言不隱」。
(3) 不明顯、潛藏不露。如:「隱約」、「隱情」、「隱性」、「隱疾」。
(4) 痛苦或不為人知。如:「難言之隱」、「探查民隱」。
(1) 藏匿。如:「隱藏」、「隱匿」、「隱居」。
(2) 遮瞞。如:「隱瞞」、「直言不隱」。
(3) 不明顯、潛藏不露。如:「隱約」、「隱情」、「隱性」、「隱疾」。
(4) 痛苦或不為人知。如:「難言之隱」、「探查民隱」。
【因】
(1) 緣故、事情的原由。如:「原因」、「起因」、「前因後果」、「事出有因」。
(2) 由於某種緣故。如:「因為」、「因故」、「因小失大」、「因公出差」、「艱困的生活因而改善。」
(3) 順應。如:「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因陋就簡」。
(4) 承襲、沿用。如:「因循」、「因襲」。
(1) 緣故、事情的原由。如:「原因」、「起因」、「前因後果」、「事出有因」。
(2) 由於某種緣故。如:「因為」、「因故」、「因小失大」、「因公出差」、「艱困的生活因而改善。」
(3) 順應。如:「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因陋就簡」。
(4) 承襲、沿用。如:「因循」、「因襲」。
【貳】
(1) 「二」字的大寫。如:「貳佰元」。
(2) 重複。如:「不遷怒,不貳過。」
(3) 叛離、不專一。如:「貳心」。
(1) 「二」字的大寫。如:「貳佰元」。
(2) 重複。如:「不遷怒,不貳過。」
(3) 叛離、不專一。如:「貳心」。
【濟】
1.
(1) 渡河、過河。如:「同舟共濟」。
(2) 救助。如:「救濟」、「濟世」、「接濟」、「濟弱扶傾」。
(3) 助益。如:「無濟於事」。
2.
濟濟:眾多的樣子。如:「人才濟濟」。
1.
(1) 渡河、過河。如:「同舟共濟」。
(2) 救助。如:「救濟」、「濟世」、「接濟」、「濟弱扶傾」。
(3) 助益。如:「無濟於事」。
2.
濟濟:眾多的樣子。如:「人才濟濟」。
【民】
(1)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2)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3)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1)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2)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3)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失】
(1)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2)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3)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4)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5)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6)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7)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8)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1)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2)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3)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4)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5)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6)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7)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8)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得】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報】
(1) 酬答、回應。如:「報答」、「報酬」、「善有善報」、「知恩圖報」、「以德報怨」、「投桃報李」。
(2) 用有敵意的行動對付別人。如:「報復」、「報仇」。
(3) 告知。如:「報告」、「報信」、「報案」、「報佳音」。
(4) 信息。如:「情報」、「警報」、「捷報」、「快報」。
(5) 電報。如:「發報機」。
(6) 新聞紙或刊物。如:「日報」、「晚報」、「公報」、「報社」。
(1) 酬答、回應。如:「報答」、「報酬」、「善有善報」、「知恩圖報」、「以德報怨」、「投桃報李」。
(2) 用有敵意的行動對付別人。如:「報復」、「報仇」。
(3) 告知。如:「報告」、「報信」、「報案」、「報佳音」。
(4) 信息。如:「情報」、「警報」、「捷報」、「快報」。
(5) 電報。如:「發報機」。
(6) 新聞紙或刊物。如:「日報」、「晚報」、「公報」、「報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