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專研古代三墳之典學術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經、易理、易數、易術、易法、堪輿術、陰宅、陽宅、奇門遁甲、姓名學、紫微斗數、梅花易數、八字命理、七政四餘、黃帝內經、並且辯證秘訣真偽、一切學理依據全部符合『源、理、義、法、竅』學術程序。

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二章】

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二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原文內容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直譯內容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距今久遠的年代包犧氏此群體的領袖時間裡面,依賴就意識外觀、狀態至時間,上對下就意識範式、原則至區域,意識飛禽動物此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結交、交往區域此相安、和順,明白所需眾多、各個名分、地位,深奧所需眾多、各個內容,從正確事情的起頭、開端製、做八卦,用交流、往來、交往微妙不可測的時序次於現今的此遵循的規範,用相似眾多的、許多的此狀況。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製、做相交、聯合規矩、準則至發展、潛力用來捕捉鳥獸、魚類的器具,用承租田地耕種,用手段獲得,超越所需眾多、各個由合而分。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包犧氏終了,神農氏興起,斫削樹當作挖土用的農具,使直變彎樹當作木製耕具上的曲柄,木製耕具上的曲柄鏟此好處、益處因為傳授、訓誨、指導時間裡面,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好處、幫助。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白天裡當作物品買賣交易的場所,獲得時間裡面此人,集合時間裡面此商品,相互往來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至離開,每個獲取他的需求,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吞咬裂硬物。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神農氏終了,黃帝堯舜氏興起,交流、往來、交往他的更改,令人未疲累、懈怠,高超、不平凡的至使性情變好,令人相安、和順此。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改變困頓、不得志就更改,更改就交流、往來、交往,交流、往來、交往就時間的長遠,事情因為起源的地方時間護助此,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沒有未吉祥、順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黃帝堯舜上級給下級穿著衣服以時間裡面管理、統理,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君臣。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挖空樹做船,削樹做船槳,船船槳此好處、益處因為助益未交流、往來、交往,傳達、表示深奧因為好處、益處時間裡面,超越所需眾多、各個散漫、離散。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順從固執的、倔強的利用能載重行遠,並善於奔馳,領導、帶領要緊的傳達、表示深奧因為好處、益處時間裡面,超越所需眾多、各個跟從、順從。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分量大形狀敲打的木梆子因為招呼、應對忽然、突然來訪的人,超越所需眾多、各個樣子。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分開樹當作舂米的器具,挖表面當作中間下凹的舂米器具,中間下凹的舂米器具此好處、益處,眾多的、許多的人因為助益,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基礎的已經完成。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彎曲如弓的樹當作彎曲、有曲線的,削樹當作箭,彎曲、有曲線的箭此好處、益處,用令人敬畏的時間裡面,超越所需眾多、各個象徵離散、怪異、反常等意義。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上距今久遠的年代洞窟居住的處所至郊區地方、場所,後一代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改變此用居住的房屋房間,安裝房屋的正梁裡面四方上下的空間,用應對空氣流動凝結而降落的小水滴,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大強健。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距今久遠的年代此將死者掩埋,重視穿著此用待遇、工作酬勞,將死者掩埋此得到沒禮貌、不文雅,未將開口密合未建立,哀悼死者的事時間、時日沒有計算,後一代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改變此用裝斂屍體的器具,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差不多已經完成。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上距今久遠的年代相交、聯合規矩、準則至管理、統理,後一代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改變此用刻木記事的書卷,眾多的為國家治事的人用管理、統理,眾多的、許多的人用仔細審視,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分決。


主題:【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二章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距今久遠的年代包犧氏此群體的領袖時間裡面,依賴就意識外觀、狀態至時間,上對下就意識範式、原則至區域,意識飛禽動物此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結交、交往區域此相安、和順,明白所需眾多、各個名分、地位,深奧所需眾多、各個內容,從正確事情的起頭、開端製、做八卦,用交流、往來、交往微妙不可測的時序次於現今的此遵循的規範,用相似眾多的、許多的此狀況。
距今久遠的年代包犧氏統領時代裡,依賴就以意識分辨外觀與狀態至時間程序裡,上對下就以意識分辨範式與原則至空間程序裡,以意識認知定義飛禽動物此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結盟交流與相互交往讓區域間達相合呈現相安與和順狀態,進而明白所需眾多與各個立場名分與地位需求,更深一層了解所需眾多與各個內容需求,從正確事情的起頭與開端製定出八卦學理,用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三種程序此微妙不可測的時序次於現今的天運此遵循的規範程序依據,用相似眾多的與許多的此程序狀況。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製、做相交、聯合規矩、準則至發展、潛力用來捕捉鳥獸、魚類的器具,用承租田地耕種,用手段獲得,超越所需眾多、各個由合而分。
製定相交與聯合規矩與準則至發展與潛力用來捕捉鳥獸與魚類的器具,運用承租田地耕種方式,用手段獲得,因此超越所需眾多與各個由合而分規律。【離為火】。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包犧氏終了,神農氏興起,斫削樹當作挖土用的農具,使直變彎樹當作木製耕具上的曲柄,木製耕具上的曲柄鏟此好處、益處因為傳授、訓誨、指導時間裡面,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好處、幫助。
包犧氏統領時代終了,神農氏統領時代興起,斫削樹當作挖土用的農具,使直變彎樹當作木製耕具上的曲柄,木製耕具上的曲柄鏟此好處與益處因為傳授、訓誨、指導時間裡面程序法則,因此超越所需眾多與各個所需好處與幫助。【風雷益】。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白天裡當作物品買賣交易的場所,獲得時間裡面此人,集合時間裡面此商品,相互往來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至離開,每個獲取他的需求,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吞咬裂硬物。
白天裡當作物品買賣交易的場所,能獲得時間裡面程序的人,集合時間裡面程序讓商品,可以相互往來因此交換物品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至離開休息,每個人獲取他的需求,因此超越所需眾多與各個交換自己所需物品。【火雷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神農氏終了,黃帝堯舜氏興起,交流、往來、交往他的更改,令人未疲累、懈怠,高超、不平凡的至使性情變好,令人相安、和順此。
神農氏統領時代終了,黃帝堯舜氏統領時代興起,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三種程序法則他的更改廣泛運用,令人未感覺疲累與懈怠,高超與不平凡的制度至使讓大家性情變好,令人相安與和順相處往來。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改變困頓、不得志就更改,更改就交流、往來、交往,交流、往來、交往就時間的長遠,事情因為起源的地方時間護助此,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沒有未吉祥、順利。
改變困頓與不得志狀況就要更改,更改就要運用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三種程序法則,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三種程序法則就是時間運行程序依據,事情因為受到正確起源時間程序運用而得到保護與幫助而已,只有得到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沒有不吉祥與不順利結果。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黃帝堯舜上級給下級穿著衣服以時間裡面管理、統理,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君臣。
黃帝堯舜統領時代實施上級給下級穿著衣服並且以時間裡面程序法則方式來管理與統理,因此超越所需眾多與各個君臣禮儀執行規範。【乾為天、坤為地】。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挖空樹做船,削樹做船槳,船船槳此好處、益處因為助益未交流、往來、交往,傳達、表示深奧因為好處、益處時間裡面,超越所需眾多、各個散漫、離散。
挖空樹做船,削樹做船槳,船船槳此好處與益處因為助益未能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三種程序法則,進而能傳達與表示更深一層程序因為好處與益處都在時間裡面的程序法則,因此超越所需眾多與各個呈現散漫與離散狀態。【風水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順從固執的、倔強的利用能載重行遠,並善於奔馳,領導、帶領要緊的傳達、表示深奧因為好處、益處時間裡面,超越所需眾多、各個跟從、順從。
順從固執與倔強的牛利用他能載重行遠並且善於駕馭奔馳的馬,領導與帶領要緊的去傳達與表示更深一層程序因為好處與益處都在時間裡面的程序法則,因此超越所需眾多與各個呈現跟從與順從狀況。【澤雷隨】。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分量大形狀敲打的木梆子因為招呼、應對忽然、突然來訪的人,超越所需眾多、各個樣子。
分量大形狀敲打的木梆子因為招呼與應對忽然或突然來訪的人,因此超越所需眾多與各個樣子與突發狀況。【雷地豫】。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分開樹當作舂米的器具,挖表面當作中間下凹的舂米器具,中間下凹的舂米器具此好處、益處,眾多的、許多的人因為助益,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基礎的已經完成。
分開樹當作舂米的器具,挖表面當作中間下凹的舂米器具,中間下凹的舂米器具此好處與益處,眾多的與許多的人因此得到助益,因此超越所需眾多與各個工具基礎已經完成。【雷山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彎曲如弓的樹當作彎曲、有曲線的,削樹當作箭,彎曲、有曲線的箭此好處、益處,用令人敬畏的時間裡面,超越所需眾多、各個象徵離散、怪異、反常等意義。
彎曲如弓的樹當作彎曲、有曲線的,削樹當作箭,彎曲與有曲線的箭此好處與益處,用令人敬畏的時間裡面程序法則,因此超越所需眾多與各個認清象徵離散、怪異、反常等意義。【火澤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上距今久遠的年代洞窟居住的處所至郊區地方、場所,後一代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改變此用居住的房屋房間,安裝房屋的正梁裡面四方上下的空間,用應對空氣流動凝結而降落的小水滴,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大強健。
上距今久遠的年代洞窟居住的處所至郊區地方與場所,後一代專業者改變此用居住的房屋房間,安裝房屋的正梁在裡面呈現四方上下的空間,用來應對空氣流動凝結而降落的小水滴,因此超越所需眾多與各個壯大與強健安身立命之處。【雷天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距今久遠的年代此將死者掩埋,重視穿著此用待遇、工作酬勞,將死者掩埋此得到沒禮貌、不文雅,未將開口密合未建立,哀悼死者的事時間、時日沒有計算,後一代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改變此用裝斂屍體的器具,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差不多已經完成。
距今久遠的年代此將死者掩埋,只重視穿著並且捨得付出抬屍者待遇與工作酬勞,將死者掩埋方式讓死者得到沒禮貌與不文雅對待,未將死者大體開口密合未建立墓碑,哀悼死者的事與時間也沒有規範一定時間,後一代專業者改變此並且製定使用裝斂屍體的器具依據,因此超越所需眾多與各個差不多已經完成規範。【澤風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上距今久遠的年代相交、聯合規矩、準則至管理、統理,後一代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改變此用刻木記事的書卷,眾多的為國家治事的人用管理、統理,眾多的、許多的人用仔細審視,超越所需眾多、各個分決。
上距今久遠的年代互相交流與聯合制訂規矩與準則至管理與統理,後一代專業者改變此使用刻木記事的書卷,讓眾多的為國家治事的人可以用來管理與統理,讓眾多的與許多的人能仔細審視,因此超越所需眾多與各個有所分決依據。【澤天夬】。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古】
(1) 距今久遠的年代。如:「上古」、「中古時代」。 
(2) 古代的、舊而傳統的。如:「古人」、「古書」、「古樸」、「貴古賤今」。 
(3) 古板:
A>頑固不知變通。如:「凡事要能靈活運用,不可太過古板。」
B>不合時宜。如:「他無法接受流行的東西,實在是老古板一個。」 
(4) 古體詩。如:「五古」、「七古」。 
(5) 古董:
A>古代遺留下來的器物。或作「骨董」。
B>頑固守舊,不合時代潮流的。如:「他真是個老古董,一點也不知變通。」 
(6) 作古:稱死亡為「作古」。如:「老先生已在數年前作古了。」
(7) 古怪:奇怪而不合常理。如:「大家對他古怪的作風感到很無奈。」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包】
(1) 綑束。如:「包紮」、「打包」、「包裝」。 
(2) 包好的東西。如:「香包」、「郵包」、「紅包」、「茶包」。
(3) 盛裝物品的袋子。如:「皮包」、「書包」、「荷包」、「腰包」、「公事包」。 
(4) 一種用麵粉做成的食物。如:「麵包」、「肉包」、「菜包」、「包子」。 
(5) 含括、容納其中。如:「包容」、「包含」、「無所不包」。 
(6) 保證、擔保。如:「包君滿意」、「包管沒事」。 
(7) 負責、承攬。如:「承包」、「包打聽」、「一手包辦」、「發包工程」。 
(8) 約定的、專用的。如:「包車」、「包飯」、「包廂」、「包場子」。 
(9) 圍住、圍困。如:「包圍」、「包抄」。 
(10) 量詞。用於計算成包物品的單位。如:「一包糖果」、「十包水泥」。
【犧】
古時祭祀用的牲畜。如:「犧牲」。
【氏】
1. 
(1)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示族號,氏表示子孫的支派。
(2) 稱古代世襲的專家學官。如:「姓氏」、「氏族」。 
(3) 稱學有專長且有聲望的人。如:「老氏」。 
(4) 置於古代傳說的人物、朝代或國名後。如:「神農氏」、「葛天氏」。 
(5) 古代已婚婦女,常在娘家的姓後加上氏。如:「張氏」、「李氏」、「陳王氏」。 
2. 月氏:古代西域的一個國家。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王】
1. 
(1)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國王」、「帝王」、「王室」、「親王」、「王公大臣」。 
(2) 群體的領袖,或技藝高超最出色的。如:「王牌」、「歌王」、「萬獸之王」、「汽車大王」。 
(3)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2. 統治。如:「王天下」。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也】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仰】
(1) 臉向上。如:「仰泳」、「仰天長嘯」、「人仰馬翻」。 
(2) 崇敬。如:「仰慕」、「景仰」、「信仰」、「敬仰」、「久仰大名」。 
(3) 依賴。如:「仰賴」、「仰仗」、「仰人鼻息」。
【則】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觀】
1. 
(1)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2)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3)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2. 
(1) 道觀:道教的寺廟。 
(2)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象】
(1) 哺乳類動物。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產於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力強,性溫和。皮厚,毛少,耳大,鼻長圓筒狀,能伸捲自如,有一對長門牙自口伸出。 
(2) 外觀、狀態。如:「形象」、「現象」、「氣象」、「星象」、「天象」。 
(3) 相似。通「像」。如:「相象」。 
(4) 意念針對的人或事物。如:「對象」。 
(5) 仿效、摹擬。如:「象形」、「象聲」。 
(6) 象徵:用具體有形的事物,表達抽象無形的意義。如:「玫瑰象徵愛情。」
【於】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俯】
(1) 低頭。如:「俯視」、「俯瞰」、「俯首稱臣」、「俯仰無愧」。 
(2) 上對下,表示請求的謙辭。如:「俯允」、「俯念」。
【法】
1. 
(1)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2)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3)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4)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5)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6)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2.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地】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鳥】
長尾飛禽的總稱。卵生,全身被羽毛。前肢變化為翅膀,能飛行,後肢為腳,用以行走或站立。
【獸】
(1) 四足、全身有毛的脊椎動物的總稱。如:「野獸」、「飛禽走獸」。 
(2) 罵人野蠻、沒有人性的話。如:「獸行」、「獸性」、「人面獸心」。
【文】
1. 
(1)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2)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3)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4) 有文才的。如:「文人」。 
(5)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6)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7)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8)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9) 不猛烈的。如:「文火」。 
(10)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2.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與】
1. 
(1) 和、同、跟。如:「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2) 給。如:「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3) 結交、交往。如:「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4) 贊、助。如:「與人為善」。 
(5) 推舉、選拔。如:「選賢與能」。 
(6) 等待。如:「時不我與」。 
(7) 同類、朋黨。如:「民胞物與」。 
2. 參加。如:「參與」、「與會」、「與賽」。
【宜】
(1) 適當、適合。如:「適宜」、「宜人」。 
(2) 應該。如:「不宜張揚」、「不宜喧嚷」。 
(3) 相安、和順。如:「宜室宜家」。
【近】
(1) 距離不遠。如:「近親」、「近日」、「遠近馳名」、「遠水救不了近火」。 
(2) 明白的、淺顯的。如:「淺近」。 
(3) 相似。如:「近似」、「知恥近乎勇」。 
(4) 親密。如:「親近」、「兩家人走得很近。」 
(5) 合乎、合於。如:「不近情理」、「不近人情」。
【取】
(1) 拿。如:「取款」、「收取」、「各取所需」、「探囊取物」。
(2) 選擇所需。如:「選取」、「錄取」、「取景」、「取道」、「取名」、「就地取材」。 
(3) 尋求。如:「取暖」、「取笑」、「自取滅亡」、「飲酒取樂」。 
(4) 接受。如:「吸取」、「聽取」、「分文不取」。 
(5) 得到。如:「取信於人」。
【諸】
(1) 眾多、各個。如:「諸位」、「諸君」、「諸般」、「諸子百家」、「諸如此類」。 
(2) 文言「之於」、「之乎」的合音字。如:「藏諸名山」、「付諸流水」、「反求諸己」、「付諸行動」。 
(3) 代詞。通「之」。如:「公諸於世」。
【身】
(1) 人或動物的軀體。如:「身體」、「健身」、「身長七尺」、「隨身攜帶」。 
(2) 物體的軀幹。如:「樹身」、「車身」、「船身」、「機身」。
(3)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 
(4) 親自。如:「身教」、「以身作則」、「身歷其境」、「身體力行」。 
(5) 名分、地位。如:「身分」、「身家」、「出身寒微」、「身敗名裂」。 
(6)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立身處世」。 
(7) 懷孕。如:「有身」、「身孕」。 
(8) 量詞。用於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佛像五百身。」
【遠】
1. 
(1) 距離不近的。如:「遠方」、「遠客」、「遠路」、「遠水救不了近火」。 
(2) 不親近。如:「疏遠」、「遠親」。 
(3) 深奧。如:「深遠」、「言近旨遠」。 
2. 遠離、避開。如:「遠嫌」、「遠小人」、「敬鬼神而遠之」。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始】
(1) 事情的起頭、開端。如:「開始」、「始終如一」、「周而復始」、「始料未及」。 
(2) 最早的、最初的。如:「始祖」、「創始者」。 
(3) 才、然後。如:「始見成效」、「始告完成」、「千呼萬喚始出來」。
【作】
1. 
(1) 興起、振起。如:「振作精神」、「鼓聲大作」、「興風作浪」、「一鼓作氣」。 
(2) 製、做。如:「作文」、「作畫」、「作惡多端」。 
(3) 成為、當做。如:「認賊作父」、「看作英雄」。 
(4) 裝出、表現出。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5) 舉行、進行。如:「作戰」、「作簡報」。 
(6) 優美的詩文書畫或藝術品。如:「名作」、「佳作」、「傑作」、「大作」。 
(7) 作揖:拱手行禮。如:「打躬作揖」。 
2. 作料:烹調食物所加的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如:「這道菜作料放太多了,反而失去了原味。」
【八】
(1) 自然數的第八位。大寫作「捌」,阿拉伯數字作「8」。 
(2) 數目是八的。如:「八人」、「八位」、「四維八德」、「八仙海過」。 
(3) 表示多方面,泛指多數。如:「四通八達」、「威風八面」、「八面玲瓏」。 
(「八」字口語連用在去聲字前時,可讀為陽平。如:「八號」、「八拜之交」。)
【卦】
古代占卜吉凶所用的符號。初有八卦,八卦再互相搭配,演為六十四卦。如:「卜卦」、「卦辭」。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通】
(1)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2)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3)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信」、「流通」、「通商」、「通車」、「通航」、「互通有無」。 
(4) 全部、都。如:「通盤考量」、「通通上去」。 
(5) 明白、了解。如:「精通」、「通曉」、「通情達理」。 
(6) 報告、告知。如:「通知」、「通報」。 
(7) 普遍、適合一般人的。如:「通病」、「通行」、「通俗」、「通性」、「通稱」 
(8) 暗中勾結。如:「串通」、「勾通」。 
(9) 量詞:
A>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
B>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神】
(1)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2)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3)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4)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5)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6)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明】
(1)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2)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3)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4)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5) 視力、視覺。如:「失明」。 
(6)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7)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8) 朝代名。 
(9)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德】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類】
(1) 相似。如:「類似」、「相類」。 
(2) 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如:「人類」、「種類」、「類別」、「分門別類」、「物以類聚」。 
(3) 大概、大抵。如:「大類」、「類皆如此」。 
(4)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類別的單位。如:「兩類情況」、「三類貨物」。
【萬】
(1) 數目字。千的十倍。如:「百萬」、「千萬」。 
(2) 眾多的、許多的。如:「萬物」、「萬年」、「萬象」、「萬難」、「萬紫千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 絕對、非常,用來形容情勢的極致。如:「萬全」、「萬不得已」、「萬萬不可」、「萬無一失」。 
(4) 千萬:
A>數目的名稱。在百萬之上,億之下。如:「這間房子價值千萬。」
B>三提醒的話,即務必。如:「需要什麼儘管說,千萬不要客氣。」
C>形容數目極多。如:「數以千萬」。 
(5) 萬一:
A>意外發生的事。如:「小心駕駛,以防萬一。」
B>或許、或者。如:萬一下雨了,你可要趕快把衣服收起來。」
【情】
(1) 喜、怒、哀、樂的內心感受。如:「心情」、「情緒」。 
(2) 男女之間的愛意。如:「愛情」、「談情說愛」、「情竇初開」、「情投意合」。 
(3) 親屬之間的情感。如:「親情」、「手足之情」。 
(4) 友誼、交誼。如:「人情」、「友情」、「交情」、「情同手足」。 
(5) 狀況。如:「情況」、「情形」、「情節」、「實情」、「病情」。
【作】
1. 
(1) 興起、振起。如:「振作精神」、「鼓聲大作」、「興風作浪」、「一鼓作氣」。 
(2) 製、做。如:「作文」、「作畫」、「作惡多端」。 
(3) 成為、當做。如:「認賊作父」、「看作英雄」。 
(4) 裝出、表現出。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5) 舉行、進行。如:「作戰」、「作簡報」。 
(6) 優美的詩文書畫或藝術品。如:「名作」、「佳作」、「傑作」、「大作」。 
(7) 作揖:拱手行禮。如:「打躬作揖」。 
2. 作料:烹調食物所加的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如:「這道菜作料放太多了,反而失去了原味。」
【結】
1. 
(1) 相交、聯合。如:「結合」、「結識」、「結交」、「結伴」、「集會結社」、「義結金蘭」。 
(2) 終了、收束。如:「結束」、「結帳」、「結案」、「結算」、「結業」、「了結」。 
(3) 凝凍。如:「結凍」、「結冰」。 
(4) 植物結果。如:「結了果實」、「樹上結了許多果子。」 
(5) 構成、形成。如:「結仇」、「結怨」。 
(6) 繩、線或帶子所結成的紐。如:「領結」、「死結」、「蝴蝶結」。 
(7) 心中糾纏難解的地方。如:「糾結」、「心有千千結」。 
(8) 表示保證或負責的文件字據。如:「具結」、「保結」、「切結書」。 
2. 
(1) 結實:
A>堅固。
B>強健。如:「運動員的肌肉都滿結實的。」 
(2) 結結巴巴:形容口吃的樣子。如:「他說話老是結結巴巴的,真教人著急。」
【繩】
(1) 用兩股以上的絲、麻、草或金屬絲等揉成的長形索。可供綁東西或運動用。如:「絲繩」、「麻繩」、「草繩」、「跳繩」。 
(2) 規矩、準則。如:「準繩」。 
(3) 約束、制裁。如:「繩之以法」。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罔】 第1577頁。音網。
1、以繩索編成,用來捕捉鳥獸、魚類的器具。同网、網。如:網罟。
2、網羅;張網捕捉。引申指陷害。如:誣罔。
3、不;無。如:罔顧天常。
4、迷惑;失意。通惘。如:學而不思則罔。
【罟】 第1577頁。音古。
1、網的總稱。如:網罟。
2、比喻法網。如:罪罟。
【佃】
承租田地耕種。如:「佃作」、「佃農」、「佃租」、「佃戶」。
【漁】
(1) 捕魚。如:「漁業」、「漁民」、「漁船」、「漁獲」、「漁翁得利」。 
(2) 以不正當手段獲得。如:「漁利」。
【蓋】
(1) 遮覆、被覆。如:「覆蓋」、「掩蓋」、「蓋被子」。 
(2) 用來掩覆的東西。如:「鍋蓋」、「鋪蓋」、「杯蓋」。 
(3) 建築。如:「蓋房子」、「蓋停車場」。 
(4) 加上去、加在前面。如:「蓋章」、「蓋手印」。 
(5) 吹牛、胡扯。如:「亂蓋」、「少蓋了!」 
(6) 超越。如:「蓋世奇才」。 
(7) 人體的扁平骨頭。如:「膝蓋」。
【離】
(1) 由合而分。如:「分離」、「離開」、「離別」、「離婚」。 
(2) 距、相隔。如:「距離」、「我家離學校很近。」 
(3) 背叛。如:「背離」、「離經叛道」、「眾叛親離」。 
(4) 奇異不合常理。如:「離奇」。 
(5)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沒】
1. 
(1) 沉入水中。如:「沉沒」、「沒頂」。 
(2) 淹過。如:「淹沒」、「水深沒膝」。 
(3) 隱藏、消失。如:「出沒」、「隱沒」。 
(4) 扣人財物。如:「沒收」、「吞沒」。 
(5) 盡、終了。如:「沒世無聞」。 
2. 
(1) 無。如:「沒有」、「沒良心」、「沒完沒了」。 
(2) 未。如:「沒說」、「沒看見」。 
(3) 不如。如:「你沒我快。」、「我沒你有錢。」 
(4) 不到、不足。如:「他沒五分鐘就把地掃好了。」
【神】
(1)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2)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3)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4)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5)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6)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農】
(1) 耕種事業。如:「農業」、「務農」、「農事」。 
(2) 與農業有關的。如:「農人」、「農田」、「農民」。 
(3) 從事耕種的人。如:「菜農」、「果農」、「花農」。
【斲】 第908頁。音擢。
1、斫削;砍去。見“說文”。
2、傷害;破壞。如:斲傷。
3、雕飾。如:斲輪。
【木】
(1) 樹。如:「神木」、「木材」、「草木」。 
(2) 木材。如:「棺木」、「壽木」、「朽木不可雕」。 
(3) 用木料製造的。如:「木馬」、「木屋」、「木器」。 
(4) 棺材。如:「行將就木」。 
(5) 失去知覺。如:「手腳麻木」。
【耜】
挖土用的農具,狀似犁。即今之鐵鍬。古代多為木製。如:「耒耜」。
【揉】
(1) 用手回旋的搓按。如:「揉捏」、「揉麵」、「揉眼睛」。 
(2) 使直變彎。如:「矯揉」、「揉以為輪」。
【耒】
(1) 古代一種木製的農耕工具,狀似木叉,用來撥土。 
(2) 古代木製耕具上的曲柄。
【耨】 第1604頁。 
1、除草的家具。形似鏟。見“集韻”
2、除草。
【利】
(1)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2)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3)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4)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5)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教】
1.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2. 
(1)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2)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而構成的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3)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4) 禮儀、規矩。如:「禮教」。
【益】
(1) 增加、助長。如:「增益」、「添益」、「益智」、「進益」、「延年益壽」。 
(2) 好的、有利的。如:「益蟲」、「益處」、「良師益友」、「益於健康」。 
(3) 好處、幫助。如:「獲益」、「利益」、「開卷有益」。 
(4) 更加。如:「益發」、「精益求進」、「多多益善」、「日益猖獗」、「經過苦練,他的技藝益形精進。」
【日】
(1) 太陽。如:「落日」、「日上三竿」、「烈日當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 表示月分的第幾天。如:「四月四日」、「十月十日」。 
(3) 一晝夜,一天。如:「今日」、「明日」、「昨日」。 
(4) 特定的一天。如:「生日」、「忌日」、「紀念日」、「國慶日」。 
(5) 白天。如:「日間部」、「夜以繼日」、「黑夜白日」。 
(6) 時間。如:「往日」、「來日」、「他日」、「日久見人心」。
(7) 每天。如:「日積月累」、「日新月異」。 
(8) 季節。如:「春日」、「夏日」。 
(9) 日本的簡稱。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與日本海之間的國家。首都東京,主要語言為日語。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時。如:「家無三日糧」。
【中】
1.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2)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3)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4)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5)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6) 正好、剛好。如:「適中」。 
(7)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2. 
(1)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2)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3)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4)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市】
(1) 物品買賣交易的場所。如:「市場」、「股市」、「市集」、「夜市」。 
(2) 人口集中,工商業發達的地區。如:「都市」、「城市」。 
(3) 行政區域劃分的名稱。如:「臺北市」、「高雄市」、「臺中市」。
【致】
(1) 給。如:「致送」、「致贈」。 
(2) 招引。如:「招致」、「致禍」。 
(3) 旨趣、情況。如:「情致」、「興致」、「景致」。 
(4) 竭盡、盡力。如:「致力」。 
(5) 傳達、表示。如:「致敬」、「致賀」、「致謝」、「致意」。
(6) 獲得。如:「致富」。 
(7) 使得。如:「導致」、「以致」。
【民】
(1)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2)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3)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聚】
(1) 集合。如:「聚合」、「聚集」、「凝聚」、「聚眾」、「聚餐」、「齊聚一堂」。 
(2) 堆積、儲積。如:「積聚」、「聚沙成塔」。 
(3) 聚落:人聚居的地方,村落。
【貨】
(1) 商品。如:「百貨」、「貨色」、「存貨」、「國貨」、「貨物」、「貨真價實」。 
(2) 錢幣。如:「貨幣」、「通貨」。 
(3) 罵人的話。如:「笨貨」、「這人真不是好貨,專會訛詐。」
【交】
(1) 吩咐。如:「交代」。 
(2) 托付、付給。如:「交貨」、「交卷」、「交差了事」。 
(3) 接合。如:「交界」、「交點」、「交頭接耳」、「春夏之交」。 
(4) 相互往來。如:「交流」、「交換」、「結交」、「打交道」、「公平交易」。 
(5) 一齊。如:「風雨交加」、「飢寒交迫」、「雷電交作」。 
(6) 結交朋友。如:「交朋友」。 
(7) 友誼、朋友。如:「深交」、「手帕交」、「生死至交」、「刎頸之交」。 
(8) 兩性交合。如:「交配」、「交尾」、「性交」。
【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退】
(1) 向後倒行、移動。與「進」相反。如:「倒退」、「後退」、「撤退」、「進退兩難」。 
(2) 離開。如:「退出」、「退席」、「退休」、「退職」、「退伍」、「遲到早退」。 
(3) 減少、消失。如:「退燒」、「減退」、「衰退」、「退化」、「成績退步」。 
(4) 送回、歸還。如:「退票」、「退錢」、「退還」、「退貨」。
(5) 謙讓。如:「退讓」、「謙退」。 
(6) 取消、解除。如:「退婚」、「退租」、「退學」。 
(7) 畏縮。如:「退卻」、「退縮不前」。
【各】
1. 每個。如:「各處」、「各別」、「各位」、「各行各業」、「各不相干」、「各有千秋」、「各奔前程」。 
2. 自各兒:每個人、自己。或作「自個兒」。如:「自各兒的東西要看好,可別弄丟了!」。
【得】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所】
(1) 地方、位置。如:「處所」、「場所」、「適得其所」。 
(2) 機關、單位。如:「診所」、「派出所」、「鎮公所」、「研究所」。 
(3) 語助詞:
A>表示動作的意向。如:「所向無敵」、「據我所知」。
B>與「為」、「被」合用,表示被動。如:「他的作品被大家所喜愛。」 
(4) 指示代名詞。如:「所見所聞」、「所作所為」。 
(5) 量詞。用於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6) 所以:
A>因此,表示結果。如:「因為媽媽愛你,所以才管你。」
B>為何、為麼,表示原因。如:「這就是我所以要轉學的原因。」
【噬】
(1) 咬、吃。如:「吞噬」、「啃噬」、「擇肥而噬」、「噬臍莫及」。 
(2) 侵吞、侵占。如:「侵噬」。
【嗑】
(1) 用牙尖咬裂硬物。如:「嗑瓜子」。 
(2) 俗稱對毒品的吸食。如:「他整天昏昏沉沉的,像是嗑了迷幻藥。」 
(3) 嗑牙:談笑鬥嘴,消磨時間。如:「他們每天沒事閒嗑牙。」
【神】
(1)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2)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3)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4)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5)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6)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農】
(1) 耕種事業。如:「農業」、「務農」、「農事」。 
(2) 與農業有關的。如:「農人」、「農田」、「農民」。 
(3) 從事耕種的人。如:「菜農」、「果農」、「花農」。
【黃】
(1) 三原色之一。如:「三原色包括紅、黃、藍三種顏色。」 
(2) 變黃而枯萎。如:「啊!樹葉都黃了。」 
(3) 低級或與色情有關的。如:「黃色書刊」、「這個笑話太黃了。」 
(4) 黃帝的簡稱。如:「炎黃子孫」、「黃老之術」。
【帝】
(1) 天子、君王。如:「皇帝」、「帝王」。 
(2) 天神、宇宙的主宰者。如:「上帝」、「天帝」、「玉皇大帝」。
【堯】
中國古代帝王陶唐氏的名字,為五帝之一。有德政,後傳位給舜。
【舜】
古帝名。姓姚,名重華。因國號為虞,所以也稱為「虞舜」或「有虞氏」。後來將王位傳給禹。
【通】
(1)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2)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3)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信」、「流通」、「通商」、「通車」、「通航」、「互通有無」。 
(4) 全部、都。如:「通盤考量」、「通通上去」。 
(5) 明白、了解。如:「精通」、「通曉」、「通情達理」。 
(6) 報告、告知。如:「通知」、「通報」。 
(7) 普遍、適合一般人的。如:「通病」、「通行」、「通俗」、「通性」、「通稱」 
(8) 暗中勾結。如:「串通」、「勾通」。 
(9) 量詞:
A>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
B>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變】
(1) 更改。如:「變化」、「改變」、「演變」、「千變萬化」、「一成不變」。 
(2) 突發的事件。如:「兵變」、「九一八事變」。 
(3) 臨機應付的方法。如:「機變」、「通權達變」。 
(4) 變動的、變異的。如:「變數」、「變態」。
【使】
(1) 用。如:「使用」、「使勁」、「使性子」、「使眼色」。 
(2) 令、讓。如:「迫使」、「使人開心」。 
(3) 派、差遣。如:「支使」、「使喚」、「差使」。 
(4) 如果。如:「假使」。 
(5) 奉命到外國執行任務或留駐的外交官員。如:「使節」、「大使」、「公使」。 
(6) 奉命到國外從事外交工作。如:「出使」。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倦】
疲累、懈怠。如:「倦意」、「倦勤」、「疲倦」、「誨人不倦」、「倦鳥歸巢」。
【化】
1. (1) 勸導使性情變好。如:「感化」、「教化」、「潛移默化」。
(2) 使改變。如:「化名」、「化妝」、「化險為夷」、「千變萬化」。 
(3) 消除。如:「化解」、「化痰止咳」。 
(4) 使物體形態改變。如:「液化」、「焚化」、「火化」、「融化」。 
(5) 化緣:佛家以能布施者為與佛有緣,故僧尼等求人布施財物稱為「化緣」。 
(6) 羽化:
A>昆蟲自蛹或稚蟲蛻變為成蟲時,稱為「羽化」。
B>稱得道成仙為「化」。 
(7) 接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狀態的改變。如:「現代化」、「電腦化」、「科技化」、「平民化」、「自動化」。 
(8) 化學: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變化過程之科學。 
2. 化子:靠討飯、要錢過活的人。或稱為「乞丐」、「叫化子」。
【宜】
(1) 適當、適合。如:「適宜」、「宜人」。 
(2) 應該。如:「不宜張揚」、「不宜喧嚷」。 
(3) 相安、和順。如:「宜室宜家」。
【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窮】
(1) 貧寒,缺少錢財。如:「貧窮」、「窮苦」、「窮人」、「窮光蛋」。 
(2) 困頓、不得志。如:「窮困」、「窮途末路」。 
(3) 澈底追究。如:「窮究」、「窮理盡性」、「窮源探本」。 
(4) 極、盡。如:「無窮無盡」、「趣味無窮」、「層出不窮」、「山窮水盡」。 
(5) 偏僻、荒遠。如:「窮山惡水」、「深山窮谷」、「窮鄉僻壤」。
【久】
(1) 時間的長遠。如:「久遠」、「長久」、「天長地久」、「久病成良醫」。 
(2) 表所經過的時間。如:「你來多久了?」
【自】
(1)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3)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4)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5)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祐】
神明護助。如:「保祐」、「庇祐」。
【吉】
(1) 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如:「吉祥」、「吉利」、「吉日」、「吉屋出租」、「吉人天相」、「良辰吉時」。 
(2) 美好祥瑞的事。如:「趨吉避凶」。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 ㄇㄛˊ。)
【利】
(1)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2)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3)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4)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5)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垂】
(1) 物體一端低落,或由上往下掉落。如:「垂頭」、「垂釣」、「垂淚」。 
(2) 流傳。如:「永垂不朽」、「名垂青史」。 
(3) 接近、將要。如:「垂危」、「年已垂老」、「功敗垂成」。 
(4) 上級給下級,或尊長對子幼輩。如:「垂問」、「垂愛」、「垂念」。
【衣】
1. 
(1) 人身上穿的,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如:「毛衣」、「雨衣」、「豐衣足食」。 
(2)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糖衣」、「書衣」。 
(3) 苔衣、地衣: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 
(4) 衣缽:原指佛教徒傳承的信物,後泛指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如:「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2. 
文言動詞。穿著。如:「衣錦還鄉」。
【裳】
1. 下身所穿的衣物。如:「上衣下裳」。 
2. 衣裳:衣服的總稱。如:「她把不穿的衣裳都捐給慈善機構。」
【治】
(1) 管理、統理。如:「治國」、「治理」、「統治」、「治家」。
(2) 處分。如:「治罪」、「處治」、「懲治」。 
(3) 研究。如:「治學」、「治經」。 
(4) 診療。如:「治病」、「醫治」、「無藥可治」、「不治死亡」。 
(5) 太平的、安定的。如:「治世」、「治平」、「長治久安」。 
(6) 政府機關所在地。如:「省治」、「縣治」。 
(7) 經營。如:「治產」。 
(8) 整理、辦理。如:「治裝」、「治喪」、「整治行囊」。 
(9) 疏通清理。如:「治水」、「治河」。
【乾】
1. 
(1) 枯竭,沒有水分的。如:「乾草」、「乾枯」、「乾涸」、「乾柴烈火」、「口乾舌燥」。 
(2) 空、徒。如:「乾等」、「乾著急」、「乾瞪眼」。 
(3) 結拜認來的親戚關係。如:「乾爹」、「乾媽」、「乾兒子」、「乾妹妹」。 
(4)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食品。如:「肉乾」、「乾糧」、「豆腐乾」、「鹹菜乾」、「小魚乾」、「梅乾菜」。 
(5) 表面的、形式化的。如:「乾笑兩聲」、「那婦人乾哭了一夜。」 
2.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象徵天、陽等意義。
【坤】
(1)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地、臣、母、妻等。 
(2) 女性的、女方的。如:「坤伶」、「坤德」、「坤範」、「坤儀」。
【刳】 第265頁。 音枯。
1、剖開。
2、挖空。如:刳木為舟。
3、消除;澄清。
【舟】
船。如:「輕舟」、「獨木舟」、「舟車困頓」、「一葉扁舟」。
【剡】 第270頁。 音琰
1、銳利。
2、削。如:剡木為矢。
3、錄取。如:剡麻。
4、鋒芒。
5、舉起。如:剡手。
音善
1、舊縣名。
2、溪名。
【楫】 第1022頁。 音集
1、船槳。也指船隻。
2、划船。
3、聚集。通集、輯。
【濟】
1. 
(1) 渡河、過河。如:「同舟共濟」。 
(2) 救助。如:「救濟」、「濟世」、「接濟」、「濟弱扶傾」。 
(3) 助益。如:「無濟於事」。 
2. 濟濟:眾多的樣子。如:「人才濟濟」。
【致】
(1) 給。如:「致送」、「致贈」。 
(2) 招引。如:「招致」、「致禍」。 
(3) 旨趣、情況。如:「情致」、「興致」、「景致」。 
(4) 竭盡、盡力。如:「致力」。 
(5) 傳達、表示。如:「致敬」、「致賀」、「致謝」、「致意」。
(6) 獲得。如:「致富」。 
(7) 使得。如:「導致」、「以致」。
【渙】
散漫、離散。如:「渙散」、「渙然」。
【服】
(1) 衣物、衣裳。如:「衣服」、「禮服」、「服飾」、「服裝」。
(2) 穿。如:「服孝」、「服喪」。 
(3) 從事、承擔。如:「服務」、「服兵役」。 
(4) 順從。如:「服從」、「服貼」。 
(5) 適應。如:「水土不服」。 
(6) 吃。如:「服用」、「服藥」、「服毒自盡」。 
(7) 欽佩。如:「信服」、「佩服」。 
(8) 使信服。如:「說服」、「以德服人」。 
(9) 量詞。用於計算中藥服用劑量的單位。如:「他吃了三服藥,病全好了。」
【牛】
(1) 哺乳類動物。體型大,性溫馴,可以拉車、耕田,肉與乳的營養價值都很高。如:「黃牛」、「水牛」、「乳牛」。 
(2) 固執的、倔強的。如:「牛脾氣」、「牛性子」。 
(3) 牛仔:在美國西部牧場上工作的人。如:「西部牛仔」、「美國牛仔」。
【乘】
1. 
(1) 搭。如:「乘車」、「乘船」。 
(2) 趁、利用。如:「乘便」、「乘機」、「乘虛而入」、「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3) 算術中計算一數成為若干倍的方法。如:「五乘二等於十」。 
2. 
(1) 量詞。古代用於計算車輛的單位。如:「萬乘之國」、「百乘之家」。 
(2) 佛教教義的派別。如:「大乘」、「小乘」。 

【馬】
(1) 動物名。脊椎動物,能載重行遠,並善於奔馳。如:「馬匹」、「駿馬」。 
(2) 馬上:立刻。如:「政府為了便民,特地成立馬上辦中心。」 
(3) 兵馬:泛指兵力。如:「我方的兵馬是敵方的一倍。」 
(4) 人馬:多指人員。如:「登山隊的人馬剛從這兒經過。」 
(5) 馬虎:隨便、不嚴謹。如:「為人處事,不可馬虎。」
【引】
(1) 拉。如:「牽引」。 
(2) 領導、帶領。如:「指引」、「引導」、「引人入勝」。 
(3) 招來、招致。如:「引起」、「引禍」、「拋磚引玉」。 
(4) 援用。如:「引用」、「引證」、「援引」、「旁徵博引」、「引經據典」。 
(5) 伸長、延長。如:「引領而望」、「引吭高歌」。 
(6) 離去。如:「引退」、「引避」。
【重】
1.
(1) 物體承受地心引力的大小。如:「體重」、「重量」、「物重」、「淨重」。 
(2) 物體的分量大。與「輕」相對。如:「小明比我重兩公斤。」 
(3) 要緊的。如:「重鎮」、「庫房重地」。 
(4) 劇烈的。如:「重病」、「重藥」。 
(5) 濃厚的。如:「口味重」、「顏色重」。 
(6) 尊敬。如:「尊重」、「敬重」。 
(7) 特別關切。如:「重視」、「重文輕武」、「重男輕女」。 
2.
(1) 再、另。如:「重來」、「重新」、「重遊故地」。 
(2) 相同的。如:「重號」、「重複」。 
(3) 量詞。用於計算相疊、累積物的單位。如:「九重天」、「千重山」、「萬重水」。
【隨】
(1) 跟從、順從。如:「跟隨」、「追隨」、「伴隨」、「隨同」、「蕭規曹隨」。 
(2) 聽從、任由。如:「隨便」、「隨他去吧!我們不要管他了。」
(3) 順應。如:「隨意」、「隨機應變」、「隨遇而安」、「隨聲附和」。 
(4) 順便。如:「隨手一拿」。 
(5) 立即、接著。如:「隨時」、「隨即」。 
(6) 同時作兩種動作或一個接著一個的動作。如:「隨聽隨忘」、「隨傳隨到」。
【門】
(1) 建築物或車、船等的出入口。如:「大門」、「房門」、「車門」、「城門」。 
(2) 形狀或功用像門的東西。如:「活門」、「水門」、「電門」。
(3) 家族、門第。如:「寒門」、「豪門」、「門當戶對」、「一門忠烈」。 
(4) 要點、方法、關鍵。如:「竅門」、「不二法門」、「做事情要懂得門路。」 
(5) 學派、派系。如:「師門」、「門派」、「佛門」、「孔門」。
(6) 種類。如:「分門別類」。 
(7) 量詞:
A>計算學科、技藝門類的單位。如:「一門功課」、「一門藝術」。
B>計算大炮的單位。如:「三門大炮」。
C>計算親戚家數的單位。如:「結了一門好親家」。
【擊】
(1) 攻打。如:「攻擊」、「擊退」、「擊敗」、「迎頭痛擊」。 
(2) 敲打。如:「敲擊」、「擊鼓」。 
(3) 接觸。如:「目擊」、「觸擊」。
【柝】 第994頁。 音拓
1、剖開;裂開。見“說文”
2、拓展;擴展。
3、守更巡夜者敲打的木梆子。
【待】
1. 
(1) 等候。如:「等待」、「待命」。 
(2) 招呼、應對。如:「招待」、「接待」、「待客」、「款待」。
(3) 待遇:
A>對待。如:「不平等待遇」。
B>薪水,工作的報酬。如:「這家公司的待遇很高。」 
2. 
逗留、停留。如:「待不住」、「待會兒」。
【暴】
1. 
(1) 凶惡、狠毒。如:「凶暴」、「暴虐」、「殘暴」、「暴行」、「暴政必亡」。 
(2) 劇烈、猛烈。如:「狂風暴雨」、「暴跳如雷」。 
(3) 空手打擊。如:「暴虎馮河」。 
(4) 忽然、突然。如:「暴漲」、「暴富」、「暴發戶」。 
(5) 毀壞、糟蹋。如:「自暴自棄」。 
(6) 鼓起、突出。如:「他氣得頭上的青筋都暴出來了。」 
2. 
(1) 顯露。如:「暴露」。 
(2) 晒。同「曝」。如:「暴晒」、「一暴十寒」。
【客】
(1) 來訪的人。與「主」相對。如:「客人」、「賓客」、「寒夜客來茶當酒」。 
(2) 出門在外的。如:「客居」、「客遊」、「客死他鄉」。 
(3) 出門在外的人。如:「旅客」、「過客」、「遊客」。 
(4) 做生意的人對顧主的稱呼。如:「顧客」、「客戶」、「乘客」、「客滿」。 
(5) 泛稱從事某種活動或具有某項特長的人。如:「政客」、「說客」。 
(6) 古時候指寄食貴族豪門的人。如:「食客」、「門客」。 
(7) 不是專業的。如:「客串」。 
(8) 客觀:對於事物能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判斷,而不堅持自己的看法。如:「我們必須以客觀的態度來看待這件事。」 
(9) 量詞。用於計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單位。如:「他點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豫】
(1) 安樂。如:「安豫」。 
(2) 猶豫:遲疑不決的樣子。 
(3) 大陸地區河南省的簡稱。如:「豫劇」。
【斷】
(1) 分開、隔絕。如:「砍斷」、「中斷」、「斷絕」、「斷交」、「一刀兩斷」。 
(2) 判定。如:「斷案」、「診斷」、「當機立斷」。 
(3) 一定、絕對。如:「斷然」、「斷無此理」、「斷不可行」。
【杵】
(1) 舂米的器具。如:「杵臼」。 
(2) 擣衣的木棒。 
(3) 呆立不動。如:「你別杵在那裡。」
【掘】
挖。如:「挖掘」、「掘井」、「發掘」。
【地】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臼】
(1) 中間下凹的舂米器具。如:「石臼」、「磨臼」、「臼杵」。 
(2) 形狀像臼的。如:「臼齒」。
【小】
(1) 不大的。如:「小樹」、「小鳥」、「小城」、「小人物」、「小數目」。 
(2) 年紀輕的。如:「小孩」、「小妹妹」、「小時候」、「年紀小」、「小伙子」。 
(3)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小店」、「小的不敢」、「恕小民直言」。 
(4) 基礎的。如:「小學」。 
(5) 壞人、邪惡的人。如:「小人」、「宵小」。 
(6) 妾。如:「她嫁給人家做小的。」 
(7) 輕視。如:「你可別小看我喔!」 
(8) 稍微。表程度不深。如:「小睡」、「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9)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過】
(1) 時、空的經歷。如:「過年」、「過河」。 
(2) 超出、超越。如:「過分」、「過期」、「過半數」。 
(3) 錯誤。如:「過失」、「知過能改」。 
(4) 表示某種行為曾經發生或已經完成。如:「看過」、「走過」、「吃過飯」。 
(5) 處罰的類別。如:「大過」、「小過」。 
(6) 忍受、領受。如:「難過」、「心裡不好過」。 
(7) 太甚。如:「過度」、「過獎」。 
(8) 轉移。如:「過戶」。
【弦】
(1) 張在弓上的線或索。如:「弓弦」。 
(2) 弦樂器上的絲線。如:「琴弦」。 
(3) 彎曲如弓的。如:「上弦月」、「下弦月」。 
(4) 比喻妻子。如:「續弦」。 
(5) 數學上指圓上任意兩點連成的不通過圓心的直線。
【弧】
(1) 數學上指圓周的任意一段。如:「圓弧」。 
(2) 彎曲、有曲線的。如:「弧度」、「弧形」。 
(3) 弧形符號。如:「括弧」。
【矢】
(1) 箭。如:「弓矢」、「流矢」、「無的放矢」。 
(2) 發誓。如:「矢志」、「矢言」、「矢勤矢勇」。
【威】
(1) 令人敬畏的氣勢。如:「聲威」、「權威」、「威震宇內」。 
(2) 令人敬畏的。如:「威嚴」、「威猛」、「威風八面」、「威名遠播」。 
(3) 憑借強大的氣勢、權力使人服從。如:「威脅」、「威逼」、「威嚇」。
【睽】
(1) 分離、別離。如:「睽違」、「睽隔」。 
(2)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象徵離散、怪異、反常等意義。 
(3) 睽睽:張大眼睛注視的樣子。如:「眾目睽睽」。
【上】
1. 
(1)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2) 在前面的:
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
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3)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4)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5)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6)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7)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8)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9)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10) 置於動詞之後:
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
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2.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穴】
(1) 洞窟。泛指地上的坑洞或動物的窩巢。如:「洞穴」、「巢穴」、「虎穴」。 
(2) 中醫稱人體經脈會聚的部位。多為密集的神經末稍或較粗的神經纖維經過處。如:「穴道」、「太陽穴」。
【居】
(1) 住。如:「居住」、「世居」、「居無定所」。 
(2) 居住的處所。如:「新居」、「故居」、「安樂居」。 
(3) 處於。如:「居首」、「居於劣勢」、「居安思危」。 
(4) 存著、懷有。如:「他這樣做,到底居心何在?」 
(5) 儲存。如:「奇貨可居」。 
(6) 住宅、茶樓、飯館等場所的稱號用字。如:「蝸牛居」、「明湖居」、「東坡居」。 
(7) 任、當。如:「自居」、「官居一品」。 
(8)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如:「這題數學這麼簡單,你居然不會!」 
(9) 居士:
A>隱居的人。如:「鄉野居士」。
B>在家吃齋念佛的人。
【野】
(1) 郊區。如:「野外」、「荒野」、「曠野」。 
(2) 沒禮貌、不文雅。如:「野蠻」、「撒野」。 
(3) 放縱。如:「心都玩野了」。 
(4) 不馴的。如:「野性」。 
(5) 未經人工裁培或養育的。如:「野花」、「野菜」、「野草」、「野馬」。 
(6) 非正式、在民間而不屬於政府的。如:「野史」、「在野黨」。
(7) 界限、地域。如:「分野」、「視野」。
【處】
1. 
(1) 地方、場所。如:「各處」、「住處」、「通信處」。 
(2) 事物的部分。如:「好處」、「長處」、「用處」。 
(3) 機關團體的組織單位。如:「人事處」、「訓導處」、「總務處」。 
2. 
(1) 置身。如:「處境」、「設身處地」、「處變不驚」。 
(2) 辦理。如:「處理」。 
(3) 對有過失的人加以制裁。如:「處分」、「處罰」。 
(4) 交往、對待。如:「相處」、「和平共處」。 
(5) 決斷。如:「處決」、「處斷」。 
(6) 男子在家未出仕或女子未出嫁的。如:「處士」、「處子」、「處女」。 

【後】
(1) 位置上。與「前」相對。如:「後面」、「背後」。 
(2) 時間上。與「先」相對。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3) 子孫。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世】
(1) 一代。三十年為一世。如:「世世代代」。 
(2) 上一代即有的。如:「世交」、「世仇」。 
(3) 世界、世間。如:「問世」、「傳世」、「世事難料」、「舉世無雙」。 
(4) 量詞。用於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聖】
(1)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3)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4)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5)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6)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宮】
(1) 古代稱帝王居住的房屋。如:「皇宮」、「宮殿」、「宮廷」。
(2) 供奉神明的建築物。如:「行天宮」、「指南宮」、「朝天宮」、「天后宮」。 
(3) 古代五音之一。與商、角、徵、羽合稱為「五音」。 
(4) 宮刑:古代割掉男、女生殖器官的一種刑罰。
【室】
(1) 屋子。如:「陋室」、「室內」、「室外」。 
(2) 房間。如:「寢室」、「臥室」、「教室」、「辦公室」。 
(3) 機關的單位部門。如:「人事室」、「公共關係室」。 
(4) 妻子。如:「妻室」、「正室」。 
(5) 皇帝的家族。如:「皇室」、「王室」、「漢室」、「唐室」。
【棟】
(1) 房屋的正梁。如:「棟梁」。 
(2) 量詞。用於計算房屋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棟房屋」。
【宇】
(1) 泛指屋簷。如:「飛宇」。 
(2) 房屋。如:「屋宇」、「廟宇」。 
(3) 人的儀態。如:「眉宇」、「氣宇非凡」。 
(4) 四方上下的空間。如:「宇宙」、「宇內」。
【風】
1. 
(1) 因空氣流動所產生的現象。如:「春風」、「北風」、「颱風」。 
(2) 景象。如:「風光」、「風景」。 
(3) 習氣、習俗。如:「校風」、「風氣」、「移風易俗」、「傷風敗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4) 消息。如:「風聲」、「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逃」。 
(5) 傳聞的。如:「風聞」、「風評」、「風傳」。 
(6) 氣韻、儀態。如:「作風」、「風度」、「風格」、「風韻」。
(7) 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 
(8) 名譽。如:「家風」、「門風」。 
(9) 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如:「風乾」、「風雞」、「晒乾風淨」。 
(10) 詩經體裁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2. 
吹。如:「春風風人」。
【雨】
1. 
(1)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降落的小水滴。如:「下雨」、「雨水」、「梅雨」、「風雨交加」。 
(2) 舊雨:指老朋友。如:「舊雨新知」、「舊雨重逢」。 
2. 
(1) 下雨。用於文言文中。如:「雨我公田」。 
(2) 落下、降落。用於文言文中。如:「雨雪」。 
(3) 潤澤。如:「夏雨雨人」。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壯】
(1) 強健。如:「健壯」、「強壯」、「勇壯」、「年輕力壯」。 
(2) 雄偉的、偉大的。如:「壯舉」、「壯觀」、「壯闊」、「壯志未酬」。 
(3) 增強。如:「壯膽」、「壯聲勢」。 
(4) 壯年:指三、四十歲的時期。如:「他正值壯年。」
【厚】
(1) 扁平物體表面與底部間的距離。如:「厚度」、「這塊木板約有三寸厚。」 
(2) 不薄的。如:「厚脣」、「厚書」、「厚紙板」、「天高地厚」。 
(3) 深、濃。如:「酒味厚」、「隆情厚誼」。 
(4) 多、大。如:「厚利」、「厚禮」、「厚望」。 
(5) 不刻薄。如:「厚道」、「敦厚」、「仁厚」、「寬厚」、「忠厚老實」。 
(6) 重視、推崇。如:「厚此薄彼」、「厚古薄今」。
【薪】
(1) 木柴。如:「薪柴」、「杯水車薪」、「抱薪救火」。 
(2) 待遇、工作酬勞。如:「薪水」、「底薪」、「月薪」。
【中】
1.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2)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3)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4)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5)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6) 正好、剛好。如:「適中」。 
(7)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2. 
(1)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2)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3)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4)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封】
(1) 將開口密合。如:「封口」、「密封」。 
(2) 關閉、禁閉。如:「查封」、「封閉」、「大雪封山」。 
(3) 可裝填後封口的紙套。如:「信封」、「封套」、「公文封」。
(4) 限制。如:「故步自封」。 
(5) 疆界。如:「封疆」。 
(6) 古代君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如:「封爵」、「封賞」、「封建」、「封侯」 
(7) 量詞。用於計算包裹或裝上封套物件的單位。如:「一封信」。
【樹】
(1) 莖幹較粗的木本植物。如:「榕樹」、「種樹」、「蘋果樹」。
(2) 培育。如:「百年樹人」。 
(3) 建立。如:「樹立」、「建樹」、「獨樹一幟」。
【喪】
1. 哀悼死者的事。如:「居喪」、「弔喪」、「治喪」、「喪事」、「喪服」。 
2. 失掉。如:「喪命」、「喪失」、「喪志」、「喪家之犬」、「垂頭喪氣」、「聞之喪膽」、「喪權辱國」。
【期】
1. 
(1) 時間、時日。如:「時期」、「日期」。 
(2) 約定的時間。如:「過期」、「定期」、「後會有期」。 
(3) 盼望。如:「期盼」、「期勉」、「期待」。 
(4) 約定。如:「不期而遇」。 
(5) 固定時間的。如:「期刊」。 
(6) 期期。
A>口吃,說話不流利的樣子。如:「期期艾艾」。
B>非常、極。如:「期期以為不可」。 
(7)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分期的單位。如:「訓練計畫一年分為四期。」、「這本雜誌已出版五卷六十期。」 
2. 
期年:一周年。
【數】
1. 
(1) 計算事物的詞或符號。如:「整數」、「數字」、「自然數」。
(2) 幾、幾個,約略之詞。如:「數年」、「數天」、「數種」。 
(3) 命運。如:「氣數」、「劫數」。 
2. 
(1) 計算。如:「數鈔票」、「數一數」、「不可勝數」。 
(2) 責備。如:「數落他幾句」。 
(3) 指出最突出的。如:「全班數她最聰明。」、「我們這一群中數他英文能力最強。」 
3. 
屢次。如:「數見不鮮」。
【棺】
裝斂屍體的器具。如:「棺木」、「棺材」。
【槨】 第1028頁。 音果
古代的棺木有二重,外面的一重稱為槨。同槨。見“正字通”
【書】
(1) 成冊的著作。如:「書本」、「書籍」、「圖書」、「教科書」、「線裝書」、「百科全書」。 
(2) 信。如:「家書」、「書信」。 
(3) 文件。如:「證明書」、「申請書」。 
(4) 寫。如:「書寫」、「振筆疾書」。 
(5) 字體。如:「楷書」、「草書」、「行書」。
【契】
1. 
(1) 意志相合、投合。如:「相契」、「契合」、「投契」。 
(2) 經雙方同意所約定的文書,即合約、合同。如:「契約」、「房契」、「地契」。 
(3) 古代刻木記事的書卷。如:「書契」。 
2. 殷商的始祖。
【百】
(1) 數目字。十的十倍。大寫作「佰」。 
(2) 眾多的。如:「百姓」、「治百病」、「百家齊鳴」、「百花怒放」、「百科全書」、「百看不厭」、「百發百中」。
【官】
(1) 為國家治事的人。如:「官員」、「軍官」、「法官」、「清官」、「政務官」、「地方官」。 
(2) 公家的。如:「官方」、「官派」、「官地」、「官費」、「官倉」、「官糧」。 
(3) 人體的感覺器。如:「器官」、「五官」、「官能」。
【察】
仔細審視。如:「審察」、「觀察」、「察核」、「察訪」、「察覺」、「明察秋毫」、「察言觀色」。
【夬】 第526頁。音怪
1、分決。見“說文”
2、“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
【葬】
將死者掩埋或火化。如:「埋葬」、「土葬」、「火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