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七章】
作者:術龍
-------------------------------------------------------------------------------------------------
【原文內容】
易之興也。
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
謙,德之柄也。
復,德之本也。
恆,德之固也。
損,德之脩也。
益,德之裕也。
困,德之辨也。
井,德之地也。
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直譯內容】
易之興也。
易的流行、盛行開始。
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他從合距今久遠的年代嗎,做易的人,他事實狀況的存在擔心、焦慮、煩惱憂心、憂慮嗎。
是故履,德之基也。
此所以實行,規範此事物的根底。
謙,德之柄也。
不自滿,規範此可執握的把手。
復,德之本也。
還原如初。規範此根源或本原。
恆,德之固也。
長久不變的,規範此原本。
損,德之脩也。
減少,規範此修練、研習、整治。
益,德之裕也。
更加,規範此豐富、充足。
困,德之辨也。
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規範此判別。
井,德之地也。
整齊有秩序,規範此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
巽,德之制也。
讓,規範此限定、管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實行相應至到達,不自滿敬重至榮耀,還原如初基礎至判別到內容,長久不變的集聚不同類的至未滿足,減少時間或次序在前的不容易至位置上改變,更加時間久遠豐富、充足至非假想,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困頓、不得志至交流、往來、交往,整齊有秩序處於他的地方、位置至改變,讓自居、自任至不明顯、潛藏不露。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實行而相應從事,不自滿而限定、管束行為規範,還原如初而本身洞悉、了解,長久不變而相同遵循的規範,減少而避開災禍、災患,更加旺盛、昌盛吉祥、順利,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而少心懷不滿,整齊有秩序而判別正當的道理,讓而可以應享有的利益。
主題:【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七章】
易之興也。
易的流行、盛行開始。
易學從何時流行與興盛開始呢。
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他從合距今久遠的年代嗎,做易的人,他事實狀況的存在擔心、焦慮、煩惱憂心、憂慮嗎。
他從很久遠年代嗎,寫易的人,他事實存在擔心、焦慮、煩惱憂心、憂慮嗎。
是故履,德之基也。
此所以實行,規範此事物的根底。
此所以要【天澤履】展行實行,程序法則為一切事物執行可行的實證依據。
謙,德之柄也。
不自滿,規範此可執握的把手。
【地山謙】不自滿學習之心,程序法則為一切可執行的依據。
復,德之本也。
還原如初。規範此根源或本原。
【地雷復】還原如初的學理起源。程序法則為一切學習根源或本原正確之處。
恆,德之固也。
長久不變的,規範此原本。
【雷風恆】長久不變的學哩,程序法則為一切學理原本。
損,德之脩也。
減少,規範此修練、研習、整治。
【山澤損】減少時間浪費時序,程序法則為一切修練、研習、整治三種程序養成。
益,德之裕也。
更加,規範此豐富、充足。
【風雷益】更加推演掌握,程序法則一切豐富、充足資源。
困,德之辨也。
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規範此判別。
【澤水困】受環境與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程序法則為一切判別事物陰陽定義。
井,德之地也。
整齊有秩序,規範此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
【水風井】整齊有秩序邏輯性,程序法則為一切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當依據。
巽,德之制也。
讓,規範此限定、管束。
【巽為風】讓,程序法則為一切限定、管束行為舉止。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實行相應至到達,不自滿敬重至榮耀,還原如初基礎至判別到內容,長久不變的集聚不同類的至未滿足,減少時間或次序在前的不容易至位置上改變,更加時間久遠豐富、充足至非假想,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困頓、不得志至交流、往來、交往,整齊有秩序處於他的地方、位置至改變,讓自居、自任至不明顯、潛藏不露。
實行要能相應到能完成,不自滿之心到能得到敬重到能得榮耀,還原如初到源頭基礎到能判別到內容真假,長久不變的程序法則集聚不同類的到未滿足已知資料,減少遺失時間或次序在前的不容易到位置上炁的改變,更加運用時間久遠程序規律因此掌握豐富與充足資訊依據而不是用假想與推哩而已,受環境與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因而產生困頓、不得志到無法解決必須要用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程序方式,用整齊有秩序的邏輯性來處於他的地方、位置佈局到能改變與改善,讓自己安居與自己自由任為到讓別人對您不明顯、潛藏不露。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實行而相應從事,不自滿而限定、管束行為規範,還原如初而本身洞悉、了解,長久不變而相同遵循的規範,減少而避開災禍、災患,更加旺盛、昌盛吉祥、順利,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而少心懷不滿,整齊有秩序而判別正當的道理,讓而可以應享有的利益。
實行要能到您相應從事相合,不要自滿阻擋學習知識之心因從此來自己限定與管束行為規範依據,要能還原如初學理至本身要能洞悉與了解此學理,長久不變學理必須能相同一致遵循的程序法則,減少遺失時序程序才能避開災禍與災患,更加推演程序以致掌握產生旺盛與昌盛與吉祥呈現順利依據格局,利用環境與條件與其他因素所限制以致減少自己心懷不滿因素理由,因有整齊有秩序邏輯能力以致能有正確判別正當的道理準則,讓自己因前述方式產生可以應得享有利益的結果。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興】
1.
(1) 事情的發生或出現。如:「興起」。
(2) 創立、建造、舉辦。如:「興辦」、「興學」、「興建」。
(3) 旺盛、昌盛。如:「興隆」、「興盛」、「興旺」。
(4) 流行、盛行。如:「時興」。
(5) 發動。如:「興兵」、「興師問罪」、「大興土木」。
2.
(1) 情致、趣味。如:「助興」、「詩興」、「興致」、「興趣」、「酒興正濃」。
(2) 快樂、喜悅。如:「高興」、「興高采烈」、「乘興而來」。
【也】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1.
(1) 事情的發生或出現。如:「興起」。
(2) 創立、建造、舉辦。如:「興辦」、「興學」、「興建」。
(3) 旺盛、昌盛。如:「興隆」、「興盛」、「興旺」。
(4) 流行、盛行。如:「時興」。
(5) 發動。如:「興兵」、「興師問罪」、「大興土木」。
2.
(1) 情致、趣味。如:「助興」、「詩興」、「興致」、「興趣」、「酒興正濃」。
(2) 快樂、喜悅。如:「高興」、「興高采烈」、「乘興而來」。
【也】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於】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中】
1.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2)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3)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4)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5)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6) 正好、剛好。如:「適中」。
(7)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2.
(1)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2)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3)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4)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1.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2)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3)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4)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5)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6) 正好、剛好。如:「適中」。
(7)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2.
(1)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2)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3)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4)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古】
(1) 距今久遠的年代。如:「上古」、「中古時代」。
(2) 古代的、舊而傳統的。如:「古人」、「古書」、「古樸」、「貴古賤今」。
(3) 古板:
A>頑固不知變通。如:「凡事要能靈活運用,不可太過古板。」
B>不合時宜。如:「他無法接受流行的東西,實在是老古板一個。」
(4) 古體詩。如:「五古」、「七古」。
(5) 古董:
A>古代遺留下來的器物。或作「骨董」。
B>頑固守舊,不合時代潮流的。如:「他真是個老古董,一點也不知變通。」
(6) 作古:稱死亡為「作古」。如:「老先生已在數年前作古了。」
(7) 古怪:奇怪而不合常理。如:「大家對他古怪的作風感到很無奈。」
(1) 距今久遠的年代。如:「上古」、「中古時代」。
(2) 古代的、舊而傳統的。如:「古人」、「古書」、「古樸」、「貴古賤今」。
(3) 古板:
A>頑固不知變通。如:「凡事要能靈活運用,不可太過古板。」
B>不合時宜。如:「他無法接受流行的東西,實在是老古板一個。」
(4) 古體詩。如:「五古」、「七古」。
(5) 古董:
A>古代遺留下來的器物。或作「骨董」。
B>頑固守舊,不合時代潮流的。如:「他真是個老古董,一點也不知變通。」
(6) 作古:稱死亡為「作古」。如:「老先生已在數年前作古了。」
(7) 古怪:奇怪而不合常理。如:「大家對他古怪的作風感到很無奈。」
【乎】
(1) 文言助詞。表疑問的語氣。如:「欺天乎?欺人乎?」
(2) 文言嘆詞。同「啊」。如:「天乎!人間竟有如此慘境!」
(3) 介詞。同「於」。如:「異乎常情」、「超乎常人」、「合乎規定」、「出乎意料」。
(1) 文言助詞。表疑問的語氣。如:「欺天乎?欺人乎?」
(2) 文言嘆詞。同「啊」。如:「天乎!人間竟有如此慘境!」
(3) 介詞。同「於」。如:「異乎常情」、「超乎常人」、「合乎規定」、「出乎意料」。
【作】
1.
(1) 興起、振起。如:「振作精神」、「鼓聲大作」、「興風作浪」、「一鼓作氣」。
(2) 製、做。如:「作文」、「作畫」、「作惡多端」。
(3) 成為、當做。如:「認賊作父」、「看作英雄」。
(4) 裝出、表現出。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5) 舉行、進行。如:「作戰」、「作簡報」。
(6) 優美的詩文書畫或藝術品。如:「名作」、「佳作」、「傑作」、「大作」。
(7) 作揖:拱手行禮。如:「打躬作揖」。
2.
作料:烹調食物所加的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如:「這道菜作料放太多了,反而失去了原味。」
1.
(1) 興起、振起。如:「振作精神」、「鼓聲大作」、「興風作浪」、「一鼓作氣」。
(2) 製、做。如:「作文」、「作畫」、「作惡多端」。
(3) 成為、當做。如:「認賊作父」、「看作英雄」。
(4) 裝出、表現出。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5) 舉行、進行。如:「作戰」、「作簡報」。
(6) 優美的詩文書畫或藝術品。如:「名作」、「佳作」、「傑作」、「大作」。
(7) 作揖:拱手行禮。如:「打躬作揖」。
2.
作料:烹調食物所加的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如:「這道菜作料放太多了,反而失去了原味。」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憂】
(1) 擔心、焦慮、煩惱。如:「憂心」、「憂慮」、「憂愁」、「先天下之憂而憂」。
(2) 煩惱的事。如:「高枕無憂」、「內憂外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 丁憂:遭遇父母的喪事。如:「丁憂在家」。
(1) 擔心、焦慮、煩惱。如:「憂心」、「憂慮」、「憂愁」、「先天下之憂而憂」。
(2) 煩惱的事。如:「高枕無憂」、「內憂外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 丁憂:遭遇父母的喪事。如:「丁憂在家」。
【患】
(1) 憂心、憂慮。如:「憂患」、「患得患失」。
(2) 災難。如:「災患」、「禍患」、「水患」、「患難與共」。
(3) 生病。如:「患病」。
(4) 生病。如:「病患」、「傷患」。
(1) 憂心、憂慮。如:「憂患」、「患得患失」。
(2) 災難。如:「災患」、「禍患」、「水患」、「患難與共」。
(3) 生病。如:「患病」。
(4) 生病。如:「病患」、「傷患」。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履】
(1) 鞋子。如:「草履」、「削足適履」、「西裝革履」。
(2) 腳步。如:「步履」。
(3) 踩、踏。如:「如履薄冰」。
(4) 實行。如:「履行」、「履約」。
(5) 經歷。如:「履歷」。
(1) 鞋子。如:「草履」、「削足適履」、「西裝革履」。
(2) 腳步。如:「步履」。
(3) 踩、踏。如:「如履薄冰」。
(4) 實行。如:「履行」、「履約」。
(5) 經歷。如:「履歷」。
【德】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基】
(1) 建築物或事物的根底。如:「地基」、「牆基」、「根基」。
(2) 根本的。如:「基本」、「基層」、「基礎」、「基金」。
(3) 根據。如:「基於這點理由」。
(4) 基督教:西元一世紀時,由巴勒斯坦境內拿撒勒人耶穌所創,初期流行於亞細亞西部,現遍及世界。
【謙】
不自滿。如:「謙和」、「謙沖」、「謙虛」、「謙讓」、「謙謙君子」。
(1) 建築物或事物的根底。如:「地基」、「牆基」、「根基」。
(2) 根本的。如:「基本」、「基層」、「基礎」、「基金」。
(3) 根據。如:「基於這點理由」。
(4) 基督教:西元一世紀時,由巴勒斯坦境內拿撒勒人耶穌所創,初期流行於亞細亞西部,現遍及世界。
【謙】
不自滿。如:「謙和」、「謙沖」、「謙虛」、「謙讓」、「謙謙君子」。
【柄】
(1) 器物上可執握的把手。如:「斧柄」、「刀柄」、「傘柄」。
(2) 植物花葉和枝莖相連的部分。如:「花柄」、「葉柄」。
(3) 言語或行為可被人當作攻擊、要挾的事情,或取笑的話題。如:「把柄」、「話柄」、「笑柄」。
(1) 器物上可執握的把手。如:「斧柄」、「刀柄」、「傘柄」。
(2) 植物花葉和枝莖相連的部分。如:「花柄」、「葉柄」。
(3) 言語或行為可被人當作攻擊、要挾的事情,或取笑的話題。如:「把柄」、「話柄」、「笑柄」。
【復】
(1) 還原如初。如:「復原」、「光復」、「復興」、「收復」、「恢復」。
(2) 再、又。如:「復習」、「復活」、「舊病復發」、「去而復返」。
(3)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
(1) 還原如初。如:「復原」、「光復」、「復興」、「收復」、「恢復」。
(2) 再、又。如:「復習」、「復活」、「舊病復發」、「去而復返」。
(3)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
【本】
(1) 草木的根。如:「根本」、「草本」。
(2) 事物的根源或本原。如:「基本」、「助人為快樂之本」。
(3)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校本部」。
(4) 原來的。如:「本來」、「本意」、「原本」。
(5) 依憑。如:「本乎良心」、「打分數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
(6) 自己的。如:「本省」、「本國」、「本鄉」。
(7) 今、目前的。如:「本日」、「本年」、「本月」。
(8) 母金、資金。如:「成本」、「賠本」、「將本圖利」。
(9) 書冊、簿子。如:「課本」、「筆記本」。
(10) 量詞:
A>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
B>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
C>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1) 草木的根。如:「根本」、「草本」。
(2) 事物的根源或本原。如:「基本」、「助人為快樂之本」。
(3)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校本部」。
(4) 原來的。如:「本來」、「本意」、「原本」。
(5) 依憑。如:「本乎良心」、「打分數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
(6) 自己的。如:「本省」、「本國」、「本鄉」。
(7) 今、目前的。如:「本日」、「本年」、「本月」。
(8) 母金、資金。如:「成本」、「賠本」、「將本圖利」。
(9) 書冊、簿子。如:「課本」、「筆記本」。
(10) 量詞:
A>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
B>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
C>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恆】
(1) 長久不變的。如:「永恆」、「有恆」、「恆心」、「恆久」、「恆產」。
(2) 平常普通的。如:「恆規」、「恆情」、「恆式」。
(1) 長久不變的。如:「永恆」、「有恆」、「恆心」、「恆久」、「恆產」。
(2) 平常普通的。如:「恆規」、「恆情」、「恆式」。
【固】
(1) 安定、牢靠。如:「堅固」、「穩固」、「牢固」。
(2) 堅定不移。如:「固守」、「固請」、「固辭」。
(3) 原本。如:「固有文化」。
(4) 堅硬。如:「凝固」。
(5) 使穩定。如:「鞏固」、「固定」。
(6) 固體:不會流動,有一定形狀和體積的物體。如金、銀、石、木等。
(7) 固然:雖然。如:「玫瑰固然美麗,卻容易凋謝。」
(1) 安定、牢靠。如:「堅固」、「穩固」、「牢固」。
(2) 堅定不移。如:「固守」、「固請」、「固辭」。
(3) 原本。如:「固有文化」。
(4) 堅硬。如:「凝固」。
(5) 使穩定。如:「鞏固」、「固定」。
(6) 固體:不會流動,有一定形狀和體積的物體。如金、銀、石、木等。
(7) 固然:雖然。如:「玫瑰固然美麗,卻容易凋謝。」
【損】
(1) 減少。如:「損失」、「減損」。
(2) 傷害、毀壞。如:「損害」、「汙損」、「損人利己」。
(3) 用刻薄的話來嘲諷別人。如:「你別損人了!」
(1) 減少。如:「損失」、「減損」。
(2) 傷害、毀壞。如:「損害」、「汙損」、「損人利己」。
(3) 用刻薄的話來嘲諷別人。如:「你別損人了!」
【脩】
(1) 肉乾。如:「束脩」。
(2) 修練、研習、整治。通「修」。
(1) 肉乾。如:「束脩」。
(2) 修練、研習、整治。通「修」。
【益】
(1) 增加、助長。如:「增益」、「添益」、「益智」、「進益」、「延年益壽」。
(2) 好的、有利的。如:「益蟲」、「益處」、「良師益友」、「益於健康」。
(3) 好處、幫助。如:「獲益」、「利益」、「開卷有益」。
(4) 更加。如:「益發」、「精益求進」、「多多益善」、「日益猖獗」、「經過苦練,他的技藝益形精進。」
(1) 增加、助長。如:「增益」、「添益」、「益智」、「進益」、「延年益壽」。
(2) 好的、有利的。如:「益蟲」、「益處」、「良師益友」、「益於健康」。
(3) 好處、幫助。如:「獲益」、「利益」、「開卷有益」。
(4) 更加。如:「益發」、「精益求進」、「多多益善」、「日益猖獗」、「經過苦練,他的技藝益形精進。」
【裕】
(1) 豐富、充足。如:「充裕」、「豐裕」、「寬裕」、「富裕」。
(2) 從容、不急迫的樣子。如:「應付裕如」。
(3) 使豐裕。如:「富國裕民」。
(1) 豐富、充足。如:「充裕」、「豐裕」、「寬裕」、「富裕」。
(2) 從容、不急迫的樣子。如:「應付裕如」。
(3) 使豐裕。如:「富國裕民」。
【困】
(1) 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如:「受困」、「圍困」、「為病所困」、「我被這個難題困住了。」
(2) 艱難、窮苦。如:「困境」、「困苦」、「貧困」、「艱困」。
(3) 疲倦。如:「困倦」、「困頓」。
(1) 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如:「受困」、「圍困」、「為病所困」、「我被這個難題困住了。」
(2) 艱難、窮苦。如:「困境」、「困苦」、「貧困」、「艱困」。
(3) 疲倦。如:「困倦」、「困頓」。
【辨】
判別。如:「分辨」、「辨別」、「辨認」、「辨識」、「明辨是非」。
判別。如:「分辨」、「辨別」、「辨認」、「辨識」、「明辨是非」。
【井】
(1) 以人工在地面挖鑿,供取水用的深洞。如:「水井」、「井底之蛙」。
(2) 形狀像井。如:「天井」、「鹽井」、「油井」、「井田」。
(3) 整齊有秩序的樣子。如:「井然有序」、「井井有條」。
(4) 人口聚居的地方。如:「市井小民」、「離鄉背井」。
(1) 以人工在地面挖鑿,供取水用的深洞。如:「水井」、「井底之蛙」。
(2) 形狀像井。如:「天井」、「鹽井」、「油井」、「井田」。
(3) 整齊有秩序的樣子。如:「井然有序」、「井井有條」。
(4) 人口聚居的地方。如:「市井小民」、「離鄉背井」。
【地】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巽】 第665頁。
音遜
1、“易”卦名。
(1)八卦之一。
(2)六十四卦之一。
2、謙讓。通遜。如:謙巽。
音遜
1、“易”卦名。
(1)八卦之一。
(2)六十四卦之一。
2、謙讓。通遜。如:謙巽。
【制】
(1)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2)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帽」、「制式手槍」。
(3)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4)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5)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1)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2)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帽」、「制式手槍」。
(3)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4)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5)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和】
1.
(1)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2)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3)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4)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5) 連同。如:「和衣而眠」。
(6)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7)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8)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2.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3.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4.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5.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6.
暖和、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1.
(1)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2)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3)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4)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5) 連同。如:「和衣而眠」。
(6)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7)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8)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2.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3.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4.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5.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6.
暖和、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至】
(1) 到達、來到。如:「由古至今」。
(2) 極、甚、最高。如:「至情」、「至聖」、「至善」、「至多」、「至理名言」。
(3) 表示轉折的語氣。如:「至於」。
(1) 到達、來到。如:「由古至今」。
(2) 極、甚、最高。如:「至情」、「至聖」、「至善」、「至多」、「至理名言」。
(3) 表示轉折的語氣。如:「至於」。
【尊】
(1) 顯貴、身分地位高。如:「尊卑」、「尊貴」、「至尊」。
(2) 對他人的敬辭。如:「尊體」、「尊容」、「尊長」、「尊稱」、「尊夫人」、「尊姓大名」。
(3) 敬重。如:「尊敬」、「尊崇」、「尊師重道」、「敬老尊賢」。
(4) 敬稱別人的父親。如:「令尊」、「尊翁」。
(5) 量詞。用於計算神像或大炮的單位。如:「一尊大炮」、「五尊神像」。
(1) 顯貴、身分地位高。如:「尊卑」、「尊貴」、「至尊」。
(2) 對他人的敬辭。如:「尊體」、「尊容」、「尊長」、「尊稱」、「尊夫人」、「尊姓大名」。
(3) 敬重。如:「尊敬」、「尊崇」、「尊師重道」、「敬老尊賢」。
(4) 敬稱別人的父親。如:「令尊」、「尊翁」。
(5) 量詞。用於計算神像或大炮的單位。如:「一尊大炮」、「五尊神像」。
【光】
(1) 光線。如:「日光」、「月光」、「燈光」、「光芒四射」。
(2) 榮耀。如:「為國爭光」。
(3) 景物。如:「觀光」、「風光」、「春光明媚」。
(4) 時間。如:「光陰」、「時光」。
(5) 平滑明亮。如:「磨光」、「光滑」、「光溜」。
(6) 完。如:「吃光」、「他已經把身上所有的錢花光了!」
(7) 單、只。如:「光說不做」。
(8) 裸露。如:「光頭」、「光腳」、「光著身子」。
(9) 對人來臨的客套話。如:「光顧」、「歡迎光臨」。
(10) 接受別人恩惠、好處的客套話。如:「沾光」、「叨光」。
(1) 光線。如:「日光」、「月光」、「燈光」、「光芒四射」。
(2) 榮耀。如:「為國爭光」。
(3) 景物。如:「觀光」、「風光」、「春光明媚」。
(4) 時間。如:「光陰」、「時光」。
(5) 平滑明亮。如:「磨光」、「光滑」、「光溜」。
(6) 完。如:「吃光」、「他已經把身上所有的錢花光了!」
(7) 單、只。如:「光說不做」。
(8) 裸露。如:「光頭」、「光腳」、「光著身子」。
(9) 對人來臨的客套話。如:「光顧」、「歡迎光臨」。
(10) 接受別人恩惠、好處的客套話。如:「沾光」、「叨光」。
【小】
(1) 不大的。如:「小樹」、「小鳥」、「小城」、「小人物」、「小數目」。
(2) 年紀輕的。如:「小孩」、「小妹妹」、「小時候」、「年紀小」、「小伙子」。
(3)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小店」、「小的不敢」、「恕小民直言」。
(4) 基礎的。如:「小學」。
(5) 壞人、邪惡的人。如:「小人」、「宵小」。
(6) 妾。如:「她嫁給人家做小的。」
(7) 輕視。如:「你可別小看我喔!」
(8) 稍微。表程度不深。如:「小睡」、「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9)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1) 不大的。如:「小樹」、「小鳥」、「小城」、「小人物」、「小數目」。
(2) 年紀輕的。如:「小孩」、「小妹妹」、「小時候」、「年紀小」、「小伙子」。
(3)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小店」、「小的不敢」、「恕小民直言」。
(4) 基礎的。如:「小學」。
(5) 壞人、邪惡的人。如:「小人」、「宵小」。
(6) 妾。如:「她嫁給人家做小的。」
(7) 輕視。如:「你可別小看我喔!」
(8) 稍微。表程度不深。如:「小睡」、「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9)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於】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雜】
(1) 相混不純、不齊的。如:「雜色」、「混雜」、「雜種」。
(2) 較不正統或不成系列的。如:「雜牌」、「雜文」。
(3) 集聚不同類的。如:「南北雜貨」。
(4) 混亂。如:「雜亂」、「人多嘴雜」。
(5) 混合、摻入。如:「摻雜」、「夾雜」。
(6) 正項以外的。如:「雜項」、「雜支」。
(7) 雜誌:含有多類文章,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圖書室內有多種雜誌,可供讀者借閱」。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厭】
(1) 嫌棄、不喜歡。如:「討厭」、「厭惡」、「厭煩」、「厭世」、「厭倦」。
(2) 飽、滿足。如:「貪得無厭」、「學不厭,教不倦。」
(3) 厭食:缺少食欲,吃不下東西。如:「厭食症」。
【損】
(1) 減少。如:「損失」、「減損」。
(2) 傷害、毀壞。如:「損害」、「汙損」、「損人利己」。
(3) 用刻薄的話來嘲諷別人。如:「你別損人了!」
(1) 相混不純、不齊的。如:「雜色」、「混雜」、「雜種」。
(2) 較不正統或不成系列的。如:「雜牌」、「雜文」。
(3) 集聚不同類的。如:「南北雜貨」。
(4) 混亂。如:「雜亂」、「人多嘴雜」。
(5) 混合、摻入。如:「摻雜」、「夾雜」。
(6) 正項以外的。如:「雜項」、「雜支」。
(7) 雜誌:含有多類文章,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圖書室內有多種雜誌,可供讀者借閱」。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厭】
(1) 嫌棄、不喜歡。如:「討厭」、「厭惡」、「厭煩」、「厭世」、「厭倦」。
(2) 飽、滿足。如:「貪得無厭」、「學不厭,教不倦。」
(3) 厭食:缺少食欲,吃不下東西。如:「厭食症」。
【損】
(1) 減少。如:「損失」、「減損」。
(2) 傷害、毀壞。如:「損害」、「汙損」、「損人利己」。
(3) 用刻薄的話來嘲諷別人。如:「你別損人了!」
【先】
(1) 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與「後」相對。如:「首先」、「事先」、「搶先一步」、「爭先恐後」、「先見之明」、「百善孝為先」。
(2) 祖先。如:「不辱其先」。
(3) 已逝的。如:「先父」、「先人」、「先烈」、「至聖先師」。
(4) 先生:
A>對一般人的敬稱。
B>對老師的尊稱。
C>妻子對別人稱自己的丈夫。
D>稱年長或有道德的人。
E>稱有醫、卜、星相各種技能的人。
(1) 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與「後」相對。如:「首先」、「事先」、「搶先一步」、「爭先恐後」、「先見之明」、「百善孝為先」。
(2) 祖先。如:「不辱其先」。
(3) 已逝的。如:「先父」、「先人」、「先烈」、「至聖先師」。
(4) 先生:
A>對一般人的敬稱。
B>對老師的尊稱。
C>妻子對別人稱自己的丈夫。
D>稱年長或有道德的人。
E>稱有醫、卜、星相各種技能的人。
【難】
1.
(1) 不容易。如:「難關」、「困難」、「難事」。
(2) 使人受困。如:「這問題把他難倒了。」
(3) 不好。如:「難聽」、「難看」、「難吃」、「難聞」。
(4) 不敢、不能。如:「難免」、「難保」、「難言之隱」。
2.
(1) 災害。如:「災難」、「苦難」、「空難」、「多災多難」、「倖免於難」。
(2) 質問、責備。如:「責難」、「非難」。
1.
(1) 不容易。如:「難關」、「困難」、「難事」。
(2) 使人受困。如:「這問題把他難倒了。」
(3) 不好。如:「難聽」、「難看」、「難吃」、「難聞」。
(4) 不敢、不能。如:「難免」、「難保」、「難言之隱」。
2.
(1) 災害。如:「災難」、「苦難」、「空難」、「多災多難」、「倖免於難」。
(2) 質問、責備。如:「責難」、「非難」。
【後】
(1) 位置上。與「前」相對。如:「後面」、「背後」。
(2) 時間上。與「先」相對。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3) 子孫。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1) 位置上。與「前」相對。如:「後面」、「背後」。
(2) 時間上。與「先」相對。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3) 子孫。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益】
(1) 增加、助長。如:「增益」、「添益」、「益智」、「進益」、「延年益壽」。
(2) 好的、有利的。如:「益蟲」、「益處」、「良師益友」、「益於健康」。
(3) 好處、幫助。如:「獲益」、「利益」、「開卷有益」。
(4) 更加。如:「益發」、「精益求進」、「多多益善」、「日益猖獗」、「經過苦練,他的技藝益形精進。」
(1) 增加、助長。如:「增益」、「添益」、「益智」、「進益」、「延年益壽」。
(2) 好的、有利的。如:「益蟲」、「益處」、「良師益友」、「益於健康」。
(3) 好處、幫助。如:「獲益」、「利益」、「開卷有益」。
(4) 更加。如:「益發」、「精益求進」、「多多益善」、「日益猖獗」、「經過苦練,他的技藝益形精進。」
【長】
1.
(1) 指事物兩端間的距離。如:「這條路長二十公里。」
(2) 指事物的距離、高度大。與「短」相對。如:「長跑」、「長途」、「長橋」、「長人」、「那件衣服太長了!」
(3) 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長夜」、「長久」、「長期」、「天長地久」。
(4) 好處、優點。如:「長處」、「各有所長」。
(5) 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
2.
(1) 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
(2) 排行最大的。如:「長子」、「長孫」、「長媳」。
(3) 主管、領導人。如:「部長」、「首長」、「校長」。
(4) 年齡高出他人。如:「他長我一歲。」
(5) 生長、發育。如:「成長」。
(6) 生成、生得。如:「她長得很美麗。」
1.
(1) 指事物兩端間的距離。如:「這條路長二十公里。」
(2) 指事物的距離、高度大。與「短」相對。如:「長跑」、「長途」、「長橋」、「長人」、「那件衣服太長了!」
(3) 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長夜」、「長久」、「長期」、「天長地久」。
(4) 好處、優點。如:「長處」、「各有所長」。
(5) 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
2.
(1) 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
(2) 排行最大的。如:「長子」、「長孫」、「長媳」。
(3) 主管、領導人。如:「部長」、「首長」、「校長」。
(4) 年齡高出他人。如:「他長我一歲。」
(5) 生長、發育。如:「成長」。
(6) 生成、生得。如:「她長得很美麗。」
【設】
(1) 布置、安排。如:「設置」、「擺設」、「設備」、「陳設」、「設施」。
(2) 建立、制訂。如:「建設」、「設防」、「設限」。
(3) 籌劃。如:「設計」、「設法」。
(4) 假想。如:「假設」、「設想」。
(1) 布置、安排。如:「設置」、「擺設」、「設備」、「陳設」、「設施」。
(2) 建立、制訂。如:「建設」、「設防」、「設限」。
(3) 籌劃。如:「設計」、「設法」。
(4) 假想。如:「假設」、「設想」。
【困】
(1) 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如:「受困」、「圍困」、「為病所困」、「我被這個難題困住了。」
(2) 艱難、窮苦。如:「困境」、「困苦」、「貧困」、「艱困」。
(3) 疲倦。如:「困倦」、「困頓」。
(1) 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如:「受困」、「圍困」、「為病所困」、「我被這個難題困住了。」
(2) 艱難、窮苦。如:「困境」、「困苦」、「貧困」、「艱困」。
(3) 疲倦。如:「困倦」、「困頓」。
【窮】
(1) 貧寒,缺少錢財。如:「貧窮」、「窮苦」、「窮人」、「窮光蛋」。
(2) 困頓、不得志。如:「窮困」、「窮途末路」。
(3) 澈底追究。如:「窮究」、「窮理盡性」、「窮源探本」。
(4) 極、盡。如:「無窮無盡」、「趣味無窮」、「層出不窮」、「山窮水盡」。
(5) 偏僻、荒遠。如:「窮山惡水」、「深山窮谷」、「窮鄉僻壤」。
(1) 貧寒,缺少錢財。如:「貧窮」、「窮苦」、「窮人」、「窮光蛋」。
(2) 困頓、不得志。如:「窮困」、「窮途末路」。
(3) 澈底追究。如:「窮究」、「窮理盡性」、「窮源探本」。
(4) 極、盡。如:「無窮無盡」、「趣味無窮」、「層出不窮」、「山窮水盡」。
(5) 偏僻、荒遠。如:「窮山惡水」、「深山窮谷」、「窮鄉僻壤」。
【通】
(1)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2)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3)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信」、「流通」、「通商」、「通車」、「通航」、「互通有無」。
(4) 全部、都。如:「通盤考量」、「通通上去」。
(5) 明白、了解。如:「精通」、「通曉」、「通情達理」。
(6) 報告、告知。如:「通知」、「通報」。
(7) 普遍、適合一般人的。如:「通病」、「通行」、「通俗」、「通性」、「通稱」
(8) 暗中勾結。如:「串通」、「勾通」。
(9) 量詞:
A>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
B>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1)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2)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3)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信」、「流通」、「通商」、「通車」、「通航」、「互通有無」。
(4) 全部、都。如:「通盤考量」、「通通上去」。
(5) 明白、了解。如:「精通」、「通曉」、「通情達理」。
(6) 報告、告知。如:「通知」、「通報」。
(7) 普遍、適合一般人的。如:「通病」、「通行」、「通俗」、「通性」、「通稱」
(8) 暗中勾結。如:「串通」、「勾通」。
(9) 量詞:
A>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
B>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井】
(1) 以人工在地面挖鑿,供取水用的深洞。如:「水井」、「井底之蛙」。
(2) 形狀像井。如:「天井」、「鹽井」、「油井」、「井田」。
(3) 整齊有秩序的樣子。如:「井然有序」、「井井有條」。
(4) 人口聚居的地方。如:「市井小民」、「離鄉背井」。
(1) 以人工在地面挖鑿,供取水用的深洞。如:「水井」、「井底之蛙」。
(2) 形狀像井。如:「天井」、「鹽井」、「油井」、「井田」。
(3) 整齊有秩序的樣子。如:「井然有序」、「井井有條」。
(4) 人口聚居的地方。如:「市井小民」、「離鄉背井」。
【居】
(1) 住。如:「居住」、「世居」、「居無定所」。
(2) 居住的處所。如:「新居」、「故居」、「安樂居」。
(3) 處於。如:「居首」、「居於劣勢」、「居安思危」。
(4) 存著、懷有。如:「他這樣做,到底居心何在?」
(5) 儲存。如:「奇貨可居」。
(6) 住宅、茶樓、飯館等場所的稱號用字。如:「蝸牛居」、「明湖居」、「東坡居」。
(7) 任、當。如:「自居」、「官居一品」。
(8)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如:「這題數學這麼簡單,你居然不會!」
(9) 居士:
A>隱居的人。如:「鄉野居士」。
B>在家吃齋念佛的人。
(1) 住。如:「居住」、「世居」、「居無定所」。
(2) 居住的處所。如:「新居」、「故居」、「安樂居」。
(3) 處於。如:「居首」、「居於劣勢」、「居安思危」。
(4) 存著、懷有。如:「他這樣做,到底居心何在?」
(5) 儲存。如:「奇貨可居」。
(6) 住宅、茶樓、飯館等場所的稱號用字。如:「蝸牛居」、「明湖居」、「東坡居」。
(7) 任、當。如:「自居」、「官居一品」。
(8)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如:「這題數學這麼簡單,你居然不會!」
(9) 居士:
A>隱居的人。如:「鄉野居士」。
B>在家吃齋念佛的人。
【所】
(1) 地方、位置。如:「處所」、「場所」、「適得其所」。
(2) 機關、單位。如:「診所」、「派出所」、「鎮公所」、「研究所」。
(3) 語助詞:
A>表示動作的意向。如:「所向無敵」、「據我所知」。
B>與「為」、「被」合用,表示被動。如:「他的作品被大家所喜愛。」
(4) 指示代名詞。如:「所見所聞」、「所作所為」。
(5) 量詞。用於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6) 所以:
A>因此,表示結果。如:「因為媽媽愛你,所以才管你。」
B>為何、為麼,表示原因。如:「這就是我所以要轉學的原因。」
(1) 地方、位置。如:「處所」、「場所」、「適得其所」。
(2) 機關、單位。如:「診所」、「派出所」、「鎮公所」、「研究所」。
(3) 語助詞:
A>表示動作的意向。如:「所向無敵」、「據我所知」。
B>與「為」、「被」合用,表示被動。如:「他的作品被大家所喜愛。」
(4) 指示代名詞。如:「所見所聞」、「所作所為」。
(5) 量詞。用於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6) 所以:
A>因此,表示結果。如:「因為媽媽愛你,所以才管你。」
B>為何、為麼,表示原因。如:「這就是我所以要轉學的原因。」
【遷】
(1) 移動。如:「遷居」、「搬遷」。
(2) 改變。如:「變遷」、「事過境遷」、「見異思遷」。
(3) 職位升降。如:「升遷」、「左遷」。
(1) 移動。如:「遷居」、「搬遷」。
(2) 改變。如:「變遷」、「事過境遷」、「見異思遷」。
(3) 職位升降。如:「升遷」、「左遷」。
【稱】
1.
(1) 衡量物體的輕重。如:「稱重量」、「稱稱看」。
(2) 叫、叫做。如:「稱呼」、「稱為」、「稱名道姓」、「稱兄道弟」。
(3) 述說、表示。如:「稱說」、「稱快」、「據稱」、「指稱」、「額手稱慶」。
(4) 名號、名目。如:「名稱」、「別稱」、「通稱」、「稱謂」。
(5) 讚美。如:「稱揚」、「稱美」、「稱讚」、「稱譽」、「稱頌」。
(6) 自居、自任。如:「稱王」、「稱帝」、「稱霸」。
2.
(1) 衡量物體輕重的器具。同「秤」。
(2) 適合。如:「稱心」、「稱職」、「稱心如意」。
1.
(1) 衡量物體的輕重。如:「稱重量」、「稱稱看」。
(2) 叫、叫做。如:「稱呼」、「稱為」、「稱名道姓」、「稱兄道弟」。
(3) 述說、表示。如:「稱說」、「稱快」、「據稱」、「指稱」、「額手稱慶」。
(4) 名號、名目。如:「名稱」、「別稱」、「通稱」、「稱謂」。
(5) 讚美。如:「稱揚」、「稱美」、「稱讚」、「稱譽」、「稱頌」。
(6) 自居、自任。如:「稱王」、「稱帝」、「稱霸」。
2.
(1) 衡量物體輕重的器具。同「秤」。
(2) 適合。如:「稱心」、「稱職」、「稱心如意」。
【隱】
(1) 藏匿。如:「隱藏」、「隱匿」、「隱居」。
(2) 遮瞞。如:「隱瞞」、「直言不隱」。
(3) 不明顯、潛藏不露。如:「隱約」、「隱情」、「隱性」、「隱疾」。
(4) 痛苦或不為人知。如:「難言之隱」、「探查民隱」。
(1) 藏匿。如:「隱藏」、「隱匿」、「隱居」。
(2) 遮瞞。如:「隱瞞」、「直言不隱」。
(3) 不明顯、潛藏不露。如:「隱約」、「隱情」、「隱性」、「隱疾」。
(4) 痛苦或不為人知。如:「難言之隱」、「探查民隱」。
【履】
(1) 鞋子。如:「草履」、「削足適履」、「西裝革履」。
(2) 腳步。如:「步履」。
(3) 踩、踏。如:「如履薄冰」。
(4) 實行。如:「履行」、「履約」。
(5) 經歷。如:「履歷」。
(1) 鞋子。如:「草履」、「削足適履」、「西裝革履」。
(2) 腳步。如:「步履」。
(3) 踩、踏。如:「如履薄冰」。
(4) 實行。如:「履行」、「履約」。
(5) 經歷。如:「履歷」。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謙】
不自滿。如:「謙和」、「謙沖」、「謙虛」、「謙讓」、「謙謙君子」。
不自滿。如:「謙和」、「謙沖」、「謙虛」、「謙讓」、「謙謙君子」。
【禮】
(1) 人類的行為規範。如:「禮俗」、「禮節」、「禮法」、「禮儀」。
(2) 表示尊敬的態度或行為。如:「禮貌」、「敬禮」、「行禮」、「禮賢下士」。
(3) 儀式。如:「典禮」、「喪禮」、「成人禮」、「成年禮」。
(4) 贈送人家的物品。如:「禮物」、「獻禮」、「送禮」、「禮金」、「禮餅」。
(5) 尊敬、厚待。如:「禮遇」、「禮聘」。
(6) 禮拜:
A>向神行敬拜禮。
B>基督徒於星期日集會,敬拜上帝的儀式。如:「星日是基督徒做禮拜的日子。」
C>一個星期為一禮拜,星期日為禮拜日。如:「下個禮拜開始期中考。」
(1) 人類的行為規範。如:「禮俗」、「禮節」、「禮法」、「禮儀」。
(2) 表示尊敬的態度或行為。如:「禮貌」、「敬禮」、「行禮」、「禮賢下士」。
(3) 儀式。如:「典禮」、「喪禮」、「成人禮」、「成年禮」。
(4) 贈送人家的物品。如:「禮物」、「獻禮」、「送禮」、「禮金」、「禮餅」。
(5) 尊敬、厚待。如:「禮遇」、「禮聘」。
(6) 禮拜:
A>向神行敬拜禮。
B>基督徒於星期日集會,敬拜上帝的儀式。如:「星日是基督徒做禮拜的日子。」
C>一個星期為一禮拜,星期日為禮拜日。如:「下個禮拜開始期中考。」
【復】
(1) 還原如初。如:「復原」、「光復」、「復興」、「收復」、「恢復」。
(2) 再、又。如:「復習」、「復活」、「舊病復發」、「去而復返」。
(3)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
(1) 還原如初。如:「復原」、「光復」、「復興」、「收復」、「恢復」。
(2) 再、又。如:「復習」、「復活」、「舊病復發」、「去而復返」。
(3)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
【自】
(1)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3)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4)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5)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1)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3)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4)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5)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一】
(1)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單獨的、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3)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4)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5) 全、滿、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6)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7)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8)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略微或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
(9)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讀陰平聲;在去聲字前,讀陽平聲;在陰平、陽平、上聲之前,讀去聲。)
【遠】
1.
(1) 距離不近的。如:「遠方」、「遠客」、「遠路」、「遠水救不了近火」。
(2) 不親近。如:「疏遠」、「遠親」。
(3) 深奧。如:「深遠」、「言近旨遠」。
2.
遠離、避開。如:「遠嫌」、「遠小人」、「敬鬼神而遠之」。
(1)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單獨的、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3)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4)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5) 全、滿、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6)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7)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8)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略微或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
(9)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讀陰平聲;在去聲字前,讀陽平聲;在陰平、陽平、上聲之前,讀去聲。)
【遠】
1.
(1) 距離不近的。如:「遠方」、「遠客」、「遠路」、「遠水救不了近火」。
(2) 不親近。如:「疏遠」、「遠親」。
(3) 深奧。如:「深遠」、「言近旨遠」。
2.
遠離、避開。如:「遠嫌」、「遠小人」、「敬鬼神而遠之」。
【害】
(1) 無益且有損的。如:「害處」、「害蟲」。
(2) 災禍、災患。如:「災害」、「病蟲害」、「為民除害」、「周處除三害」。
(3) 殺傷、使受損。如:「損害」、「殺害」、「謀財害命」。
(4) 覺得、感到。如:「害羞」、「害怕」。
(5) 身體上的感染、變化。如:「害病」、「害喜」。
(6) 妨礙、不利。如:「妨害」、「害群之馬」、「害人之心不可有」。
(7) 壞處、缺點。如:「百害而無一利」。
(8) 關鍵、要地。如:「要害」。
(9) 使、讓、導致。如:「你的無心之過,卻害他傷心了好久。」
(1) 無益且有損的。如:「害處」、「害蟲」。
(2) 災禍、災患。如:「災害」、「病蟲害」、「為民除害」、「周處除三害」。
(3) 殺傷、使受損。如:「損害」、「殺害」、「謀財害命」。
(4) 覺得、感到。如:「害羞」、「害怕」。
(5) 身體上的感染、變化。如:「害病」、「害喜」。
(6) 妨礙、不利。如:「妨害」、「害群之馬」、「害人之心不可有」。
(7) 壞處、缺點。如:「百害而無一利」。
(8) 關鍵、要地。如:「要害」。
(9) 使、讓、導致。如:「你的無心之過,卻害他傷心了好久。」
【興】
1.
(1) 事情的發生或出現。如:「興起」。
(2) 創立、建造、舉辦。如:「興辦」、「興學」、「興建」。
(3) 旺盛、昌盛。如:「興隆」、「興盛」、「興旺」。
(4) 流行、盛行。如:「時興」。
(5) 發動。如:「興兵」、「興師問罪」、「大興土木」。
2.
(1) 情致、趣味。如:「助興」、「詩興」、「興致」、「興趣」、「酒興正濃」。
(2) 快樂、喜悅。如:「高興」、「興高采烈」、「乘興而來」。
1.
(1) 事情的發生或出現。如:「興起」。
(2) 創立、建造、舉辦。如:「興辦」、「興學」、「興建」。
(3) 旺盛、昌盛。如:「興隆」、「興盛」、「興旺」。
(4) 流行、盛行。如:「時興」。
(5) 發動。如:「興兵」、「興師問罪」、「大興土木」。
2.
(1) 情致、趣味。如:「助興」、「詩興」、「興致」、「興趣」、「酒興正濃」。
(2) 快樂、喜悅。如:「高興」、「興高采烈」、「乘興而來」。
【利】
(1)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2)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3)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4)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5)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1)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2)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3)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4)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5)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寡】
(1) 少。與「眾」相對。如:「沈默寡言」、「寡不敵眾」、「小國寡民」、「薄情寡義」、「清心寡欲」、「寡廉鮮恥」。
(2) 婦女喪夫。如:「守寡」、「孤寡」、「寡婦」。
(3) 古代王侯的謙稱。如:「寡人」、「稱孤道寡」。
(1) 少。與「眾」相對。如:「沈默寡言」、「寡不敵眾」、「小國寡民」、「薄情寡義」、「清心寡欲」、「寡廉鮮恥」。
(2) 婦女喪夫。如:「守寡」、「孤寡」、「寡婦」。
(3) 古代王侯的謙稱。如:「寡人」、「稱孤道寡」。
【怨】
(1) 心懷不滿。如:「怨恨」、「抱怨」、「怨言」。
(2) 仇恨。如:「結怨」、「以德報怨」。
(3) 怪罪。如:「怨不得」、「怨天尤人」。
(1) 心懷不滿。如:「怨恨」、「抱怨」、「怨言」。
(2) 仇恨。如:「結怨」、「以德報怨」。
(3) 怪罪。如:「怨不得」、「怨天尤人」。
【義】
(1) 正當的道理。如:「道義」、「仁義」、「正義」、「義理」。
(2) 情誼。如:「情義」、「忘恩負義」。
(3) 為公理或大我而犧牲奉獻的。如:「義行」、「義民」、「義婦」、「義舉」、「義賣」、「義演」。
(4) 感情。如:「情義」。
(5) 意思。如:「意義」、「字義」。
(6) 人工的、假的。如:「義齒」、「義肢」、「義父」、「義子」。
(7) 義大利的簡稱。如:「德義軍事同盟」。
(1) 正當的道理。如:「道義」、「仁義」、「正義」、「義理」。
(2) 情誼。如:「情義」、「忘恩負義」。
(3) 為公理或大我而犧牲奉獻的。如:「義行」、「義民」、「義婦」、「義舉」、「義賣」、「義演」。
(4) 感情。如:「情義」。
(5) 意思。如:「意義」、「字義」。
(6) 人工的、假的。如:「義齒」、「義肢」、「義父」、「義子」。
(7) 義大利的簡稱。如:「德義軍事同盟」。
【權】
(1) 掌握的力量或勢力。如:「權力」、「主權」、「權威」、「權勢」、「大權在握」。
(2) 應享有的利益。如:「權利」、「版權」、「權益」、「投票權」、「所有權」。
(3) 隨機而變。如:「權變」、「權宜之計」。
(4) 衡量。如:「權衡」、「兩害相權,取其輕。」
(5) 暫時、姑且。如:「權充」、「權且」。
(6) 謀略。如:「弄權」、「權術」、「權謀」。
(1) 掌握的力量或勢力。如:「權力」、「主權」、「權威」、「權勢」、「大權在握」。
(2) 應享有的利益。如:「權利」、「版權」、「權益」、「投票權」、「所有權」。
(3) 隨機而變。如:「權變」、「權宜之計」。
(4) 衡量。如:「權衡」、「兩害相權,取其輕。」
(5) 暫時、姑且。如:「權充」、「權且」。
(6) 謀略。如:「弄權」、「權術」、「權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